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价,底线在哪里?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31 | 时间:2023-12-11 17:00:19深圳楼市
已进入冰河世纪
酷暑转凛冬
只用了一年多时间
剧情何以
如此夸张?
探入冰山之下
方能发现温度背后的一切
这一轮深圳房价
史诗级下沉
源自各种因素的叠加
经济转型/失速,疫情“疤痕效应”、房企暴雷
乃至外部环境等
同样也来自于
对过去20年特别是8年来炒房热潮
的一次“反噬”
深圳房价历史性跌幅,从火焰到冰点
只用了不到3年
⥥
比房价下行更可怕的是
交易量的历史新低
深圳房价到底跌了多少?
据不完全统计
仅从2022到2023一年时间
60%的片区房价区间出现
台阶式下滑降级
跌幅前十楼盘名令人触目惊心,炒房年代的一些网红盘亦难独善其身
⥥
2021年2月出台的二手房指导价
曾被认为是房价下跌的主因
而如今深圳楼盘成交价
71%低于指导价
13%与指导价近乎持平
茫茫海洋中的一座冰山
刻画出深圳房价的命运
如果把指导价看做是海平面的话,这座冰山还会融化下沉吗?
⥥
同一片汪洋大海中
不同的片区/楼盘
命运却沉浮不同
“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对于城市区域来说
同样如此
我们将过去20年
各个片区的涨幅
与近3年跌势叠加
发现深圳房价调整的
四种类型
(1)极寒型:学区房
百花、八卦岭
从超高温急速冷冻
堪称楼市冰川时代的极寒之地
家长曾经打破头都要抢的
深圳最火爆学区房
如今跌入冰冻层
下跌超过25—30%
⥥
作为深圳最早的工业区之一
百花、八卦岭
经历多轮转型升级之后
产业空心化、住房老旧
唯有历史积淀下来的优质教育资源
独立支撑老破小学区房
肆意狂奔
而当国家教育政策和环境发生变化
人口老龄化加剧
这些效应与房价下行相撞
导致天价学区房塌房
(2)大寒型:讲故事的片区
前海、宝中、科技园、后海
乃至光明科学城
这些网红片区
从炽热到到大寒
经历了不可思议的冷暖转换
科创、总部经济、前海战略及扩区、科学城
这里讲述了
一个个区域发展的故事
西部、科创、海岸这些概念
犹如股市里的炒作题材
掀起深圳房价暴涨的一轮轮大波浪
现在故事不再刺激
房价跌幅领跑全城
⥥
听故事的人不再
“追剧”了
深圳楼市必须植根于
整个中国经济基本面
而不只是讲故事
(3)轻寒型:没有新故事的老中心
福田中心、龙华中心、南山中心
这几个人口稠密的传统中心城区
在新城区的攻势面前
过去几年倍感寂寞
在这一轮行情中
不可避免地集体下挫
但跌幅明显好过“泡沫区”
⥥
相比于热门板块
传统城市中心对于楼市的躁动和退潮
拥有一定的阻滞性
这得益于相对完整的城市资源链条
产业链稳定、人力资源丰富、居住配套成熟
(4)微凉型:传统豪宅区
香蜜湖、深圳湾、华侨城
楼市从高温到微凉
似乎没有被“打倒”
或许
这些动辄上亿的城市顶豪
早已脱离楼市基本面
这似乎应征了
经济转型中的“K理论”
富人遭遇经济的阵痛反而没那么严重
至少他们不愿意因此牺牲
生活品质
⥥
深圳房价下跌、交易量下滑
超出了很多人的经验值
没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
是无法理解
近20年来房价未有之变局的
而经历着没经历过的事,
这未必全是坏事——
央行行长潘功胜说:
“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的调整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是有益的,
但短期内应当防止溢出性风险。”
那么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
深圳房价
最后的底线在哪里
超高房价
对深圳的经济发展、人才吸引、生活品质
都造成了深远的不良影响
早在房价泡沫高潮时
前深圳市副市长张思平
2019年撰写万言书直陈高房价之弊
他甚至认为
深圳房价应该回到2015年
⥥
泡沫破裂
还是软着陆?
2015是不是房价之底?
当住房的投资价值
让位于居住属性
我们只能回归到经济学的常识之中
来探究房价底线
以全球城市经验来看
房价收入比、住房租金回报率、房贷压力
是房地产价值判断的标准
房价收入比
也可称为“不吃不喝多少年买房”
我们计算北上广深并对比IMF数据
发现按深圳一个家庭(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需要48年以上
才能买一套100平米房子
如果降到幸福一线广州的水平
深圳房价须再跌将近50%
房价收入比=每户住房总价÷每户家庭年总收入
⥥
住房租金回报率
是一套房子赚钱的能力
在深圳
如果把一套房子出租
相当于投资回报的1.03%
很可能是全深圳最不赚钱的生意
即使要达到东京房子的回报水平
在房租不涨的情况下
房价得跌50%
租金回报率,是城市对房价可承载力的重要体现
⥥
城市居民房贷压力
很可能决定房价的那根“稻草”
按照全球城市数据网站Numbeo数据
深圳人房贷压力是
国际水平的4--5倍
收入更少
而支出的房贷更高
考虑到中国居民储蓄率是欧美2倍左右
房贷压力的水平
大概降到2--2.5倍是合理区间
意味着深圳房价的良心价是
再跌50%
⥥
三个国际数据对比
无独有偶
均指向-50%
相当于回到2015年
(深圳房价均价:2023年6.2万,2015年3.1万)
按照国际标准来理解深圳房价
是不是靠谱?
毕竟
中国的土地制度与国外差别极大
集中式供地利于维护高房价
但我们相信
从居民生活品质这个最底层逻辑
依然是我们评价未来房价的底线
可以超越全球
但不能离谱
深圳房价的铁底?
因为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更复杂的算法
或许无人知晓
我们只是发现
2015年的确很美好
房价有足够低的上涨空间
就像现在似乎有足够多的下行空间
晨曦中俯瞰“梦醒”的深圳
⥥
[1]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官网:http://zjj.sz.gov.cn/
[2] 《2022深圳房地产年鉴》, 深圳统计年鉴
[3]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https://pnr.sz.gov.cn/
[4]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Numbeo
[5] 财经杂志,张思民文章《重启深圳住房改革:高房价何来》
[6] 乐有家研究中心、行舟深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