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依托专业教育提质扩容家政服务专业化发展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135 | 时间:2023-11-06 20:01:34

记者 王靖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发展,家政服务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家政服务需求也呈现多元化、专业化发展趋势。

据国家发改委相关统计,2018年,我国家政服务业经营规模达5762亿元,同比增长27.9%,从业人员总数突破3000万人。 权威人士分析,我国家政服务业有潜力成为万亿级产业,发展前景巨大。

相比之下,我国家政服务业多年来一直处于低端水平。 从业人员基本都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各地家政服务企业发展不规范,“小、散、乱”特点突出。 部分员工业务能力薄弱,信用水平较低。 一些当地家政服务成为新的投诉热点。 偶发的负面事件凸显了“信用不可靠”和“权益难以保障”的双重困境,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也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

人才发展瓶颈亟待突破

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养老行业备受青睐。 城市上班族大多时候难以平衡高强度工作和优质生活,需要更加精细的家居服务。 因此,家政服务市场空间巨大。

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家政服务人才月薪过万元、一工难求的情况。 高素质高校护理人才紧缺。

一方面,市场需要却找不到“高端保姆”; 另一方面,拥有大学文凭的家政专业毕业生不愿从事保姆工作,纷纷转行。 在人们对家政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高校家政专业面临的尴尬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做强的意见》,提出推动行业专业化、专业化、品牌化、标准化。 然而,人才发展却成为瓶颈。 家政服务人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4.1%。

今年9月,河北师范大学新设家政专业正式招收新生,成为国内唯一开设家政相关专业的高校。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至少1个各省本科院校开设家政服务和养老服务。 、幼儿服务相关专业。

教育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立表示,《意见》明确支持高等学校设立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 以后家政专业可以在各个省份学习。 原则上每个省至少有一所本科院校和若干所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扩招专项工作向家政等领域倾斜; 扩大中等和高职院校综合培训招生规模,支持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通过高职院校扩招专项考试、专升本等多种渠道提高学历。

家政学是以人类家庭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增强家庭成员素质、造福全人类为目的,指导人们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情感生活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和道德生活。

家政服务本科专业的设立,将为市场提供更多家政服务的优质资源。 也将进一步填补因社会老龄化加剧、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造成的家政服务行业人才缺口,进一步解决消费者对家政服务升级的需求。 需求与优质家政服务缺乏之间的矛盾。 家政服务本科专业的设立,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培养更多高端家政管理人员和服务人才,也可以让公众享受到的家政服务更专业、更高品质、更满意、更有保障。

然而,家政学是一门长期被误解的专业专业家政服务,而误解大多来自于无知和社会偏见。

家政本科招生难度大。 除了社会对家政学认识存在偏差之外,也说明家政教育的定位有待明确。 目前的市场不仅需要一线家政工人,还缺乏行业顶尖的设计师。

“学了很多没用的东西”、“家政只是个保姆”、“毕业后就成了无业游民”……不看好家政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一些大学生选择家政感到委屈。

“大学保姆”的冷热两面

说到家政服务,很多人都会疑惑:“做家务还需要上大学吗?不就是洗衣服、做饭、做家务、打扫卫生吗?大学还能学什么?” 这些问题常常让“家政”这门学科感到尴尬。

不仅如此,早在几年前,针对家政课程种类繁多的问题,就有人提出“混而不精”、“一刀切”等言论。 “好像什么都学会了,却什么都没有掌握”,成为一些家政专业学生的困惑。

高校家政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从事家政服务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家政服务行业后的真实感受是怎样的? 近日,经过多次接触和沟通,在北京做管家的小王(化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小王来自安徽,大学专业主要是高端礼仪和烹饪。 “当我大学毕业时,我并没有选择当管家。 我应聘过房产经纪、酒店大堂助理经理、公司办公室主任助理等职位。 不过,我做这些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主要是因为我觉得这些工作不适合我,我不太喜欢。”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和了解,小王首先选择做上门厨师。 “我学的是烹饪,所以我可能觉得先选择烹饪会更好,这样我可以更快上手。 后来我又到一些高档住宅区做上门厨师。 有时,有些顾客会说:“你能帮忙把垃圾收起来吗?” “打扫厨房需要额外付费吗?” “你能帮忙切下一顿饭的菜和调料吗?” 等等要求。”

一段时间以来,小王逐渐发现,高端住宅或高端公寓的精细家政服务仍然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过了一段时间,我除了做饭,还打扫厨房,帮助顾客。 购买和准备杂货、清理家庭垃圾、洗衣服等事情可以让你赚到的收入是你做饭时的两倍。”

小王对于“大学生保姆”这个词并不反感。 “家务活总有人做,大学生也得做。我只是洗衣服、买菜、做饭,简单做家务、打扫卫生,不带孩子,也不给他们喂奶。” 住家,不是专职保姆。”小王笑着说

当记者问到“大学生家政服务和小时工”的区别时,小王表示,“高档小区或者高档公寓对家政服务的要求很高,要求工作更加细致、专业。小时工大多是按年龄来的,主要是年纪大的阿姨阿姨,他们不太会使用家电,菜品的品种和口味也不太好。”

记者整理资料获悉,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于2010年开设了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重庆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还于2012年新增专业,设立了养老院管理和婴幼儿护理方向。

虽然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相继开设了家政、养老等相关专业,但这些专业在一些考生和家长心目中认可度并不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相关负责人表示,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认可都很好。 与其他专业相比专业家政服务,他们的实习工资和起薪要高很多。 然而,在报考时,家长包括学生,对这个职业的认知度并不是很高。

例如,国内最早开设本科家政专业的吉林农业大学,每年仍有50%的学生来自转学。 外界对家政学的缺乏了解和偏见,让这个专业总是显得小众、冷门。 不过,一些学生对家政专业的前景仍然持乐观态度。 他们认为,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二孩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家政是一个新兴行业,国家政策的推动也让他们更有信心。

家政等职业教育偏见亟待纠正

2017年6月,上海首批330名家政服务专业本科毕业生在上海开放大学参加毕业典礼。 这群被业内人士称为“技能保姆”的家政工,在学习期间学习了社会学、心理学、营养学、法律、沟通技巧等理论知识,以及清洁、做饭、家庭插花、产妇护理等。老人护理。 护理和其他家政技能。

这批学生完成专科课程后,还参加了国家“家政服务员”职业资格中高级技能考试,毕业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仅有30多所本科院校和2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家政或相关专业,学科基础相对薄弱。

记者了解到,曾被誉为家政领域“全国顶尖”的河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2019年首次招收家政专业本科新生,招收了第一批家政专业本科生。本科生30名。

记者看到,在学前教育学院官网专业设置及简介栏目中,家政立足河北、面向全国,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家政拔尖创新人才; 掌握家政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具有国际视野和国情意识,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服务和管理社会的能力; 能够到以家庭需求为导向的机关、公司、企业、社区、医院工作。 学校从事研发、教育培训、中高层管理等; 可以成为有知识、有智慧、有家政情怀、热爱家政、践行中华传统家庭美德的有知识、有智慧、有专家的管理家政人才。

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记者看到,学院设置的13门专业必修课包括家庭社会学、家庭教育学、家庭经济学等,20门选修课包括婴幼儿护理、养老服务、家庭教育等。 以及其他特定技能。

河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冯玉柱表示,家政不等于“保姆”。 家政是指对家庭事务的管理,其理论基础是家政学。 “我们开设这个专业的时候就想过开放,让学生在入学时就有自己的校外创业导师,大学毕业后就可以担任中层管理职位。”

我国传统教育理念对家政等职业教育存在偏见。 人们认为,家政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地位较低的劳动力。 没有重视家政专业的人才培养。 整个社会对国内经济行业的从业者都存在偏见。

大多数人还认为,高校设立家政专业是为了培养保姆,是人才的浪费。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事实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从市场需求来看,家政行业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家政人员紧缺。 因此,高校开设家政专业是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