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应该“高”在哪儿
作者:admin | 分类:招聘求职 | 浏览:63 | 时间:2023-09-27 20:08:302023年3月1日,北京的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正在讨论制定自主发展的“一人一案”。
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流中心小学金都分校校长、高级教师郑大娜与学生们在一起。北京教育学院供图
■“教育强区、强师为先”系列报道
近日,368名优秀教师入选北京市新一批中小学高级教师。 截至目前,全市共选派高级教师1287人,覆盖中小学、幼儿园各学科。 2012年起,北京市试点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 当年评选的18名高级教师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 从那时起已经过去了十年。 全国中小学教师、幼儿园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已常态化,基础教育领域新一批教师职称建设全面完成。 那么,面对新征程上“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要求,中小学高级教师该如何充分展现“高高在上”呢?
做一名“高”教师:必须具备“大教师”的素质和境界
2022年4月25日,***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视察时勉励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当好‘师’,更要修道德,当‘人民教师’,成为‘人民教师’。”努力做好“传道”“传授知识、解惑的‘儒师’与‘人师’的统一体。”同时,还要“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成为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最高水平教师,必须做到“师”与“人师”的统一,教师的“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红”。 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党的教育方针的坚定践行者; 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成为胸怀“祖国伟大”的人的榜样。 这不仅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方向性要求,也是每一位高级教师不容置疑的政治立场。 因此,“红色”是高级教师必备的底色。 二是要“仁”,即有仁爱之心。 这不仅体现在高级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的大爱上,也体现在他们作为教师的品行、情怀和境界上。 我们要把教育与自己的生活融为一体,以冯友兰先生的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为基础,培育自己的为师境界,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把自己锤炼成无愧于时代的“伟人”。塑造灵魂、塑造人生、塑造人。 三是要“厚”,要有扎实的人文素养,只有博学多才,学识渊博,才能沉浸在人类文明的丰富营养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加丰富。 “专”。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努力,特别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和创新,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教育教学实施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或特色,努力做到成为本专业领域的“大师”。第五是“思考”。我们要坚持对教育教学的反思,使之成为自己的习惯。优秀教师的成长一定是一个反复、认真的过程。六是要“新”,创新是第一动力,但对于高级教师来说,要处理好诚信与创新的关系。 前者在于把握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开展依法教育教学实践; 后者始终把握教育改革方向和科技发展前沿,把“双减”等教育改革新要求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新手段有效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能够与时俱进。
教“高”:做综合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相关评价标准和条件明确规定,高级教师必须“在教育理念、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对实施素质教育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这是对高级教师提出的高标准,要求他们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发挥表率和引领作用。 具体来说,这个角色就是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应该说,高级教师的积极参与这些角色,是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新课程标准等教育综合改革措施的有效保障,也是责任和担当。高级教师的义务。
高级教师作为探索者,必须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和内在逻辑。 在教育思想上,按照***总书记关于培养对民族复兴负责的时代新人的要求,必须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在课程改革方面,要充分认识课程体现的国家意志,明确课程教育定位,把培养目标具体化为时代新人必备的核心能力,同时充分体现课程改革具有渐进性、时代性、前沿性; 在教学方法上,要以转变育人方式为目标,探索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 但切忌生搬硬套,应因地而异。 这因人而异。 创新和使用既高效又常规的方法。
作为实践者,高级教师必须能够将教育教学改革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行动。 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充分体现课改要求的示范课。 课堂是教师的生活场,高级教师更是如此。 他们的教育理想、教育理念、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创新必须落实到课堂、落实到教育场景。 因此,在全面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高级教师需要针对重大改革要求,设计和呈现课程改革示范课,为教育改革相关政策和要求的落实提供示范案例。 其次,要有研讨会带领教师实施课程改革。 即高级教师要利用讲习班的形式,通过交流、讨论和实践,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和学习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措施,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和学习。 能够抓住改革的本质,并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三要拥有一批“粉丝级”青年教师当徒弟。 作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金字塔”顶端的优秀成员,高级教师需要肩负起带领队伍的重任。 他们可以通过“师徒制”和“工作室”,以沉浸式、近距离的方式带领更多的老师。 踏上健康的职业成长之路。
学“高”:做新时代高素质教师成长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教师作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贡献祖国的引路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我。 既要培养大局观、大情怀,又要成就大学知识,积极做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创新型教师自主成长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具体要做好从“学”到“学”的工作。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读”。 读书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对于高级教师来说,想要走出“功成名就”的舒适区实验教师岗位职责,需要通过读书来重新给自己注入活力。 那么你应该读什么? 对于这一群体的教师来说,首先应该多阅读中西思想经典,通过与巨人“对话”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为自己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建立逻辑起点; 其次,要多阅读科学、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成果,让教育教学始终站在社会变革发展的前沿; 其次,要经常阅读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时刻把握专业发展的趋势和新成果,让你的教学始终建立在“宽”、“厚”的专业基础之上。
二是“研究”。 高级教师走出专业评价竞争,进入教师职业发展新阶段。 他们的思想更加成熟,阅历更加丰富,心态更加平和,能够拥有“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的生命状态,而这样的状态为他们提供了做“三界之外”的条件。非功利主义”的研究。 因此,资深教师可以将研究与自身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更加从容的态度围绕学术专长进行深入研究。 虽然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取消“五唯一”和其他“五唯一”原则,但这种取消并不意味着不做研究、不写论文。 相反,高级教师可以在“破五唯”教育评价改革的指导下,把科研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将科研扎根于教育改革的沃土中。并行、综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领先研究成果。
三是“写”。 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追求“立德、立功、立誉”的人生追求。 高级教师需要不断践行自己的德行和功绩,同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发声”,把教育理念、教育主张、教育追求、教育经验传递给更多的教师。 作为一名高级教师要“写”,首先要有一个想法,但这个想法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理论的简单运用,而是对时代要求和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 其次,它必须有生命,也就是说,你写的东西,无论是书还是文章,都必须对生命抱有敬畏和尊重。 同时,作品还应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和对人性、人心的深刻把握。 其次,它必须有实践,即它的工作必须从更高的位置指导实践,基本逻辑应该是“实践——理论——实践”。 也就是说,高级教师写的东西应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 因此,高级教师的“写作”应追求“知行合一”,树立的是“不朽”的文字。
综上所述,高级教师肩负着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的重任。 他们需要继续独立工作,不负新时代的使命。 但从组织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仅仅在工具理性的层面上要求他们。 我们还应该为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保障。 具体来说:第一,要提供成长平台,即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学习和研究的机会。 例如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北京市推出的“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就是为这一群体不断专业成长提供的成长平台; 二是打造有影响力的平台,即通过学术交流会、名师工作室等方式为他们搭建传播教育理念、教育主张、教育经验的平台; 第三,要建立保障平台,即要有必要的政策,为他们的学习研究提供时间等政策保障。
(作者为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