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其实一个地方房价高不高,除了京沪这种少见的城市以外.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21 | 时间:2023-10-06 18:15:16

其实一个地方房价高不高,除了京沪这种少见的城市以外。
大部分城市的房价,都和当地的公务员工资,是绑定在一起的。
大家应该知道。
公务员的薪资,是富不了,穷不了,不管在哪个城市,都是属于这个城市的中上等收入。
那么按照这个薪资对比,当这个城市的公务员,都买不起这个城市的刚需房,不是改善房,是刚需房,如果说连公务员都买不起这个城市的刚需房,那这个城市的房价,肯定是高估了。
京沪和其他的城市不一样,是因为这两个城市,的确是有虹吸全国的能力,走到哪,大家都认可这两个城市的实力,所以这两个城市公务员工资买不起刚需房,但依旧不影响这两个城市的高房价。
其他的城市,基本上都是这个逻辑。
如果说,一个城市的公务员薪资不涨,基本上房价也很难有起色。

现在年轻人一边,是发愁,自己老了以后,养老金不够用的问题。
一边呢,看到那些生孩子的,又是各种的冷嘲热讽,什么没钱还生孩子等等的。
这些年轻人也不想想。
国内的养老金方式,是下一代人,养上一代人。也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养的是上一代人,而如果说,当下的年轻人,都不生孩子,那哪来的下一代人,给他们养老。
一边担心养老金不够用,一边又让人别生孩子,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在国内大部分的二线城市里面,房贷最好不要太高。
除非是铁饭碗。
如果说是外面的私企,或者自己做生意,就都要悠着点。
因为房贷超过了这个数以后,在二线城市,一旦面临原来的收入,出现了凉凉,那短时间内,不太可能找到能覆盖这个房贷的工作。
彭叔之前一个朋友就是这样。
他背了大概1.2万的房贷,本来他是在大厂,一个月有个2万多,一年全包下来30多万,负担这个房贷,没啥问题。
可是后来遭遇了失业。
就很被动了。
1.2万的房贷,没有了大厂的工作,他在二线城市里面找的那些小厂,一个月才8000、9000的样子,他如果要出去送外卖,一个月才6000多,就算他去工地,玩命搬砖,因为他没技术,只能卖苦力,一天也才只有300,给不了大工的价格。
那段时间,他是愁的整晚都睡不着。
后来也没有奇迹发生,就是找到好工作之类的。
他实在没办法,找不到能负担这个房贷的工作,就只能,割肉降价把房子给卖了,换到了一个小一点的房子,但是这么一割肉,之前的积蓄,基本都搭进去了。

现在一些忧患意识比较强的中产,也开始多生孩子了。
彭叔身边就有这种小中产。
本来之前,就只生了一个孩子,感觉一个孩子也挺好,现在却生二胎、三胎。
彭叔问他们为什么要生二胎、三胎。
他们给的理由是。
因为现在新生儿数量太少了,他们害怕以后国内的养老压力太大,到时候无法指望上大众的养老体系,为了让自己以后老了,能过的安全一些,就只有多生点孩子,这样就算以后养老有问题,自己的孩子总比别人的孩子,要安全一些。
简单的来说。
就是他们觉得等他们退休以后,人力资源会很紧张,到时候养老金不够用,又没人照顾,怕比较惨,所以就自食其力,自己生孩子,指望自己的孩子给自己养老

现在房价涨不起来,和大部分人收入预期比较低,也有关系。
就比如说。
某券商,降薪了,也就是代表金融行业,薪资下降。
互联网那边,从去年开始就没停过。
房地产就更别说了,很多房企打工人都是吃了这顿,不知道下顿在哪。
再看看铁饭碗,也不是很乐观。
想要让楼市热起来。
无非就是把2个预期提起来,这两个预期,随便起来一个,楼市就有戏。
一个是涨工资的预期,坚信自己未来收入会越来越高。
一个是房价上涨的预期,坚信房价会越来越高。
这两个预期,随便有一个,楼市就有戏,但一个预期都没,那就没戏了。

其实就算2024年,新生儿数量反弹了,2025年的新生儿数量,大概率又会继续下降,人口负增长的这个长期趋势,是很难逆转的。
大家客观想想。
现在男生,女生,都那么精明。
尤其是在大城市有一定资产的男生、女生。
男生害怕女生分他的房子,万一到时候离婚,房子一半都没了,网上说爱你很简单,但半套房子,随便也百万以上了,真要辛苦的攒百万以上出来,要攒多久。我爱你是无价的,但也是有价的。
女生害怕男生婚后出轨,又觉得生孩子影响自己的身体,还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想要在男生那边获得更多的物质补偿,但又有点崇尚老外的性自由、女性独立,等于是要了更多利益,但又不愿意承担更多责任。
男女双方的这种思维方式差异越来越大,就算房价跌了,但除非是跌成白菜价,否则结婚率,生育率,都挺难的。
长期减少的这个趋势,很难逆转。

其实小县城,烂尾楼的概率,越低。
别看网上说,很的小县城都有烂尾房,但实际上大家可以统计一下,是大城市的烂尾多,还是小县城的烂尾多。
小县城烂尾楼不多。
原因很简单:
一、小县城的开发商,很多都是当地人,这种是知根知底的,一般如果这开发商出问题,当地人都会知道,这种本地的,小开发商,这两年情况反而要比大城市,更好一些。
二、小县城的骚操作比较多,就是同样的处理烂尾,大城市你去和业主谈判,希望业主能再掏点钱出来,把房子修起来,那还是挺麻烦的,小县城的业主,大部分都是单位上班的,或者是周围农村的,相对好说话一些。
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都导致国内的烂尾,主要还是在市一级里面,县一级的烂尾楼,相对来说,还是挺少见的。

年轻人晚婚晚育的趋势,很难逆转的。
彭叔一个朋友,前两天参加了他们大学同学聚会。
他是某985高校的本科生,是2014级的。
一共是有33个人参加。
里面有7个人结婚,5男2女,买房子的人,比这结婚的,还要少。
这已经是985高校的本科生了。
结婚率,买房子的比例,就这么低。
现在的问题是。
房价太高,男生觉得不买房的话,就没压力,靠着985大学找的工作,不买房薪资用来吃喝玩乐,挺爽的。
女生那边又卡在了一个,男生没房,就不行,只和有房的男生结婚,再加上一个婚姻责任越来越淡。
或者再说的直白点。
如果说,女生不生孩子的话,男生结婚是图什么?图把自己的财产,分一半给女生?而且还是那种,不管女生出轨没出轨,反正只要是结婚了,男生的婚后财产,就要给一半女生。
在这种物质,精神的双重压力下。
年轻人结婚 ,普遍会越来越晚,生孩子的年龄,也越来越晚。

在老美这么打压我们的情况下,我们的经济还能保持现在的样子,国庆节还有这么多人出去玩,真的已经是挺厉害了。
虽然彭叔也挺粉红的,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和老美的差距。
彭叔觉得老美有四样东西,是最强的。
一、军事。
这个大家也应该都知道,现在还没哪个,敢说能单挑过老美,每年老美那么多的军费,不是开玩笑的,这几十年来,老美几乎就没停过打仗,不是打这,就是打那。
二、金融。
这个大家应该也知道,就看这个美元在全球的影响力,就能知道老美的金融体系有多强,一个个都是吃人不吐骨头,我们国内的这些玩法,都是人家玩剩下来的。
三、科技。
这个大家可以看看近几十年来的创新科技,基本上都发生在了老美那,老美把基础搞起来了,然后传到全球。
四、文化。
这个大家可以看看那种西方的文化,平时我们看的那种好莱坞大片,里面就有很多是潜在的文化渗透,让你不知不觉,接受西方的那一套。
光这四点,全球有哪个国家能做到?
再加上老美的地理优势,不缺粮食,也不缺能源,老美是石油、粮食的输出国,旁边又都是和老美小弟,一个加拿大,一个墨西哥。。。
再看看我们这边,能在这些压力下,还发展到现在这样,已经是很厉害了。

现在各大医院产科的人是越来越少,但是,看不孕不育的科室,人却是越来越多。
彭叔觉得现在医院看不孕不育的人那么多。
也和当下的这个晚婚,晚育,也有一定关系。
因为大家客观想想。
男生虽然理论上来说,是40岁之后,也能保持生育能力,但是呢,那40岁肯定和20多岁,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质量肯定也是下降的。
女生呢,那就更别说了,25岁,30岁,35岁,三个坎,下降的比男生还要严重。
那如果说。
一对夫妻,两边都是拖到了35岁,才决定要孩子。
两个人的生育能力,都不是在巅峰状态了,这个时候要孩子,那肯定是没那么容易的。
现在医院里面做试管的人那么多,各种排队预约,就是有这种客观原因的。
有的年轻人不懂,为什么年轻的时候不生,年龄大了才生。这里面,最大的原因, 还是年轻的时候,物质上没条件,心里面也不想那么早要孩子,年龄大了,发现没孩子不行,日子过的太苦而且没盼头。。。

现在普通人买房投资的心态,还是没有被彻底点燃。
彭叔一个朋友,他在2020年房价还没涨的时候,买了一套二线省会城市的入门级改善房,当时是花了300万,后来2021年上半年,城市房价上涨,他这套入门级改善房,涨到了400多万,一度涨幅还超过了50%。
再后来就是房价下跌,他的这个房子,又跌回了2020年的时候,他刚买入的时候。
他跟彭叔说,他现在看房价的感觉,就像是做梦一样,就是莫名其妙的,那一年里面,他的资产,就多了100多万,然后又莫名其妙的,他的资产,又少了100多万。。。
他就觉得如果他是2021年上半年买房的话,那到现在,亏了这么多,得多惨,他还没亏,只是涨了的又跌没了,他心情都不太舒服,那些高位接盘的,内心得有多痛苦。

能在国企或者体制内躺平的,还不领导收拾的。
一般就是三种人。
一、背后有人的,这种没得说,打狗还要看主人呢,这种有背景的,一般想要躺平,领导是不会说的。
二、资格辈分比较老的,这种一般年轻的时候还是拼过的,对单位的内部运转,知道的比较清楚,领导一般也不会和这些老油条发生正面冲突,所以一般这种倚老卖老的人,躺平的也多。
三、和领导关系好的,就是不管你啪马屁也好,还是其他的方法,和领导关系好,也能躺平。
除了这三种人以外。
其他的像是什么,装不会,就是我什么都不会做,我不懂,以及,直接和领导杠,我就是不做,你能把我怎么样。
这两种,彭叔也见过,但是呢,下场都不太好。
装什么都不会做的,又没背景的,领导会故意给他踩坑,让他挨处分,体制内处分挨多了,还是会被开除的,这种一般挨两个处分,就会做了。
和领导对着来的,又没背景,下场就更惨了,因为领导要带领团队,连一个没背景的小角色都摆不平,那他的威信就没了,再要做什么工作,下面人也不鸟他了,所以领导会把这种对着来的,一般是树立成一个反面典型,处理方式就是赶出单位或者部门,去一个更差的地方。

楼市最强支撑点,还是在于国人对家的执着。
也就是,大部分人,只有一套自住房。
在国内传统的思想里面,有自己住的地方,才有家。
以前没有商品房的时候,城市里面是给分配房子,农村里面是给个宅基地自己盖房子,什么时候,都是有房子,有家的。
这种只有一套的自住房,别说在房价高的大城市了,就算是在房价低的小城市,都没几个人愿意因为房价下跌,就把自己的唯一住房给卖出去,然后持币观望。
只要这个人,拥有了自己的自住房,已经买了,他就很难,放弃这个房子,哪怕他知道,这个房子房价会跌。
除非是那种一直都没有自住房的人,手上持币观望,这种是也有可能的,而那种已经入场了,买了一套自住房的,你让他们抛售掉,他们是很难做到的。
国内大部分人,还是只有一套自住房,他们这些人不抛售,房价还挺难跌的。
老外是对家文化没那么执着,房子不值钱了,就直接睡大街,但是国人做不到这点的。除非是收入不行了,否则放弃自住房,就不太可能。

这波国庆节,还是给那些房产从业者,放了个假。
尤其是北京、上海那些地方的。
这次国庆节楼市不热,是之前大家都已经猜测到的事情。
因为现在楼市,就靠那些利好在那撑着的。
本来在国庆节之前,一些房产专家是预判北京、上海、深圳,的郊区会放松限购,类似于广州那样,结果就深圳降了个房贷利率,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这个利好没有落地,所以楼市国庆节就不太可能热起来。
如果说,北京、上海、深圳的郊区限购放开了,像是广州那样,那这个国庆节,各种看房的,就真多了。
大家现在对上面调控楼市,在刺激房价上涨,和让房价横盘之间,还是偏向于相信上面让房价稳,而不是刺激房价上涨。

其实放开未婚生孩,对于新生儿数量来说,还是挺有用的。
大家可以看欧美那些发达国家里面。
法国、美国都是单亲妈妈的重灾区,也就是网上大家说的,男人只负责播种,不负责养孩子的重点集中区。
不过这个放开未婚生孩,对于那些条件不好的女生来说,是个很明显的利空。因为她们是没有什么选择权,在遇到条件比她们明显好的男生时,她们很难说NO。

现在还是有一批人,越来越重视农村宅基地了。
尤其是在一些,农村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有山有水空气好那种类型的地方。
这两年明显很多人,在老家农村,盖房子,或者,翻修房子。
彭叔目前见过最猛的一个,是彭叔村子里面,一家都离开了快20年的村民,近20年都没看他们回来了,今年回来开始在他们的老宅基地那,重新起房子,而且那家子跑前跑后的,还不是老一代的人,是他们的子女,80后为主的那批在那跑前跑后。
感觉国人的这个故土情节,还是挺重的。
因为在农村修房子,哪怕是在环境好的地方,也是消费,从投资角度来说,是真的不划算,但如果说把感情分加上,那就不好说了。

网上都说,体制内的女生不好找对象。
其实人家是很好找对象的。
只是说,体制内的女生,一般眼光比较高,尤其是,那种稍微有点姿色的,那眼光就更高了,基本上是非小二代或者领导不找。
普通的男生科员,人家根本看不上。
如果说体制内的女生,愿意降低一下要求,很容易就相出去了。
现在的相亲市场是一个市场经济,没人是傻子的。

年轻人的急躁感,或者说,焦虑感。
主要还是来自于。
有的人,已经拥有一定财富了,而有的人,还一无所有。
但是呢,最后面临后果的时候,却是大家一起要承担。
就比如说。
现在那些年轻人,看到2015年之前买房的人,不敢说各个都挣大钱,但是至少,大部分人都已经积攒了不少财富。
而那些没有赶上2015年这趟房价大涨的人,他们就是再努力,和2015年之前那些赶上车的人,双方的财富差距,依旧是宏大的。
一个2015年在一线城市买套300万房子,等到现在,这套房子至少是600万了。
这300万的差距,网上看着很轻飘飘,但现实里面,这个差距,就很难追赶上。
现在的问题是。
那些已经拥有财富的人,你跟他们说,未来没啥机会了,躺平吧,好歹他们还是有这个资本,躺平的。
而那些毛都还没有的人,你跟他们说,躺平吧,别奋斗了,他们想躺也躺不了但是他们奋斗吧,又没那个红利了,就比较纠结。

晚上和同学们吃了个告别饭,再次确定了一下,忧患意识比较强的中产,以后孩子至少是2个起步。
他们不是生育狂魔,但没办法。他们的逻辑是。
2022年,出生人口只有956万,等到2052年的时候,这些人是30岁,刚好是交养老金的主力。
而。2052年的时候,如果退休年龄是65岁,也就是延迟退休5年,那么刚好是87年的人,65岁退休,而87年的出生人口是2529万。
那就面临一个很残酷的现实。
这956万的人,要养2529万的人。
他们能养得起吗?
别说养老金了,到时候人力成本都是一个天价。
老了以后的确是可以去养老院,但问题是,年轻人这么少了,养老院的收费,要涨到什么程度?你有钱去涨价的养老院吗?现在人力成本那么低,养老院都去不起,那个时候,就能去的起养老院吗?
不是他们这些中产要生孩子,而是现实摆在这。
不考虑养老,无所谓,考虑养老问题了,怎么办。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