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申请文书、简历、推荐信写作指南
作者:admin | 分类:招聘求职 | 浏览:98 | 时间:2023-09-01 09:02:50大家好,我是兰枫,一名留学策划师。
四年来,我一对一辅导了近200名学生的留学申请,处理了2000+份文件、1000+份简历、500+份推荐信,累计辅导时间超过10000小时。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解释如何写论文、简历和推荐信。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份申请材料的背后隐藏着申请出国留学的核心技能。
(全文共4941字,阅读时间约15分钟。)
(本文所有案例均为我担任留学申请兼职培训师时亲自辅导学生的案例。)
分向線
申请出国留学时我们需要提交的材料通常包括简历、文件、推荐信等。 (有些专业还需要提交,本文不讨论。)
【文档】
PS/SOP/论文
先说文件,因为文件是最重要的。
而很多朋友不知道它为什么重要以及如何写好。
当我向学弟学妹、咨询机构咨询时,对方往往含糊其辞,意见不一。
根本原因在于西方教育选拔人才的理念和标准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很大不同。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差距的话,那就是:
他们着眼于一个人未来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我们查看一个人过去获得了多少分。
所以,西方教育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开放的,注重人的诚信,只要有优秀的人就给机会。
我们的人才选拔标准相对封闭、片面。 只要有一项失败,就没有机会了。
因此,申请出国留学时,不仅要提交学校成绩单、G/T成绩、简历,还要提交文件和推荐信。
论文和推荐信是从自我反思和他人的角度对申请人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价。
招生官的任务就是从你提交的所有材料中寻找线索,找出你未来成功的可能性。
然而,人类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
我们经常看到所谓的“坏孩子”,在学校里却事业有成,而我们也经常看到所谓的“别人家的女儿”,在学校里却成绩平平。 西方招生官员越来越意识到,过去的一些科学发明最初并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而一些大学辍学的中学生后来做出了改变世界的事情。
因此,西方教育综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脑科学等,针对什么样的人未来可能取得成功,做了几十年、六年、几百年的研究。
他们有非常广阔的视角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潜力。
这个视角包括,例如:知识积累、性格、天赋、兴趣爱好、沟通与合作、领导力、感情、格局、习惯、责任、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执行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每个人的自我意识、自我反省、自我管理、自我建设能力等。
同时,他们的视角是开放的。
他们过去可能见过100种类型的人未来可能会做得很好,并且他们仍然对未来第101种类型的出现持开放态度。
为此,当我们回到文件时,我们非常有必要在文件中清楚、明确地告诉对方: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特点和能力,为什么我能做得很好。未来,为什么我此刻会选择在我们中学学习这个项目(而不是直接工作或选择学习其他专业)。
这就是文档的本质。
这也是文档中最难写好的部分。
因为它不是练习,不是证明,不是解释,也不是简历的扩展。
它是一种陈述,是一个人自我反省、所从事的领域、个人未来发展规划、以及对对方项目的充分了解的结晶。
所以,写好文档的基础不在纸上,而在纸外。
因此,没有可以应用于该文档的模板。 所有中学生的流水线作业、模板化的文件书写都是流氓行为。 (每当想到每年有多少中学生因为这种破坏性的做法而耽误时间,我就感到无比悲伤和心碎。)
我辅导过的学生背景非常优秀,他们获得了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 我也辅导过GPA只有2.4且没有实习经验的学生。 我申请了7所中学的管理专业,最终得到了5份录取通知书。 我辅导过普通211大学。 一位出身普通的朋友申请了美国LBS金融分析硕士学位,后来去台湾一家投行工作; 一位在大专补习生物工程的朋友转了专业,收到了印度西南学院整合营销传播(IMC)和洛杉矶学院社会学的录取通知书……
更多申请结果可在公众号菜单栏查看【申请结果】。 这里我就不详细说了。
在我过去辅导过的近200名学生中,我平均辅导每个学生的时间接近100个小时。
我与每一位学生深入交流了他们的申请理念,详细分析了过去的经验,并根据事实规划了路径……
有时我给他们反馈,有时我强迫他们思考,有时我指导他们练习,有时我组织团队学习开拓他们的知识,练习沟通和表达……所有这些都要在每个学生身上重复。 反复迭代,直到学生想清楚自己,想好对方的项目,并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准确表达出来。
这是写出好文档的根本之道。
另一方面,很多朋友也担心从哪个故事开始,如何将之前的经历编织成严格的逻辑,用什么样的词组成为中间……
放弃基础,追求弱者!
如果你“编译”完PS后还得写SOP,你该怎么办? 当你“编译”了SOP并遇到一篇需要回答特定问题的文章时,你应该怎么做? UC系中学也喜欢叫人写小灵通(),怎么办?
堆放文件本质上是与招生人员玩文字游戏。 你以为这些招生官看不到你的文字游戏吗? 你没看到你们机构老师的写作套路吗? 你分不清哪些句子是编造的、假装的还是抄袭的? 我已经处理了2000多份文件,现在我一目了然。 尽管他们每年要处理成百上千的文件,但毕竟他们的学术水平看着你就像一个高中生。
如果把一个人的潜力称为体质,那么证件就像一件外套。 一件好的衣服可以充分诠释一个人的体质,甚至加分; 一件不好的衣服会完全掩盖一个人的体格,甚至减分。
不要让你的论文影响你的申请。
无论申请哪个专业,自己的实力永远是核心。 您将从自己的实习中挖掘出尽可能多的材料。 最终,你通过表达自己能得到招生官多少,将决定招生官眼中你眼中的真实的你。 多少分。
审时度势、提升实力、探索素材、优化表达——这是我辅导学生写出好的申请文件的四个步骤,不断迭代、不断更新。
有时我是全身镜提供反馈,有时我是导师,有时我是教练提供鼓励,有时我是同学提供陪伴——这是我四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我很享受!
下面我给大家展示一些我辅导学生作文的截图。 看起来注释很多,很复杂。 为了让大家能够大致理解它们,我将简要解释一下。 虽然我给他们的反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假设我作为一名招生官,以前从未见过他或她,读完这本书后我会对他或她做出什么判断,有什么疑问?
二是通过我在现实中对他的了解,对他的写作有哪些直接的建议,他应该思考哪些问题、做什么才能写得更好。
补充文件案例
(右图左右滑动即可查看)
简历
谈完essay再谈会容易很多。
简历通常是所有项目的招生人员在审核申请时首先查看的信息,并且位于每个申请者列表的顶部。
如果说文档是一个人的血肉,那么简历就是这个人的骨骼。
简历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有些朋友有比较重要的论文或者作品,可以在教育经历下单独一栏列出。
所以简历看似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真正写好却并不容易。
如果你自己写简历,或者找一个不可靠的机构代写简历,有两个陷阱你应该注意。
经验写得太简单
例如,一位朋友在简历中说道:
这篇文章可以帮助您决定是否要或多或少地申请这个申请人吗?
也许是因为我不熟悉自己的经历; 也许是因为我贸然地认为,如果我写“模特”,对方就会知道我的模特有多好; 也许是因为该机构没有耐心完全了解您,或者他们不知道如何。 好好了解你...
其实很多朋友的简历中每条经历的分点都非常宽泛,这并不能让招生官看完之后准确判断你做了多少、做得好不好。
经验写得太模糊了。
东西方的语言表达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我们东方人喜欢简洁、形象,而西方人则喜欢具体、具体。
比如,朋友的实习工作是协助老板分析投资项目。 他可能会在简历中写下这样的话:
在英文简历中,我们很常见地说“ to do...”,而在中文简历中,如果你这样写,招生官会很困惑——因为他不知道你做了什么? 你是真正承担具体的监督工作,还是只是给老板端茶送水?
因此,我在辅导简历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学生详细沟通,每一次的经历都做了什么,达到了什么程度,是否困难,环境条件如何,有哪些收获。最终的效果是……然后你才能快速确定每项经历要写多少点,哪一点放在最上面,每一项要突出哪些细节,用哪些数字,要搭配哪些句型申请留学英文简历模板申请留学英文简历模板, ETC。
事实上,一份好的简历有两个标准:
至于格式干净漂亮,非常重要,而且也不难。 只要前期有一个好的模板,后期多做几次测试就可以了。
而很多同学会说:简历最多只能写一两页。 如果你把所有的经历都展开,你怎么能写出来呢?
首先,这绝对不是问题。 其次,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可以让每个人都体验到展开和简化。 具体交流可以后台留言。
以下是我以前辅导的学生改简历的几个例子。 可以看到,根据每个人简历修改的不同阶段,我给出的反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向学生反馈他们当前简历的覆盖程度。 作为一名招生官,读完之后我对他们有什么印象?
第二是询问学生的详细经历,我认为这些经历很重要,会影响招生官作为申请者的进一步决策;
三是具体语言表达和文本组织的建议。
至于简历格式,我通常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标准模板,最后不需要调整格式。
教程简历案例
(左右滑动查看)
推荐信
最后,我们来谈谈推荐信。
与通过自我反思来展示你为人的论文相比,推荐信可以帮助招生人员从第二人的角度评估你。
写一封好的推荐信有两个关键:找到合适的推荐人和写好推荐信的内容。
找到正确的推荐人
有的学生想找一些特别大牌的院士、院长(甚至院长、院士),或者公司、团体的老板给自己写推荐信。 如果有这样的资源就好了!
但是,你千万不要忘记,推荐信的本质是帮助招生人员对你进行评估和评判。
因此,招生官在推荐信中首先看的不是推荐人有什么头衔,而是推荐人与你到底有什么关系,他对你的具体工作有什么观察,对你有什么样的评价基于这一观察。 。
至于推荐人的头衔,只要是副院长以上,而且推荐信的内容也不是太离谱,招生人员通常不会怀疑其有效性。 我有很多申请成功的学生,他们的推荐信是来自普通讲师,或者是来自公司某个部门的团队。
因此,我们在选择推荐人的时候,首要原则就是寻找那些与你有最专业、最实际的互动、最能观察到你非凡品质的人。
写一封推荐信
写一封好的推荐信有两个要点:
首先,用推荐人的语气来写。
特别是一些朋友的推荐信是自己写的,然后要求推荐人签名。 这个时候就很容易犯把自己的想法塞到推荐人嘴里的错误。 例如:
“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想到了另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过程中他很辛苦,但能够多次提高团队效率,他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当我听到这样的推荐信时,我只想问:这个推荐人是不是你肚子里有绦虫?
再想一想,如果把这句话中的“ta”全部换成“I”,是不是读起来会更顺畅呢? ——这是一个小秘密,用来测试推荐信是否是从推荐人的角度和语气出发的。
因此,对于自己起草推荐信内容的朋友来说,要注意站在推荐人的角度去观察、陈述、评价。
其次,写推荐信之前一定要和推荐人充分沟通(无论内容是你起草的还是推荐人完全自己写的)。
众所周知,院长或公司经理非常忙碌。 他每天要面对很多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你可能不太记得几年前他指导你做的事情。
其次,推荐人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可能并不是你最希望他在推荐信中为你强调的地方。
为此,在写推荐信之前,一定要和推荐人沟通:对方对你有什么印象和评价? 这种印象和评价来自于他记忆中关于你的事实。 你希望他在这封推荐信中如何介绍你? 什么点,帮他回忆一下你当时的表现等等。
如果做到了以上几点,推荐信基本上就不会有问题了。
更多个性化问题可以留言或后台咨询。 由于推荐信的问题通常并不复杂,所以我主要通过语音或电话辅导学生。 没有合适的书面案例,这里就不贴了。
总结
其实,看完这篇,不知道你对于留学申请是否有不一样的理解呢?
你有没有发现,虽然论文、简历、推荐信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它们都是招生人员用来判断你未来是否有发展潜力、是否值得录取的标准。
同时,它们的内容也相互交叉、比较,甚至与后续的笔试相互印证。
因此,做好留学工作的核心是挖掘和展现自己独特的潜力和独特的优势组合。 只要我们彻底分析自己,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道路规划,所有的文书、简历、推荐信、面试都会水到渠成。
最后,无论是自己DIY申请还是选择留学机构,希望大家都能牢牢抓住自己申请的核心。 不要因为意见不同而搞乱自己的立场,不要因为懒惰而把自己的未来交给别人的流水线。
欢迎留言或私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