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还有两轮暴涨?内行人“语出惊人”,究竟能否实现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52 | 时间:2023-11-15 22:44:13最新数据显示,央行在今年二季度的调查中发现,预期房价下跌的居民比例为16.5%,而预期上涨的居民比例仅为15.9%。对于当前楼市,普遍存在悲观态度,认为下跌的可能性更大。然而,一篇内行人的文章却提出了一些意思,探讨了房价未来可能的变化。文章分析了当前的救市政策和市场现状,并提出了两种可能性,一是类似2016-2017年的“普涨”,二是在中国城镇化相对稳定后,优质资产涨幅更大。文章强调,这仅仅是一种讨论,不带有任何指向性观点,不对对错进行评论。
在当前楼市普遍持悲观态度的情况下,央行最新的调查数据却呈现出一些有趣的结果。据数据显示,预期房价下跌的居民比例为16.5%,而预期上涨的居民比例仅为15.9%。这一数据或许表明,市场对于房价未来的看法存在着一些变化。
然而,就在10月9日,一篇由内行人发表的文章引发了热议。文章纯属讨论,没有带有任何指向性观点,也没有对对错进行评论。文章提到了两种可能性,让人重新思考了对于房价未来走势的看法。
未来的第一波暴涨:类似2016-2017年那样的“普涨”
文章认为,当前的救市政策有些像挤牙膏,先是下调贷款利率、认房不认贷,然后是放宽/取消限购,再到类似雄安新区的现房销售等政策。作者观察到这一系列政策出台的时间点,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等到上一个政策无效,才会出台下一个政策?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房地产市场的救助方法似乎一直都在刺激购房者,而这在过去是行之有效的。然而,作者表示对于未来能否重现这样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中央在7月14日明确表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文章认为,过去的救市手段在当前市场可能难以再现。
文章指出,当前的问题在于消费者愿不愿意买房,而不是开发商和二手房业主。消费者对于买房存在疑虑,一方面担心房价会下跌导致亏本,另一方面担忧开发商的信誉问题。如果这种思维传播开来,成交量就会减少,失去了支撑,房价不可能普遍上涨。
未来的第二轮暴涨:中国城镇化相对稳定后,优质资产涨得更厉害!
文章提到了中国城镇化率的数据,指出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了65%,而相对稳定至少也要超过70%。随着人口流动性减弱,商品房成交频率和成交量将受到直接影响,这是关键点。作者认为,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都逐渐进入了“存量房时代”,二手房成为楼市的主力产品,而优质资产自然而然涨得更厉害。
文章强调了“表面稳定,背后上下波动”是我国房地产的最大特征。这既包括房价的上下波动,也包括了城市之间的差异。文章指出,人口流入的大城市能够提供就业、资源、平台等,房价相对保值,自然能够吸引新市民定居。而相对落后的城市则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
综上所述,作者表示对于未来房价会否暴涨持谨慎态度,但认为优质资产有可能涨得更厉害。文章最后强调了对房价城市化的理解,即以城市为单位,房价会有涨有跌。在当前去金融化的大背景下,房价的上下波动可能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新特征。
结论: 文章最终强调这仅仅是一种讨论,不对未来的房价变化进行预测。尽管当前市场整体趋向悲观,但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仍有多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