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数亿的台州石胶大王!就靠这7招把生意做大...
作者:admin | 分类:装修建材 | 浏览:86 | 时间:2023-12-10 09:04:04力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建伟
1966年4月14日出生于台州温岭市泽国镇,被评为优秀企业领导者。
成功第一招:学会放弃1
1984年,作为当时的毕业班班长,高考落榜后,他因家庭原因放弃了大学深造的梦想。 思想活跃、充满创业精神的林建伟南下深圳。 几经选择,他于1986年加入格力集团,从事销售工作。 加入公司后,他很快就展现了自己在管理和销售方面的才能。 再加上温岭人传统的坚韧和永不付出的精神,短短一年的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业务员晋升为部门经理。 。
1988年的中国,各项土木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 对商机极其敏感的林建伟,在格力集团事业发展稳步上升的时候,做出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放弃。 他辞去了令人羡慕的经理职位,凭借这几年的积蓄和在格力集团积累的销售和运营经验,回到了当时还处于开放初期的家乡温岭。并创立了他的第一家公司——温岭市德顺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在德顺的创业阶段,林建伟和公司另外两位股东几乎走遍了中国所有的重要城市。 在德顺稳健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也为未来的业务转型积累了重要的市场和业务运营经验。
成功第二招:找到合适的市场2
1995年,正值中国石材行业起步之际,他与公司另一位股东共同出资100万成立了一品装饰有限公司。在走访石材市场、接触各类石材用户的过程中,林建伟敏锐地意识到:我感受到了我国石材化工行业的落后以及其中蕴含的巨大市场。 1997年之前,我国石材化工的历史完全是空白。 石材粘合剂等化工产品全部进口。 当时一公斤云石胶的市场价格高达20美元。 几乎没有竞争,外商可以轻松赚取外汇,但这也制约了我国石材深加工和装饰技术的发展。
1997年之前的整整一年,林建伟在经营一品的同时,走访了各地石材市场,会见了中科院、同济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所的石材胶粘剂专家,接触了香港等意大利大理石生产商。那时的雅伦。 主要胶水代理商和填充公司的区域经理详细了解了云石胶的基本生产工艺和设备要求以及中国市场需求。 同时,我订阅了大量的相关报纸、期刊和书籍,自学了粘合剂的生产工艺和石材的化学性质。
有了充分的技术和市场准备,1997年夏天,在德国巴斯夫退休工程师的帮助下,林建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开始安装中国第一套云石胶生产设备。 在没有参考资料、没有技术样品的情况下,凭借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一年的艰苦细致的准备,在酷暑中完成了整套设备的安装。 经过无数个通宵达旦、上千次实验,1997年底,中国第一批云石胶终于成功出现在温岭刚刚诞生的小企业——温岭力宝化学建材有限公司。
第三招成功:绝望投掷3
1998年是林建伟和他的力宝腾飞的一年。 林建伟在力宝公司投入了几年的营业收入,并亲自生产了中国第一罐云石胶,他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了信心。 他明白现在缺少的是产品推广和市场开发。 1998年2019年春天,资金尚缺的力宝化学选择了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上海)国际石材工业技术展览会作为产品推广的窗口。
在这次国际展会上,林建伟和他的大理石胶让外国企业重新认识了中国企业家的创造力和威胁力。 熟悉商业销售的林建伟和他的合作伙伴利用展会宣传的影响力,不失时机地带着产品走访意大利云石胶代理商和生产商,进一步宣传和巩固力宝云石胶的影响力。 从此,力宝云石胶走上了销量几何增长的道路。
到1999年夏天,“达利巴”云石胶商标的云石胶奇迹般地超越了多年的意大利品牌,牢牢占领了中国云石胶市场。
成功秘诀四:打造民族品牌4
面对成功,林建伟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这样的成功就岌岌可危。 由于没有自有品牌,产品价格只能是欧洲市场同类产品的50%。 与欧洲公司签订订单时,产品价格低至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装修材料创业,不得不放弃。 大量利润流向欧洲公司。
善于思考的林建伟从此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于是于1998年,公司注册了“达利宝”为品牌,并于1999年获得批准,从此“达利宝”品牌应运而生。 拥有了自己的品牌之后,林建伟并没有停滞不前。 而是通过行业渠道在《中国建材报》等专业杂志、报纸以及网络上大力宣传“达利宝”。 虽然公司的初始资金不是很高,第一个产品投产后,林建伟就身无分文,但在宣传上他却从不“吝啬”,每年投入70万至80万元的广告费。
经过十年的坚持,也因为“达利宝”本身的优良品质,“达利宝”现已成为国内知名的石材品牌。 在国内市场,“达利宝”的品牌认知度非常高,很多企业都看到“达利宝”,就会放心使用这款产品。 林建伟自豪地说:“我不是在吹牛装修材料创业,在中国几乎每个工厂、建筑工地,凡是用石头的地方,都会看到‘达利宝’。”
已经是国内石材行业的龙头“大利宝”,在国外的表现也毫不逊色。 1999年、2000年参加意大利、德国展会,并与多家国外公司现场签订订单。 有一次,林建伟在越南出差时,路过一个建筑工地,看到了“达利宝”产品,他感到非常自豪。 民族品牌“达利宝”终于找到了成功之路,连续两年被评为省著名商标、省著名商标。
成功秘诀之五:精深且精深 5
虽然石材行业只是建材的一个小分支,领域也很窄,但林建伟说:“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现有产品的上下游发展起来,形成完整的链条之后,我再林建伟有自己的企业发展理念,他认为一个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先要依靠品牌,其次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因此,面对云石胶的成功林建伟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停滞不前,而是不断投入资金和技术,开发创造新产品,不断占领国内市场先机。
公司除了第一款著名的达丽宝云石胶外,还开发了“达丽宝”系列产品:达丽宝水晶大理石胶、达丽宝水晶胶、达丽宝强力胶、达丽宝环氧薄胶、达丽宝微裂纹修补胶、达丽宝薄胶板材复合胶水和达力宝材质强力网布。 此外,还开发了相关石材清洁保养产品:石材清洗剂、石材调色、除霉剂、大理石除锈剂、花岗岩除锈剂、超级石材密封剂、万能石材防护剂、高效石材防护剂、防水剂等。基石材防污剂、多功能石材固化剂、环保多功能石材固化剂、氟硅多功能固化剂、达力博云石蜡。
越来越多的产品上市,使得力宝发展迅速。 2002年,林建伟个人被评为中国建材行业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成功的第六个秘诀:管理远见 6
林建伟说,“没有破产的行业,只有破产的企业。同一行业领域不同企业的不同命运,全取决于管理。” 林建伟不相信家族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最终会限制企业的成长和实力。 他所信奉的管理依靠精英文化,网罗大量管理人才进行精细化管理。 他退出琐事,着眼长远,引领大局,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
大城市经常举办招聘会,招募一些有能力的大学生到自己的公司。 对于人才引进,林建伟和他的公司制定了两类标准:对于技术人才,专业技术能力必须优秀;对于技术人才,专业技术能力必须优秀;对于技术人才,专业技术能力必须优秀。 对于管理人才来说,强调的是潜力,公司要求这类人才有强烈的个人成长愿望。 林建伟不仅热爱人才,而且珍惜人才。 朱启勇,博士与林建伟合作开发力宝第一款产品大理石胶的中科院院士,被林建伟提拔为浙江公司副总裁,前年被派往美国攻读博士后最后的。 力宝的高层管理人员中有来自中科院的博士生、MBA硕士生以及一批经济学家、会计师、工程师。 力宝公司人才辈出。
2004年,林建伟斥资数百万请来北京光华的5名博士,对公司管理进行系统整顿,并向公司管理者传授管理经验。 通过大量的内部调查和外部走访,在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原材料采购、市场开拓、营销管理、质量效益考核等方面建立了规范、科学的管理流程,为大家及时上了一课。培养了力宝中高层干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们建立的订单审核系统提高了管理效率,加快了信息传递。 此外,力宝在江浙地区建立了ERP管理平台,购买了K3金盘财务软件和CRM营销管理软件,真正走向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电子化。
在经营管理上不断追求创新和国际化标准的林建伟深知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决定性作用。 1999年11月,他与浙江省科委所属咨询公司联系后,决定引入质量保证体系。 企业,并于2000年6月顺利通过英国穆迪公司专家认证,成为中国石材行业为数不多的通过国际质量保证体系的企业之一。
成功第七步:成为坚强的森林7
当林建伟创办的公司跻身温岭前四强后,高瞻远瞩的林建伟意识到,公司要想超常规发展,就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 2003年,林建伟在常熟投资成立了江苏力宝建材有限公司和苏州多彩铝业有限公司。 如今,位于常熟市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两家公司占地200亩,拥有员工300余人。 林建伟选择常熟作为公司发展地是有原因的。 与浙江温岭人多地少、资源稀缺、交通不便的现状相比,常熟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紧邻上海,交通便利,周围云集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实力雄厚的企业。
林建伟认为,企业必须置身于竞争环境中才能发展。 林建伟说:“这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近朱则赤,近莫则黑’。” 如果你处在一个专家如森林的环境中,彼此就会有激励,你就会在威胁的竞争中得到发展。” ”。
来到常熟后取得的成绩再次印证了林建伟发展公司的正确思路,公司的国际市场迅速拓展。 2005年下半年,公司出口贸易额400万美元。 2006年,公司出口贸易额已达2000万美元。 2007年,林建伟表示,公司出口贸易的目标是达到3000万美元,并在第三个五年计划年内拥有一家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