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胀,滞胀,通缩三部曲,迅速跌落的房价,众生狂欢与哀伤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24 | 时间:2023-11-02 19:38:51
日本一直都是一个需要好好研究的国度,无论是从军事威胁层面,还是从经济方面。都有着非常多的案例,提供给我们,好好借鉴和引申。
起飞
二战之后,由于军工企业巨量订单消失,接近420万人失业,1947年,日本成立“复兴金融公库”,不断向市场放水,通胀慢慢起来了。后面,美国为了完成自己在全球的布局,选择日本成为自己的同盟,向这个曾经二战敌对国抛出了橄榄枝,再次印证了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日本国内也在美国的指导下,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劳工关系的改变,农民和工人阶级的地位逐步上升,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带来了巨量的军工订单,日本经济正式进入快车道,日本也开始实行“富国强兵“政策,国防成本逐步降低,节省了大量的国防成本。1960-1970期间,GDP保持10%-20%左右的增长率,1983年日经指数不断上升,从一万点上升到峰值的四万点。
疯狂
在日经指数到达四万点,日本国内被乐观情绪笼罩,准备冲击六万点,日本国内财阀集团也开启了全球的买买买战略,美国地标性建筑洛克菲勒中心被三菱集团收购,被美国国内称为第二次的珍珠港战役。这样的背景,在于美国从1979年开始,进入滞胀状态,简而言之,就是停滞性通货膨胀,主要标志就是物价上涨,GDP下降,美国开始转变贸易政策,1983年开始,逐渐对日本摩托车,电器,农业等品类进行征收重税,并在1984年,开始促进日本国内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主要是以下三点:1、放松存款利率管制。2、废除对金融企业业务领域的限制‘。3、逐渐放宽外汇管制。更重要的一点在于,美国筹划了日本、英国、法国、西德的闭门会议,共同确定了《广场协议》,主要共识就是大家抛售美元,造成美元贬值,促进美国商品出口。同时,加大各国市场自由化,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现在与川普所奉行的贸易政策,有颇多相似之处。
以上的相关政策影响,大量的国际资本纷纷涌入日本国内,再加上日本国内的热钱,资本脱实向虚,进入股市和楼市。1985-1987年,日本银行连续下调基准利率,从5%下降到2.5%,1987年4月,日本政府推行”税制改革“,就是对居民和法人减征约5兆日元税收,这两步更加助长股市和楼市疯狂化,1987年5月,再次减税1万亿,并追加5万亿公共事业投资。日本国内,从政府和民众,全部疯狂了。
崩塌
过热的经济,疯狂的楼市和股市,让日本政府开始意识到了危机,日本政府开始出手干预经济,日本央行选择自杀式加息抑制经济过热。几个月的时间之内,基准利率从2.5%提高到6%,并开始征收地价税,也就是房产税。股市从四万点的峰值下降到1992年的一万四千点,楼市也崩塌了。楼市的具体崩塌顺序如下:
第一波房价下跌是房企率先撑不住,大型房企为了回流资金,盘活企业,新房开始大量跌价,导致市面上的二手房有价无市,形成房市层面的踩踏现象。
第二波是社会层面的整体经济下滑,导致供房者生活陷入困境,月供无法偿还,大量房子成为法拍房,但依然无人购买。银行为了回笼资金,只能将法拍房价格一降再降,集中上市。这就进一步加剧房价的继续下跌。
第三波降价就是有一定现金储备应对经济下行的房主,鉴于房价的持续下跌,只得放弃幻想, 卖房变现,心理踏实。这一波集中上市的二手房继续充斥市场,导致供过于求现象加剧。
第四波是日被1992年开始征收固定资产税(房产税),手里的房子持续的吃钱,手上有太多房产的人更感受到烫手山芋,不计成本的抛售,日本房价于是彻底崩盘。
即使零首付,无利息,都很少有人再购房,日本逐渐进入低欲望社会。优衣库等小而精的产品品牌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之后,日本政府开始降息,但市场上流动性仍然短缺,国际资本纷纷撤出日本,银行不良资产激增,多年的发展成果,一夜回到解放前。所以,有人说,日本失去了二十年。
结语
脱实向虚在我们国内也是一个现价段面临的难题,股市我们现在已经跌到了一定的程度,占大头的房地产,也在阴跌。现价段对于我们所处的阶段还有争议。但对于稳就业,保工作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大家尽量远离一切理财产品吧,早已经进入存量财富绞杀时代,特别是在外贸萎靡的前提下,在总量逐渐减少,狩猎圈逐渐缩短,真正的财富大洗牌时代开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赤裸裸,更加趋向于同等阶层圈子抱团取暖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