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房价下一阶段:真实收入的决定?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33 | 时间:2023-10-30 01:29:30

房价基本上可以代表主流的资产价值,房价由什么决定的?是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素。譬如,我们共同认知大源的一手房,改善大面积140,单价3.5万,或者170,单价3.6万,我们形成对这个价格认知,是怎么形成的呢?

根据历史经验或者趋势,大家逐步达成共识的,就是经验主义,然后大家对于地价、户型、区域、配套、供需等一系列逐步的达成共识,形成一个过程,就是定格到目前上述的这个价格,无论买得起还是买不起,都认同这个价格,接不接受是另外一码事能不能买得起也是另外一码事。

当然,这个价格必须是能够流通的,在一个可以容忍的交易周期内,不可能卖10年,也不可能几天卖光。

我们心里有一个共同认识和预期,但这个共同认识和预期的形成,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靠杠杆支撑的,包括现在杠杆的尺度也被政策允许放大,大部分人直接一次性是买不起的,可以加杠杆透支未来的收入,来买得起房子,这个杠杆也构成了房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说,不允许预售制,不允许加杠杆,那么房价必然不是目前这个样子。

杠杆的核心在于:对于房价的预期和对于收入的预期。所以,这个构成了价格的核心基础因素。

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把房子和土地弄的便宜点,不用贷款就买得起?或者随便可以买的到?这个障碍在于:城市的建设成本,譬如到更偏远的郊外甚至农村修个房子,没有配套的成本在里面,没有对于稀缺资源的争夺,那么,房子的成本本身就是原材料的成本,加一点管理费,土地本身的成本也比较廉价,也是材料的成本。

所以,开发商的核心利润在于管理费或者设计理念?譬如麓湖的利润来自于什么地方?答案显然很明显。当然,这个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土地的稀缺性源自于配套和城市居住权力的稀缺性,不像汽车可以无限的生产,房子似乎也可以无限的生产,但是超过一定距离和配套的限制,房子就真的变成房子了,而不是资产了,顶多就是田产。

所以,房子从一开始定义就是,一般的收入是买不起的,普通的收入必须加杠杆才买得起,但是如果资金集合进行炒作的话,就是囤积然后形成价差然后在抛售,赚取高的价差,不用说房产如此,就是其他生活资料也会有囤积居奇的历史过程,只有这样也才能刺激生产的积极性和销售的积极性,无非就是一个度的问题。

所以,房子的价格用收入来衡量,就是一个笑话。因为房子代表的不是你的收入水平,只是测量收入的一个压力水平。

六个钱包,也是一个笑话,实际上也是杠杆的意思。就是说明这个东西跟你的收入无关,本身你买不起。相信大多数人的购买力买房子是买不起的。

所以,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房价的决定性因素,部分是由买不起的房的人的杠杆能力决定的,而不是由他们的收入来决定,决定这一逻辑的核心原因在于,房子可以赚钱。当把房子可以快速赚钱这个因素抽调之后,那么这个支撑逻辑显然就不成立了。

那么房价的支撑的逻辑是不是应该回到:购买力由收入决定,从而表示房价应该与收入高度相关,那么目前购买高总价的收入逻辑来自于换房,换房的收入也是收入,也是一二手房政策目前所支持的根本,核心还是来自于收入逻辑,而不是杠杆逻辑。

如果房价跟收入高度相关,那么意味着各个购买力阶层的市场都会萎缩以及发生断层,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萎缩,如果要重新拉升市场规模,只有重拾刚需主力,但价格必须回到很久以前。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