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和房价不会一直涨,人生也是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33 | 时间:2024-01-15 04:13:08写在前面
2023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但我的2023年终总结却还在草稿箱里“躺平”。想要把过去几年好好总结下,却又有点“往事不可追,未来不可期”的无奈。过去三年,无论是这个世界,国内形势,经济环境,我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就小小总结下自己,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吧。
先说说这几年我最大的感受:
第一,若干年教育对我们培养的思维定式,是付出总会有回报,努力终能获得成功。但是现实是,努力只是获得成功的概率高一些,成就通常伴随着周期和运气。人生发财靠康波,咋看是对不如意的一种懈怠和推卸,实际上却是人生常态。相信近几年看过很多行业周期的人对这点了解的更加深刻。
第二,也是我2023年收获最大的一点思考。临近某个年龄节点,考虑未来的职业规划时我总在想——一个人的能力到底该如何去衡量?思来想去,我有了自己的答案:
人的能力可以分为三层:
最上层是经验,这也是我们在求职时最常提到的,曾经做过算法工程师,那么就很可能可以胜任算法工程师的工作;曾经做过土建工程师,大概率可以继续做土建工程师甚至项目副总;曾经在投行工作过,那么很可能很适合上市公司董秘。
中间层是知识。知识和经验最大的区别,经验是曾经的客观事实,但不一定是正确的,知识可能是通过经验总结归纳的,可能是通过课本/同行/领导学习到的,也许自己并没有实操过(并不一定是切身经验),但是一般是正确的。
最底层是认知框架。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决定去学习哪些知识,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因为这些而习得了何种经验,这些究其根本其实是我们的认知框架决定的。认知框架一部分来自于天生,另一部分也来自于后天的家庭环境,交往的人,看过的书,知识和经验对认知框架的矫正。
从这不难看出,从经验到知识再到认知对于能力高低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经验丰富更可能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但并不绝对,因为错误的经验也许会让人误入歧途;知识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下限,有一定知识的人一定会在实操中获得更多的正确经验而提升能力;而认知框架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上限,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看待自己顺境逆境中的心态,决定了一个人和别人最大的本质差异。
比如我几年前因为感情离开上海去昆明,又在三年前从昆明回到上海,更多是因为认知而非知识经验作出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对我人生的影响可能和我的清华博士学历一样重要甚至超越。
分清了能力的不同层次,我对自己未来的能力建设有了一些思路,哪些提升需要通过经验获得,哪些需要通过知识/怎么去获取知识,如何建立和提升自己的认知框架,是我以后要经常思考的问题。
大部分人的大部分问题还停留在知识和经验的层面,从有经验的人/正确的知识渠道中都能找到答案,而认知框架是相对难找到客观提升路径的,回望过往人生中的很多选择,总会有“那时的我怎么会那么蠢”,很多就是认知框架不完善时的错误。
形而上学的讨论先到一段落。总结下2023的一些干货内容。
一、资产
近几年房价的下跌应该是国内经济的最大话题。众所周知,我曾经在地产行业从业多年,自2021年年中感觉不太对劲,我就开始考虑处置房产。我手里有一套上海近郊老破小(学区还不错),和一套昆明新城大平层。因为21年底我就重回上海工作生活,所以当时的计划是卖掉昆明新房,留上海老房。但是昆明新房有个尴尬的点在于产证是2021年的,按照昆明的政策产证不满两年有5%的增值税,这额外近20万税费在市场下行期基本是卖家承担的。从2021年上半年挂牌成本价到一步步调低挂牌价,看房者仍寥寥,我已经感受到了市场之冷。与此同时,上海的市场虽然价格有微跌但是量还不错,我开始转换思路,上海的房子也一起挂牌出来,此时已经来到了2022年3月。因为众所周知的
1)清理租客,跟自如谈好了解约和赔偿;
2)深度保洁,尽最大程度还原软装清洁和舒适度;
3)配备一些必备硬件。比如我的房子有个阁楼自如把我之前的空调拆了没再配,看房密集期是上海最热的时候,我斥巨资买了个立式空调,并且每次都在看房客来之前提前打开;
4)从市区内环搬回房子住,方便了解看房客情况,和中介无障碍沟通。
从6月-9月,我接待了12组客人。之前链家店长曾经和我说过,上海平均成交一套房的带看数是15组,我记录每组客人的看房时间,来访人,家庭关系,买房诉求,置换/钱在手里,关注点,并在客人走以后和中介沟通后续情况。
我特别清楚我的房子的优缺点,我房子最大的优点是性价比,原本的两房一卫一厅因为阁楼变成了四房两卫两厅,总价增加不到50万,而且装修很新且适合年轻人审美,几乎可以拎包入住;最大的缺点是顶楼没电梯,且靠近小区内部,对于老年人来说不太友好。
经历了几个月的看房,市场已经开始有些下滑了,我略有些灰心。最后的成交也很偶然,客户本来看中了我旁边楼的同一户型,因为毛坯总价更低,但是那家主人是老人完全不肯让价,于是链家店长打电话让我去谈,现场半小时就都搞定了。
出门的时候我还有些恍惚,觉得自己是不是没坚持住底价,但想想虽然比山顶便宜了些,但比起买时还是有50%的收益很不错了,上海的房子就这么愉快卖掉了。
回到昆明的房子,我也做了各种准备工作:
1)半卖半送清理了所有家具,因为有些客户介意房子曾经住过人,而我当时虽然搬了些家具进去,但交完房没多久就离开昆明来上海了,所以完全浪费了,还让客户觉得观感不好。
2)深度保洁。
3)因为本来开发商的硬装已经很好了,我也没再做整备。
4)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了链家、自媒体中介,并在以前地产同行群里请大家帮忙有偿推荐带看,并承诺相应的佣金。
就这样,昆明的房子从2021年下半年挂牌到2023年,看房的人一直陆陆续续有,但是几乎没有正经出价的,此处表白我的经纪人小甜妹李明星,在她的建议下,我们俩又一起商量,我放了个骨折价出去,同时我还做了个PPT卖房《昆明巫家坝豪宅好房跳楼价出售》(这篇卖房文章阅读量也上了2k),把这个房子的优点用打油诗串了起来,这次为了卖房我真是竭尽全力了,好在付出总算有一点点回报,到7月的时候,终于有一家人看上了房子视频商议,我又自砍一刀愉快达成交易。昆明的房子从2019年入手,到2023年成交,本金亏了近40万,利息亏了30万,真真是亏到吐血,但房子放在那里不住,每个月我还要继续还贷,真的是为银行打工,所以早出手早解脱。
在市场下行期,我逆势卖掉两套房,无数的朋友同事都来找我问经验,起初不甚理解的家人也在后来市场变化中更加认可了我的决定,其实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我第一时间在感知到市场变化的时候确定了卖房目标,并果断地为服务这个目标作出了各种取舍。
卖房拿到现金后,我也开始看买房了。主要的买房方向有两个:
(1)有不错价差的新房。参加了两次打新,分别是颇具网红气质的项目“中兴路一号”,和交资料都要凌晨排队的史诗级“千人摇”项目,野号“云锦东沟”的“瑞仕半岛”。两个项目的摇号都一般,尤其是瑞仕的摇号根本不可能选房。
(2)有捡漏价值的法拍房。
从2021年开始,因为经济下滑许多人收入下降叠加地产下行房产贬值双重原因,全国法拍房挂牌数量激增,伴随而来的却是节节败退的成交率。在上海法拍房纳入限购之前,因为买房送房票法拍房一直比市场价高。直到21年法拍房纳入限购后,这个暗门被堵死,法拍房的成交价格开始趋近市场价。
法拍房的优点:(1)卖家税费自行承担(二手房市场通常是由买家承担全部税费,当然市场不好时也可以协商);(2)有价格优势。
缺点:(1)产权办理/交房纠纷;(2)贷款/垫资。
过了2023年春节以后,我感觉上海法拍房的量开始多了起来,而且有很多很优质的核心项目开始出现。我先后参与了森兰mini公寓和高尚领域的两次法拍,最后都没有到目标价,但是这些关注让我开始慢慢发现上海的法拍房流拍也开始增加了,说明捡漏的机会更多了。
关于法拍房的问题还挺值得研究,有空再单独写一篇。
总而言之,卖掉两套房以后,本来计划在2023年再买房也没有结果,逐渐进入2023年下半年经济下行引发的房价巨幅下跌,现在也没那么想买了。
二、投资
2021-2022年我写了不少“龙头战法”的股市文章,因为那时正是市场小熊、游资活跃的时期,但是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龙头战法越来越难成功,快进快出,好不容易蓄势冒起来的小涨在市场大滑坡时期也很快被摁住火苗。我开始逐渐把A股的仓位减出来,直到22年底上海普遍一阳期间几乎清仓。23年曾经几次小试仓位都铩羽而归,于是23年我总体持仓的A股权益产品只有两个:
(1)雪球(挂钩中证1000)。
(2)半夏宏观。
我当时选择这两个产品的考虑是:
(1)如果A股下跌,这两个产品的下跌幅度应该小于等于指数下跌水平;
(2)如果A股上涨,这两个产品也能享受到上涨收益(雪球会提前敲出,半夏在牛市几年都大幅跑赢大盘)。
截止目前为止,两只产品都是浮亏,但整体和指数比下跌幅度相当,我不认为我买A股个股能够获得更好的收益,所以基本也符合我当时的买入逻辑。只是作为蓓姐的忠实粉丝,对她近几个月的发言,尤其是《美元黄昏(二)》中的逻辑完全看不懂,具体可以看看我之前的分析文章《为什么我不认同美元黄昏(二)》。对一只基金最大的投资决策来自于对jjjl的投资策略的认可程度,原本是打算将半夏作为一笔长期投资的,最近有点纠结要不要到期赎回了。
2023年的唯一正收益共享来自于美股,在cc师妹的建议下,买入了pdd和贝壳,目前pdd收益约50%,贝壳波动比较大,纯收益10%+,我自己比较忙,基本长期持仓不看,如果高抛低吸其实可以赚更多。
我很多年没有买过美股了,A股和美股的持股体验还是很不一样的。尤其是最近几年,A股为国内和全世界的问题买单,不论做多少分析研究,总会产生怀疑,花了十倍的努力亏20%,不努力亏25%,而美股没费多少功夫赚20%, 多花点努力赚50%,真的挺令人唏嘘的。因为对美股的不了解,美股的仓位不重,接下来我也要重做下资产分配,分布下房产、A股及其衍生品、美股、保险类、固收类、流动现金的占比,关于资产分配我一直在琢磨,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讨论。
三、赛道
过去几年,我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换了一个赛道。
毕业后在新能源行业工作了两年,我就到地产工作了多年。我算是比较早换赛道的一批,经历这几年,以前很多同事都已经离开了这个行业,也有一些还留在行业中苦苦挣扎。
文章开头我提到对于能力认知的讨论,我常常会想某一段工作/经历带给我的能力变化是什么,以地产工作经历为例:
首先是项目管理和沟通经验。投资/操盘一个数十亿项目从投资分析到项目落地,平衡政府、合作方、项目团队各方的利益诉求,最后完成目标,有的项目很顺利,比如招拍挂,可能一两个月就完成了;有的项目过程很漫长,比如勾地,从酝酿到落地可能要持续数年。这些经验让我有信心能够处理再复杂、利益方再多的项目。
而其中我最有成就感的并不是地产投资,而是在一个烂尾十年的项目上做分房选房的工作,两三个月时间,要把十年前业主的情况都汇总记录,并根据现有情况重新分房选房,我带着律师团队、公证处、安保公司一起计划和实施方案。过程中有现场冲突、有激愤业主闹事指着我鼻子骂半小时,连着三天我睡在办公室和IT一起调试系统,最后终于还算圆满解决了这个十年悬案。这些经验让我有信心在阳春白雪以外处理真正困难重重的项目。
给这个项目购房业主登记的时候,也看尽了世间百态:短短十年,有为儿女买房但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有为父母买房老人早已仙去的、有夫妻共同财产已经经历多轮婚姻变故的、有老公意外离世爷爷奶奶和老婆外孙争家产的、有购房人在国外需要异国公证的、有购房人被双规授权困难的。。。这些经验告诉我,婚前婚后约定好财产分割、随时备好授权公证、随时立好遗嘱,最重要的是具备基础法律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然后是投资/财税法知识。虽然很多人对bgy的未来领袖计划颇有微词,但我本人还是对老东家心存感激,老东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培训,针对管理才能的培训,有“新羽计划”“展翼计划”“”“领翔计划”“涅槃计划”“未来领袖计划”;针对技术技能培训有“财务资金”“成本管理”“工程管理”“大运营”“投资拓展”。不管是什么岗位什么级别,都要在任职前后接受培训,不少培训还必须到总部脱产进行。虽然bgy某些职位在市场上不太受待见,但是HR体系的市场评价一直还不错,也和这套体系非常相关。工作这些年,印象最深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总部培训的日子,像是回到了学校,同学都是顶尖高校的博士、身经百战的项目总,老师是身价不菲又经验卓著的集团大佬还有部分外聘老师,上课汲取完知识养分后下课就去品尝顺德美食,腿和人胳膊一样长又很便宜的帝王蟹、鲜到掉眉毛的鱼生、各种小街小巷里的小店都能让我们大快朵颐
最后也最重要的,是认知框架。当年选择地产行业除了因为城市/感情因素以外,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历了2014-2016的上海房地产市场起落。在卑微看房一年,预算能买到的房子越来越有限,最终妥协一套老破小以后,遭受工资跟房价涨幅比杯水车薪这一现实的巨大打击,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加入了泱泱地产大军。短短几年内,地产盛世转衰,我用相对较短的时间、不算太高的成本亲身经历了一个对国家举足轻重的行业的涨跌变化,并见证了对从业人士、行业上下游、无数家庭甚至国运的影响。收获还是巨大的吧:
(1)任何行业都有周期波动,在辉煌时不迷失,在低谷时不气馁。
(2)任何行业的超额收益一定会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回归到合理水平,所以不论投资还是择业,应该看清长期价值,切勿追高。
现在对新赛道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同时也经常去思考未来这个赛道最有价值的机会在哪些细分领域。比如最近默默做了很多AI的功课,也在校友会上学习了很多,期待能不断提高认知,去找到未来的方向。
写在最后
流水账似的总结了2023,过去的三年,其实有许多不愿回忆却又不得不面对的过去。也许是短时间内经历了太多,又或许是年岁到了,越来越相信周期、宿命。对于很多和我一样的八零九零后来说,我们出生以来,一直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如今可能是第一次真切感受社会发展的换挡与经济扩张的变速。
买房子的时候想的是未来什么时候置换成更大的,换工作的时候从来都是考虑得到更有前途的职位和更有竞争力的薪酬,从来不会想到有一天房价暴跌后本金的损失、不会想到有一天薪酬会下降甚至失业、不会想到未来可能养老都成问题需要自己筹划,这些变化,相信很多金融、地产、互联网甚至大部分行业的人都在过去几年真切感受过一遍。
那么,2024年应该如何面对呢?
认清当下的历史进程,认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调低预期,这是最容易获得幸福的关键,这是刚刚离世的百岁老人芒格先生最重要的人生经验之一。放下对投资收益、房价、工作、人生的不切实际的过高期待,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尽量多一些储备、少一些负债和消费,多去关心家人的喜乐,多去和朋友聚会,锻炼身体尽量活的久一些。
还是那句话:恰前路不明,唯韬光养晦,待柳暗花开。
PS:这两年和小伙伴们讨论了很多资产配置的问题,例如 未来哪个国家更有投资机会(更适合润)、对股市的看法和投资意见、买房建议、要不要买法拍房、卖房建议等等,准备找些时间把其中有价值的干货整理下和更多人交流。希望感兴趣的小伙伴多多留言说说建议方向。
本月预计有一次卖房干货的直播,届时再提前预告
温馨提示:
1. 复活公众号,尤其是写专题以来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关注和留言。要让我带飞,诚惶诚恐 ,我也并非专业投资者 ,只是周围有些优秀的小伙伴&花了点精力在研究。
2. 很多朋友反馈我的专题&复盘有帮助,包括个别朋友在和我讨论具体操作问题,还和我交流选书,很开心。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监督我复盘,觉得不错的文章点个赞,感觉有益的观点和知识给个打赏就更美好啦。吉祥话我都写好了,喜欢作者,锦鲤附体,出手必涨停
3. 人生离不开投资,报考大学、选择工作、择偶结缘、买房置业都是投资,投资最重要考虑两件事,回报+风险。炒股是一项风险偏高的投资,再次提醒大家谨慎入市,有兴趣可以多了解,评估自己的风险偏好和能力再做决策。
文中的观点仅作为个人复盘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就个股进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