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百城价格指数报告》,截至8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已连续下跌四个月。与此同时,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源挂牌量依然居高不下,激起了众多人的忧虑。然而,在这一波跌势之下,更多令人警惕的迹象逐渐浮现,它们或许预示着比房价更深远的社会影响。您是否留意到了这些?
在百城住房价格下跌的背景下,一个不能忽视的焦点是就业。最新的统计数据揭示了部分真相:16-24岁的劳动力失业率达到了惊人的21.3%,且2023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高达1158万。这些数字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直接反映当前就业压力的镜子。国家已经察觉到了这一问题。多个部门近期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政策落实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各地深入贯彻和落实稳定就业的工作部署。不仅需要紧抓现有的问题,甚至从2021年以来的实施情况也要进行大规模的排查和整改。然而,相对于国家层面的努力,许多个体的经历展示了现实的残酷。以杜先生为例,今年36岁,他曾是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的市场总监,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履历。但在被公司裁员后,他花费了一整年的时间,在即便降低了薪资标准之后,依然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目前,他选择从事外卖配送,每天收入八九十元,生活的压力让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杜先生只是众多求职者的一个例子,他们的遭遇,成为了当前就业压力的一个缩影。生活的节奏日渐加快,你是否留心观察过身边正在上演的一幕幕小戏? 网约车司机的数量逐渐攀升,却惊讶地发现平均每天仅能接到约10个单子。因此,一些城市已经选择冻结,不再发放新的网约车执照。另一方面,外卖骑手们的生活也同样充满挑战。从2021年的527万名美团骑手,到2023年,这个数字已激增至700万。如果加上其他平台如饿了么的数据,整个行业的骑手数量已超过1000万。这些看似单独的数字,背后折射出的信息是什么?或许是我们的生存空间在逐渐受到压缩。不仅如此,土木与建筑业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混凝土企业为例,仅在2023年,就有23家企业宣告破产。而尽管2022年农民工总数上涨了311万,从事建筑业的工人却减少了高达325万,这一下滑幅度创下近五年新高。那么,这些原本稳定的行业的从业者将何去何从?他们的生存退路又在何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更宏大的话题: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该如何确保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从业者能够有稳定的生计,以及平稳的生活之路?这不仅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伦理的问题。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平衡社会的稳定和各类从业者的利益,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议题。近期,杭州推出的三孩生育补助25000元政策,再次引发了广泛关于生育问题的讨论。但这背后的议题,远不止这一项补助所能覆盖的范畴。近期乔杰院士发布的数据引人关注:2022年我国新生儿数量仅956万,而今年预计将降至900万。这不单是关于年轻夫妻的生育选择问题。中国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大背景。据预计,至2033年,中国将步入超过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且到206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惊人的35%。我们的社会正面临一个“未富即老”的转变,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养老问题带来双重压力。这个问题并非与我们无关。生育率的降低与人口老龄化不只是国家层面的宏观问题,更是与我们个体息息相关的问题。若年轻人口不足,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养老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如此多人的晚年生活。同时,人口作为经济活动的基础,当它减少且结构尚未调整时,我们可能将面临一个漫长的困难时期,经历一段艰苦的日子。综上所述,如我们最初提及的,房价的波动只是问题的表面。当我们深入探讨背后的种种迹象时,更深刻的担忧逐步显现,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亲爱的读者,原创不易,如果你认同请帮忙在右下方点赞或者点在看~如果您有什么体会也可以留言告诉我,我在下一篇中予以更正,谢谢啦。
现在的国企或央企,还会让你顺利干到退休吗?
体制内中年人返贫三件套!你中了几招?
我被上级机关借调一年,真实感受
待遇比公务员还好的五大国企,你知道多少?
国央企越来越难进了吗?
- End -
分享体制内感悟?认真帮你避坑
免责声明: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或有来源标注错误等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感谢支持,请在下方给我点个在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