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房租比房价先崩?一线城市神话破灭了,年轻人都去哪了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25 | 时间:2024-01-17 09:44:22

现在房租、是真的要比房价先崩了吗?

第一财经有个报道,说现在一线城市房东躺平收租的时代,要结束了。

报道里说,房东直降千元,还是找不到租客。

还讲了连原本最坚挺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也出现了普跌。

看网上的评论,不少人现身说法,表示是因为找不到工作、交不起房租,离开了,自然租金就下去了。

打工人留在大城市,原本为了追寻心中的那个目标,这用“中二”的语气来说,就是:你相信光吗?

以前还没被社会毒打,一副秒天秒地秒空气的气势。

现在读个大学出来,发现找个工作好难啊。

本以为是自己太菜,结果一问身边的大学同学,似乎都这样、

兜兜转转,蓦然回首,敢情大学同学的就业率,还没初中同学的就业率高!

为嘛,初中同学上了技校啊。

男同学张三去学开挖掘机,女同学小红上了护理职校。

张三靠着挖啊挖啊挖,在老家县城买了一套五室一厅的大房子。

小红也从小护士,变成了主任老婆。

唯独自己,驰骋书海二十几载,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再美好的遣词造句,都不如一份工作来得实际。

长衫加身,不如薄技在手。

从当下来看,一技之长,总比长衫要好,至少找份工作要容易些,最怕的就是上了大学,毕业却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学到。

按照我的理解,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而离开大城市,这种情况确实是有的。

但是,对于“房租跌了”这一观点,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表示的确是跌了,同事自家的房子,几个月都没租出去。

另一种表示,房租压根没降,租金一年比一年高,连疫情期间都没挡住房租上涨。

那么,房租到底有没有跌呢?

中指研究院针对全国重点50城市的住宅平均租金,做了统计。

整体而言,2023年一整年下来,重点50城的平均租金累计微跌0.30%。

一看这个数据,微跌0.30%,这算哪门子的跌啊?

我看贝壳研究院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北京的跌幅大概有1.5%。

咱就是说,在北京租房,跌个1.5%,这点能有什么用?

毕竟过去的时候,都是10%、20%这样涨的,更要命的是,房东要涨租金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预告,主打的就是给租客一个措手不及。

其次,不同城市的租金,也有不同表现。

一线城市住宅平均租金,累计上涨0.89%,而二三线城市则是下降的。

这个现象其实和商品房现状差不多,一线城市坚挺,剩余都是下滑厉害。

当然了,中指研究院这份数据的研究对象,是住房租赁的集团企业。

按照门派又可分为这么几种类型,房企系、地方国企系、创业系、酒店系、中介系、金融类系,

这种派系,和你在城中村的一手房东、二手房东的那种,是不一样的。

这些个体房东要涨租的时候,凭的就是自己的心情。

平时关系好的,还能在说笑之中,缓和一下。

关系不好的,语气都是冷冰冰的,要么接受,要么离开,没有其他可选。

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所以是涨是跌,还真是要看具体情况。

在堂主看来,整体上的租金下跌,是难以避免的。

一是从供需关系来看,未来能租到的房子多了。

我们的住房保障体系是已经确定的了,就是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说白了,就是学新加坡“居者有其屋”的模式。

针对那些买不起商品房的,以后拿出更多的保障性用房出来。

深圳在2023年4月,把原本“十四五”保障性住房的目标,从54万套提高到不少于74万套。

上海的保障房目标,就是十四五期间,租赁住房要超过42万套,占住房供应总套数的40%。

因此在一线城市的租房市场,房源供给量会越来越多。

举个例子来说,2023年央行批复了1000亿元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就是在济南、郑州等8个城市,以工农中建等7家银行为试点,为城市住房租赁经营主体收购存量住房,提供1000亿的资金支持。

传递出来的信息也很直白:盘活房地产存量市场,把一些库存房源,直接变成租赁住房供给。

这其实也是去库存的一个办法,展望未来,以政府主导的租赁住房,会越来越多。

从供需关系来看,供给的房源多了,租金自然要下降,而且根本上来讲,这是带有公益性质的民生工程,租金方面应该是要让利的。

当然了,如果最后这个租金是比市场价高的话,这个就另当别论了。

二是人口流出,也是会对租房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

先简单说说2022年的数据,总体而言,四大一线城市常住人口首次全部减少。

深圳减少1.98万人,北京减少4.3万人,上海减少13.54万人,广州减少7.65万人。

2022年是什么情况,受到疫情的影响,直到年底才解封,所以四大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减少,其实是能预料到的。

但是到了2023年,已经全面放开了,如果这时候还减少,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城市数据团对四个一线城市2023年1到11月的人口净流动情况进行统计。

其中,北京和广州实现了净流入人口转正。

而上海和深圳,则出现了持续的人口净外流,从数据来看,这两个城市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品味的数据。

一线城市作为无数人追逐梦想的土壤,北上广深这四个字,就意味着无限的可能。

至今还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外婆就语重心长对我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一定要走出大山、走出这里,因为这里、实在是太穷了。

从2022年四个一线城市全部人口净流出、到2023年上海、深圳人口仍在加速外流,

尤其深圳,作为最年轻的一线城市,这样的情况,是改革开放45年从没出现过的。

这到底是一个短期的波动,还是长期的重构?

我想,答案只能交给时间,让时间去上交答案吧。

那么这些从北上广深流出去的人口,去了哪里?

报道里对2021年到2023年大城市人口流向增加最快的下一座城市,也做了统计,分别走向是这样:

北漂的人,先去了天津,然后到忻州,接着到太原,最后到石家庄。

深漂的人,先去了广州,然后到珠海,接着到清远,最后是韶关。

上漂的人,先去了杭州,然后到湖州……

你看这迁移路线,从城市等级就能看出,基本都是“依次递减”的,而不是一下子回到老家的。

所以说“在北上广深混不下去、就回老家种田”这类说法是不准确的。

排除一线城市后,还有省会城市、省会城市之后,还有单个能打的城市。

总之,作为天选打工人,在奋斗这条路上,总有一款适合你的。

那你说,在其他城市打工,能比在一线城市挣的钱多吗?

不能,但是,别无选择。

一来一线城市的租金贵的吓人,

之前跟大家讲过CPI有八大类目商品之分,而食品和居住是其中的两大类。

堂主特意去国家统计局官网翻看了最近半年来、每个月的居住消费指数,发现都是上涨的。

这里要说一下,CPI里的居住消费,不是房贷,更多指的是房租支出。

新京报做过统计,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4538元,其中居住消费,支出为5882元,占比24%。

居住消费支出5882元,比2017年增加了近2000元。

所以你看,“住”的问题,一直是一座大山。

而在一线城市,2022年的租金占了年轻人收入的大头。

北京和广州,租金占到了收入的40%。

你说年轻人在大城市挣钱吗?挣钱的,但也存不下钱。

他们在大城市起早贪黑、996,在赚得到钱里,有40%要交给房东。

再除去大头的吃喝拉撒,以及交通费,兜里还能有几个钢镚?

因此年轻人躺平,谁会着急?我想,房东肯定是会急了的一群人之一。

是留在大城市,还是逃离大城市,在堂主看来,从来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要离开大城市,说是生活成本太高了,存不了几个钱,说是忽然发现父母老了,需要有人照看、等等这些,堂主都知道,也能感同身受。

想留在大城市,哪怕失业了,还选择每天到图书馆,伪装自己在上班。

一如往常地挤地铁,只是目的地,从公司变成了图书馆。

有的人低声打着电话,有的人频繁刷着招聘软件,这是他们在大城市里最后的自尊。

留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

城市的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光鲜亮丽,大多数的人,还在为柴米油盐而发愁。

房租的下降,无疑是可以减轻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

我是堂主,这期就讲到这,我们下期再见~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