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房价下跌40%,停不下来!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36 | 时间:2023-11-18 02:36:30
昨天,国家统计局披露了10月份房地产一系列相关数据。
2023 年 10 月份 70 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70 大中城市新房价格环 比下降 0.4%;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 0.6%。
就讲成交数据吧,开发数据就不说了,这个时候的开发没可能性有增长。
主要新房与二手房成交环比降幅均继续扩大。新房连续五个月持续下滑,二手房连续六个月持续下滑。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片先看,即使8-10月密集出了不少利好政策,但从成交数据来看东西南北中依旧还在不断调整。其中东部(北京、广东、上海等核心城市)的单月成交同比9月是下降,但整年累积成交仍明显要好于其他地区。另外中、西部的降幅有些收窄,反而西部比上月还有一定的增幅。东北地区就不说了,一言难尽!懂的都懂。
说明了什么?8、9月密集的宽松政策在9月是起到一定的效果,随后政策效果持续性逐步减弱,因此10月成交数据又再度出现下滑。西部的数据有增幅,只能说7、8月成交实在太差了,政策出来之后9月的成交数据体现在10月,因此看起来同比有增幅,没有什么参考价值。我们看延后2个月,再来分析验证吧。
整体来看,一线城市前期的认房不认贷政策优化所带来的需求已部分释放,市场活跃度开始下降。四个一线城市均下行,上海的房价相对更有韧性。所以说,未来的中国很长一段时间,还做房产投资还有价值的主要是:北上深,上海毋庸置疑是最合适。二线城市的跌幅最小,但肯定也没有上涨的动力与动机,未来会处于较为平稳状态,部分地区阴跌;三线(含)以下城市会面临房价下行的压力,新房库存以及二手房流通性差,未来有些地区跌40%以上的房价都是有可能的。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目前行业面临的压力比较大,虽然政策宽松,但产生的效果已经逐步递减。一方面,目前的经济恢复还不容乐观,买房的人信心不足;另外一个方面,房企的危机还没完全解除,负面情绪未来还会存在。碧桂园财务暴雷不是底部,万科站台事件也很难是底部。还有不少房企,大概率有些还排着队等候处理,如某创的问题还没公开呢。
回归客观事实,我们通过数据、事实的案例三个方面来预判一下接下来的房价走势如何,是否会暴跌40%?
首先,我们先看2个指标:
1、从住宅空置率,中国处于全球较高的水平。日本 2021 年住房空置率 13.6%, 高于美国(11.1%)、加拿大 (8.7%)、德国(8.2%)、法国(7.8%)。中国呢,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只有第三方的数据是:保守估计是约22%,三线城市以上空置率最高。
资料来源:贝壳研究学院
上图是来自贝壳2022年的统计住宅空置率数据,当时我还记得受舆论的压力,官方回复说统计数据“准确度不高”。贝壳回复是来自个别调查问卷,在当时的情形下也只能指鹿为马。
那么这个意味什么?未来人口增长率继续下滑,老龄化程度加剧的话,住宅的空置率仍然会持续上升。强者恒强,好的城市会越来越好,不断虹吸资金、人口、产业当然也包含了买卖房的需求量。那些人口流出严重的城市的房价,人口会深度老龄化,房价也会越来越“鹤岗化”。
另外宇宙最强的深圳的房价也已经回到2018年
乐有家研究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深圳房价从2021年年初见顶以来,已经下行了2年半时间,目前整体均价已经回到了2018年的水平。 
资料来源:乐有家研究中心
还记得深圳的那句话:来了都是深圳人。回去就可能是惠州、东莞、中山人等。深圳全国社保最低,也永远是最年轻、最有活力的城市。除了上海,深圳是第二个房产还有价值投资的地区,北京是个政治特例。
以上数据告诉我们,人口流出,人口老龄化的城市,房子的价值正在经历大洗牌。未来部分城市还真有可能:房价像一根葱一样便宜。
2、居民杠杆率:
测算2023年三季度宏观杠杆率上升3.3个百分点,从二季度末的283.3%上升至286.6%。其中,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了0.3个百分点,从二季度末的63.5%升至63.8%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
对比日本:90 年代整体处于高位。日本居民杠杆率 1985 年后自 52.1%迅速上升至 1990 年 68.4%,此后整个90 年代基本处于 70%左右高位
虽然目前的杠杆率看起来还没赶上日本,但要知道日本的人均GDP在90年代依旧有3万美元,中国目前的人均GDP还不及日本当时房产泡沫时期的一半。加上人民币贬值,与之对比可想而知中国居民目前处于全球高水平的杠杆压力。
数据上体现房贷没有意外增速持续下滑,但消费贷有一个季度爆拉提升。说明那个时间,有可能有些人还不上房贷的,也有可能小生意经营资金周转困难或其他生活方面需要钱,所以做了消费贷。
杠杆率被动上升而物价低迷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复苏乏力的体现因此,实际上我们仍需要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的支持力度
比如新增了1万亿国债,还有比如小道消息的是中国讲拿出1万亿资金来提振房地产市场。这万亿使用的侧重方向,大概是保障房而不是城中村改造。城中村的改造能释放需求,但保障房先启动反而是加大了供给。
因此这一万亿若确定投放市场可能还远远不够,并不能扭转市场的疲态。
未来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真金白银的政策,向市场提供承诺,才能稳定和提升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
就政策而言,“挤牙膏”式的小刺激预期效果较差,需要“大政策”才能够起到稳定局面的作用!

  码字不易,如您对内容感兴趣,请关注我呀!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