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补贴制造业?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25 | 时间:2024-02-14 23:23:32昨天朋友给我看了个高盛的报告,里面说地方政府其实是有意推高房价的。
而高房价则是进一步推高了储蓄率,因为居民需要更高的储蓄才能支付房子的首付。
从储蓄补贴投资的角度看,卖地的收入本质是用来作为投资的,比如建更多的公路,更多的制造业基础设施。而更高的储蓄率,比增长速度低的存款利率和大量的储蓄也是投资便宜贷款的基础。所以说房价补贴制造业并不为过。这些都是隐藏税收。
现在这种模式不能持续的原因,主要是债务问题。
第一个是国外的逆差不可能一直给你,而且我们顺差的占比,已经是全球极限了,再高速涨的概率也不高。恰逢别人友岸外包,这顺差就不太可能大幅度涨了。而且经常乙方想去指挥甲方,甲方也烦了。
那么对应的,拿来还债的钱,也就收缩了。
第二个是这些投资的收益比本来也在收缩,没有高速公路的时候,建高速公路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再在双向10车道的高速上面建20车道,那就没意义了。就不说一些边远省份比发达省份还漂亮的高速公路了。
也许这个才是房价下跌的原因,补贴制造业,但是制造业的利润下滑了。
最近查了一下巴西的数据,发现巴西也有过经济奇迹。
根据CEIC的数据,巴西1960年代到1990年代之间的GDP增速如下:
- 1960年代:巴西的GDP从854.76亿美元增长到1,216.67亿美元,年均增速为3.62%。
- 1970年代:巴西的GDP从1,216.67亿美元增长到5,073.26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5.29%。这一时期被称为“巴西奇迹”,因为巴西实现了高速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 1980年代:巴西的GDP从5,073.26亿美元增长到6,191.25亿美元,年均增速为2.03%。这一时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因为巴西遭遇了高通胀、外债危机和政治动荡。
- 1990年代:巴西的GDP从6,191.25亿美元增长到7,876.77亿美元,年均增速为2.45%。这一时期,巴西实施了经济改革,包括实行新货币计划、开放市场和加入南美自由贸易区。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巴西1960年代到90年代的储蓄率如下:
- 1960年代:巴西的储蓄率从12.8%增长到17.4%,年均增长率为3.2%。
- 1970年代:巴西的储蓄率从17.4%增长到23.9%,年均增长率为3.2%。这一时期,巴西的经济增长率也达到了15.3%,储蓄率的提高有利于投资和工业化。
- 1980年代:巴西的储蓄率从23.9%下降到18.7%,年均下降率为2.4%。这一时期,巴西遭遇了外债危机和高通胀,经济增长率降至2%以下,储蓄率的下降反映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下降。
- 1990年代:巴西的储蓄率从18.7%下降到16.5%,年均下降率为1.3%。
根据我从网络上搜索到的信息,1960年代到1970年代,巴西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 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鼓励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 实施国家发展计划,通过政府投资和外国资本引入,促进了铁路、公路、水电站、核电站等大型项目的建设。
- 改革农业体制,实施第二次“绿色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出口竞争力。
- 开放经济,加入南方共同市场,扩大与拉美和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
找不到更多的数据了,比如消费和投资占GDP的比重,不过似乎这种储蓄去补贴制造业的模式,好像大部分都没有太多悬念。这个发展模式的结局要么是债务使得经济减速,转型失败,要么就是转型成功。目前看成功的国家是日本和美国,失败的国家是巴西和苏联。
似乎除了日本有失去的xx年,巴西和苏联也有,只是好像没人写?
看来模型至今还是比较对,就是波动有点大,星球内有日更哦。
星球内每日更新模型(铁矿,国债期货,拥挤度模型等)
比如下图的美元指数长周期模型,绿色为美元指数,红色为短期波动,蓝色为长周期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