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二手房里的“套路”

作者:admin | 分类:企业名录 | 浏览:20 | 时间:2023-11-14 21:03:04

最特殊的一届“双11”低调落下了帷幕。虽然,电商届的双十一没掀起多大波澜。但河西南二手房业主却沸腾了。

起因是,双十一这天河西南一套二手房直降200万迎来了“流量盛宴“。

单价不到3万/㎡!要知道这个小区此前成交均价也在约4.9万/㎡左右,这套房子的售价太炸裂了。

流量时代的悲哀

下图是该小区的成交价,挂牌单价不到3万/㎡,河西南的二手市场真的差到如此吗?

数据来自:链家

很快这套房子的买卖套路也被同行给扒了出来了。

按照这个房子的价格轨迹,短时间降价、涨价,只为了吸引曝光流量。某绿牌中介的线上曝光流量,有一个综合评分原则,影响维度不只是地段、楼层、朝向、装修。

这套评分机制背后还涉及挂牌价格的竞争力、房源维护、业主意愿、基本属性等多个维度,首先最直接影响是房源曝光展示量!

其次,每档分数级别对应的“待遇”不同?

比如:二手房在平台的满分“10分制”。大概归纳为:8分以上、7-7.9分、5-6.9分、5分以下

8分以上的“优等生”,是中介们愿意夜以继日花时间去推荐的房源!

解释完一套二手房源如何在中介平台获取曝光,再获得线下转换,似乎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套挂牌调价诡异的二手房源了。

都是流量闹

所以,一方面能稍微理解了这位二手房主的做法,一方面也觉得流量时代的悲哀。

流量为王,金钱胜!让我们生活的时代变得尤为虚伪。有时候你不知道你看到的是真的还是假的。连二手房买卖也要被逼要懂流量操作。

反向套路被房东玩明白了

一边是河西南业主对这个房东做法的愤怒,一边翻开某书、某乎,不乏吐槽某绿牌中介的帖子。这才知道,二手房的买卖比新房套路更多。

能想出这样操作的业主,应该是“身经百战”深谙二手房买卖潜规则了,开始反向套路中介了。

以下是某中介内训课件。由此看出,排除市场预期因素,中介对于房价的影响其实也“功不可没”。

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这样的市场行情,对于一些高价上车准备置换的业主更为不利。

买卖双方以及中介的交易,就是一场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的博弈。而当买家处于弱势时,出于自救似乎又是本能反应。

当河西南二手房在今年充满寒意的市场下惨遭滑铁卢后,海峡城疯狂以3万+/平抛货,河西南业主慌了。

从最高峰的6万区间,到今天的平均4万多,平均下跌已经达到约200万/套,这过去的2年,一批高位上车的买房人用实践见证了“房住不炒”。

但此时,一些房东的心态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有些人接受市场实际情况,减价促销;而另一些人则选择坚守价格,甚至撤下房源,赌上一波行情的变化。这种心态的变化,让人不禁思考,二手房的走向究竟是什么?

如果河西南房价继续下探,最直接的影响是:河西南的改善新房置换链被切断

3万/㎡的二手房单价,论河西南的板块界面、配套、未来发展空间,其实综合竞争力方面并不应该比雨核、燕子矶、汇通路等板块的新房差,那这些区域的新房又该何去何从呢?

再与同区域的新房比较,颐和铂樾府、建发缦云、枫璟雅园等一批改善类新房售价都在5万+/平,如果新房和二手房中间的差价达到2万/平这么多,那这种普通改善新盘的吸引力还大吗?甚至是未来如果区域的豪宅要卖到7万/平,当目前市场的一批“存量富豪”消费力消耗完毕后,新的购买力什么时候能“制造”出来,再对区域7万/平的豪宅产生兴趣呢?

写在最后:

所以,当市场波动后,河西南的二手房合理价格也应该趋于稳定后有一波反弹,回归其合理价格。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仅作为示意使用;

如涉及版权使用,请版权所有人与我司联系。

-END-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