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河源一开发商承诺购房返50%房款却违约,千余户业主慌了!法院这样化解→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34 | 时间:2023-10-10 21:50:15
(来源:南方+客户端)

售楼时,开发商宣称,20年分期返还50%总房款。交楼不久,开发商资金链断裂,1040户业主“购房补贴”不见踪影。

涉案人数多、标的金额大、影响范围广,在审判期限、审判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

河源法院一审判决开发商按800元/㎡退千户业主购房差价;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首案”审结为类案判决提供依据。截至目前,应补偿业主绝大部分已登记签订和解协议书并获补偿金,起诉案件仅9宗。


受“购房补贴”诱惑

逾千户业主入坑

“xx公益行,助圆百姓安居梦,购xx新品美宅,享xx基金公益补助。”2015年,河源市某房地产开发商宣称,旗下房地产项目向W公益基金会捐赠20%销售收入,由该公益基金会进行理财增值,并分240期(20年)向购房客户发放“购房补贴”,补贴总额相当于总房款的50%。

“当时结婚需要买房,这个小区地段不错,加上发放的购房补贴,觉得比较划算;和家人商量过后,我和老婆决定购买一套商品房。”“80后”购房者王华反映道。

不少人像王华夫妇一样,被“购房补贴”所吸引,购买了该开发商建设的商品房。签订购房合同后,购房者又被要求与河源市某物业公司签订“一卡通”会员注册协议。该协议约定由物业公司为业主支付“购房补贴”。不过,实际向业主支付“购房补贴”的主体为W公益基金会。

购房后的头几年,王华夫妇和其他小区业主都能如期足额收到W公益基金会发放的“购房补贴”。2020年,因所属集团资金链断裂,W公益基金会自2020年12月起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向业主支付“购房补贴”。

王华夫妇和邻居们找过房地产开发商、W公益基金会协商,但始终没有达成双方满意的方案。


“如果不发放房屋补贴,家里每月经济压力增加不少。我们必须得想办法解决这个事情。”协商未果后,王华夫妇和几名业主向源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返利优惠之名

行抬价销售之实

“一旦引爆,将打破辖区安宁。”源城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剑锋提到,此前已有部分业主到相关部门信访维权;必须妥善化解,维护1040户业主的切身利益,才能避免群体性纠纷案件的发生。


近年来,源城区人民法院案件量增多。在审判期限、审判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妥善处理这一潜在群体纠纷,给其他观望的业主正向法律指引?


陈剑锋介绍,源城区人民法院成立工作专班,制定详细审理方案,将王华夫妇提起诉讼的案件作为“首案”,并挑选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组成审判团队,从根本上保障案件的审理质量,稳步推进纠纷妥善处理。


源城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河源市某物业公司与原告王华夫妇签订“一卡通”会员注册协议,其目的是规避行政政策,通过合法形式掩盖“以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房屋为目的,通过设立基金会,开展购房补贴活动”的非法目的,应认定为无效。


综合考虑,法院确定王华夫妇在购买涉案房产时每平方米价格比周边商品房高出800元;扣除原告已领取的购房补贴,判决被告W公益基金会应退还原告实际经济损失。被告河源市某物业公司为被告W公益基金会规避政策规定提供便利,并与原告达成无效的房款补贴协议,造成原告资金损失,应对退款义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被告河源市某物业公司、W公益基金会不服该判决,提起上诉;经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维持原判。

采用“示范裁判”机制

避免6000余宗纠纷进入诉讼程序

“谢谢法院,帮我们把补贴拿到手,这下我们可以心安了!”拿到应得的购房补贴后,王华夫妇高兴地对法官说。


“首案”审结为类案审查认定、纠纷解决提供参考依据。此后,源城区人民法院与住建、信访、财政、镇街等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多次开展退款协调会,业主代表、涉事开发商得以协调沟通。W公益基金会以及大部分业主均愿意按照首案裁决结果解纷止争,即按800元/㎡的标准退还“购房补贴”。


鉴于W公益基金会无法兑现退还“购房补贴”的实际,相关部门从该公司其他合作项目中预拨资金用于解决应退补款项问题。截至目前,绝大部分应补偿业主已登记签订和解协议书并获补偿金;1040户业主中,仅有9宗起诉案件。


据悉,自去年以来,源城区人民法院推进群体性社会矛盾纠纷风险预警报告,通过“示范裁判”工作机制强化诉源治理,多部门联动推动群体性矛盾纠纷分层过滤,批量化解一批“问题楼盘”纠纷,有效保障业主合法权益,避免6000余宗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实现“审理一案、化解一片”的社会效果。

(文中王华夫妇为化名。)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