置顶

浙江宁波律师┃父母为已婚子女出资购房,款项性质看证据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16 | 时间:2024-02-27 10:30:54


【宁波民事律师田野,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咨询电话:186 5820 1797】

转自:北京海淀法院 文:李文凤

儿子结婚后,父亲为小两口购置房屋,房屋登记于儿子、儿媳名下。后父亲认为给儿子、儿媳婚后购房的出资为借款,在要求返还遭拒后,将儿子、儿媳诉至法院,要求二人共同偿还借款203万元。海淀法院经审理,判决支持了其诉讼请求。
 案 情 简 介 
原告魏甲诉称,其与李乙系夫妻,二人生育一子李丙。李丙与张倩于2012年登记结婚,婚后,魏甲出资203万元为李丙与张倩购买婚房,款项打入李丙账户,婚房登记于李丙与张倩二人名下。李丙与张倩婚后感情不合,正在离婚诉讼中。现魏甲将李丙与张倩诉至法院,要求二人共同偿还魏甲借款203万元。
被告李丙辩称,认可魏甲的诉请并同意偿还。张倩则辩称,双方没有借贷合意,涉案款项不是借款而是其作为父母对二被告的赠与。
法 院 审 理 
法院经审理认为,结合涉案款项的资金流向、李丙与张倩婚后所购房屋的购房时间、价格、首付款金额及贷款偿还情况、原被告双方对房屋出资方式的陈述,认定涉案203万元即为李丙与张倩的婚后购房款。张倩虽主张涉案款项性质为赠与,但其就该项主张未能提交充分证据,魏甲向二被告提供大额资金用于购房,应当认定是临时性资金出借,子女应当负担偿还义务。法院最终判决支持原告魏甲的全部诉请。
宣判后,张倩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该判决现已生效。
法 官 说 法 
父母为婚后子女出资购房,款项性质的认定是争议焦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对欺诈、胁迫、恶意串通事实的证明,以及对口头遗嘱或者赠与事实的证明,人民法院确信该待证事实存在的可能性能够排除合理怀疑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被告在抗辩款项性质为赠与的情况下,其应就该主张提交充分证据,否则将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此外,此类案件中,鉴于原被告双方特殊的身份关系,以及争议产生于二被告进行离婚诉讼的特殊时期,在其中一被告认可原告全部诉讼请求的情况下,应对案涉款项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进行重点审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因此,在款项发生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且款项用途系用于购买夫妻共同财产的房产时,属于“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情形,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小编提醒

【免责声明】

感谢作者辛苦的创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本公众号”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本文图文转载于网络,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

浙江宁波律师田野

田野律师,浙江导司律师事务所律师,获法学学士学位,2009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实践法务操作十年以上。田野律师熟悉并掌握民商事法律理论和实践,其中对婚姻家庭法、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物权法、房地产法律、金融借贷实务等均有研究,严谨审慎,认真负责,善于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并灵活运用于法律服务工作中。

执业领域:婚姻家庭法,民商经济法,合同法,房地产法,金融法,公司法,劳动法。

田野律师电话:186 5820 1797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账号

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关注更多精彩文章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