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香港房價跌回7年前,內地還會遠嗎?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41 | 时间:2023-12-04 13:25:53

源自:拾星船

1、香港房市现状

首先怀念下7年前的内地房市,也就是2016年,在去库存政策还没有蔓延开来的时候的房价,相当于现在房价的50%,真香啊。

而内地城市的房子,和香港比起来,无论是价格,还是涨跌幅,都是弟中弟的存在。

2021年最高峰时候,香港房地产均价大概在15万元人民币一平米。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摊”是香港李嘉诚发明的,但是却早被香港房地产行业所抛弃,香港楼市的一平米,是指居住面积一平米。

香港长年霸占世界房地产价格第一,力压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新加坡、悉尼、温哥华等国际超一流大都市。

2022年,香港楼市来了一波跌幅,今年初略有回升,但旋即又开始走跌,到目前来看,已经下跌20%

近期,以“不赚最后一个铜板”而著称的香港投资大佬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某盘开盘,直接打折卖楼,价格是周边小区二手房价格的7折。

一时舆论大哗,纷纷不看好香港楼市。

所以香港近期出台了印花税打折,按揭扩大到50年(30岁买房,可以还到80岁),“香港优才计划”等等政策,力促能够保楼市。

香港房价下跌的原因很多,试分析一下:

一、人口外流(移民),这部分人会抛售房产,增加卖方市场,同样他们不买房了,也降低买方市场。

二、美元利率上升,导致香港资金兑换美元赚利息,或买国债。香港要应对资金外流,只能抬高港元的存款利率,但这样贷款利率也随之上升,增加了买房成本。(谁还敢以为美元涨跌离自己太遥远,跟自己没关系?

三、内地有购房能力的人流入少,因为最近两年,内地人也不敢乱花钱。

2、对我们的启示

在房价暴跌之下,如果不差钱,可以去香港买房,毕竟香港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出国便利性方面,还是远大于内地的。

当然,香港一个60平米的小户型,均价还得700多万。

对我们内地房地产又有什么指导意义?

内地伴随出生率的下降,未来房地产肯定是走跌的趋势

一直有个观点认为,大城市如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省会城市每年都会涌入很多年轻人,这些众多打拼的年轻人,通过概率论也可知,必然有人能够赚到钱在这个城市立足。

这些人就是支撑该城市房价的基石,因为房子就那么多了(只要控制好可开发的土地即可)。

但是香港暴跌告诉我们,起码近几年不容乐观。

因为内地更有钱的人,不是选择去北上广深,而是去香港、澳门,原因就是本段落开头所说的香港独具的实力。

那话又说回来,香港房价都这样了,内地城市的房价还会挺得住?怕是还有较大的下跌空间。


关注拾星船的读者应该知道,拾星船对高昂的房价一直嘿然不悦。

房地产无法走出国门,赚外国人的钱,为国创汇。即根本不算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个民生行业,价格又远远超出了老百姓承受的范围,挤占了其他消费品的内需市场。

畸形的房价,于国于民都无利(至少没有长期利益)。但是恰恰是蜂拥而至的买房者助力、最终把房价推上了高点。

2018年房价到达顶点以来,拾星船成功劝退好多个向我咨询是否买房的朋友,但是更多的是执迷不悟之人——顶点做了接盘侠。

他们听不懂,房价不是哪个人还是哪个机构可以任意定价的,而是由供需平衡决定的。

2016年以来,多少人被割了韭菜,掏空了自己家的、父母家的积蓄买了天价房子、背着高昂利息的按揭。

那波韭菜割的太狠(就差连根拔起了),小韭菜还没涨起来,怎么可能支撑起庞大的供方市场。

有些供方的房子都被法拍了,能正常出售的话,他会走到法拍这一步吗?可以想象,供方得有多大。

最近这两年,拾星船数次在酒桌上遇到聊起房价哽咽人——几十万的跌幅差价,可能压着人一辈子翻身不得。

流泪是发泄胸中烦闷的好手段,但他们只敢借着酒力。清醒之后,他们还得在妻子、儿女、父母、亲戚、朋友、同事面前表现出坚强。

……

懂点经济学知识,不吃亏。

来源:拾星船(ID:shixingchuanzhang)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