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从4万降到1.2万,首付亏完,收入减少要断供,朋友绷不住了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20 | 时间:2023-11-11 18:53:46如果说过去30年里,哪个行业最赚钱,来钱也比较快,房地产行业敢说第二,其它行业就没有敢说第一的。
毕竟事实摆在那里,尽管当初很多人都不看好房地产行业,但都被现实打了脸。过去30年的时间,如果要总结规律,无非就是都在涨,只是有段时间涨得快,短暂时间涨得慢而已。
普通人也能看懂里面的区别,那段时间,只要你咬一咬牙把房子买了,后面基本上转手都不会差。
但是,自从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下来了,很多人就发现不对劲了。尤其是最近这三年,不少人都被“教育”了,好好上了一课。
原来“房住不炒”并没有在跟你开玩笑,只要是商品房,它就离不开商品的基本属性,就要受到供需市场的制约。
所以,只要市面上的房子多了,而想买房的年轻人少了,比如这几年不断下降的新生儿数量,就说明年轻人宁愿不生小孩甚至不结婚,也不想一辈子做“房奴”。
这个时候,房子的供大于需,房价下跌就会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有些炒房的人可能到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是认为当下买房子才是第一重要的,然后跟以前的操作一样,疯狂加杠杠,主打一个“你敢卖我就敢买”,“你敢放贷我就敢贷”,还在用以前的买房经验来应对现在的楼市,结果就很有可能要为自己的行为买账。
尽管他们曾经很大一部分人靠着买房实现过财务自由,但有句话说得好:“仅仅靠运气,而不是凭实力赚的钱,终有一天也会赔回去。”
我身边就有一位朋友面临这个困境,当初他毕业之后就去了北京上班,虽然在北京只有五六千的工资,但在当时也是妥妥的高薪了。
后来在北京找了女朋友,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两个人努力地存着钱打算在北京买套房定居下来。
于是他们就跟其他“北漂”一样,把目光看向了“燕郊”,那个地方的优势就在于离北京还算比较近,房价也比北京低很多,但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地方不属于北京,而是在河北。
但是当时没有别的办法,两个人为了结婚,一狠心一咬牙,几乎掏空了家里的“6个荷包”,买了这里的一套100平房子。
因为当年正处于房价的最高峰,所以买的时候也花了2万多一平的单价,结果他没想到的是,很快买的房子就涨到了4万一平,那个时候朋友当然是很开心的,毕竟房价翻了一倍,这靠打工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赚到。
可是他并没有开心多久,因为在2018年有一个拐点,房价下跌的大潮来了,而朋友在燕郊的房子很快也从从4万降到3万,再降到2万。
朋友在房价涨到4万的时候,就想着等房子再涨点就出手卖掉,没想到现在他们小区的房子在售楼部的促销价,也就是120万左右。要知道,他当时可是花了200多万才买到的。
这意味着什么?朋友当然清楚,首付被亏完了,他跟老婆在北京奋斗那么多年,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几乎一夜之间被一扫而空,而且现在每个月还背负着银行的贷款。
更惨的是,过去三年受疫情的影响,朋友所在的公司效益下降了很多,公司里的人陆陆续续被叫去办公室聊裁员的事情,尽管他最终留了下来,可是收入比原来下降了三分之一。
老婆那边的情况也不太好,30多岁的她还得在网上重新更新简历找工作,屡屡碰壁后总算在离家里20多公里的地方找到了一份工作,工资没涨也没跌。
现在摆在他们两人面前的问题就是,收入缩水了,通勤距离长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房贷的压力一下子就增加了许多,他们每天都在为怎么还月供而发愁,甚至想过最坏的情况,如果断供了怎么办?
朋友的老婆开始抱怨起他来,要不是当时他坚持要再等等,把那套4万单价的房子转手一卖,现在的日子或许就不会这么难过。
可是世上哪有后悔药卖?结果就是错过了4万的巅峰时期,到现在的1万2,简直就是一个悲剧。
当然,朋友的案例不是个例,因为这几年基本上跑到环京地区买房的人,大概率都被套牢了。
想卖的话又会亏很多,不卖的话还不知道会不会亏得更多,这是在燕郊买房人的真实写照。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任何事情不要形成所谓的思维定式和惯性,尽管前几十年房价一直都处在上涨的一个趋势,但也要根据现有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考虑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房子是会涨还是会跌,以及如果真跌了有没有什么补救措施?
也许有人会说,买房子嘛,不就是用来住的,谁能想的了那么多?但话说回来,成年人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买房本身就是一种投资行为!
而且如果你只是用来住的话,或许租房的性价比更高,那为什么还要辛苦攒钱买房子呢?你说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