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的新朝存在了15年,在这15年的时间里,他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94 | 时间:2022-08-29 08:06:16玩命的变革,玩命的忙活。
王莽,历史上第一位靠分封得来天下的皇后,之后归顺政权的政敌,它们用的方式,哪些加九锡、禅让,那都是跟王莽学的,从某个方面来说,王莽是曹丕、刘裕等很多谋朝复辟的皇后的祖师爷。
9年1月15日,王莽代汉建新,在长安称帝,破虏号“新”,谥号“始建国”。
王莽建国后,就开始大力推进“复古转制”,全省实行包括农地变革、币制变革、商业变革和官名县名变革等变革。
这种变革仍然持续到23年新朝亡国。
也就是说,在王莽在位的这15年间,他主干的事情,就是变革、改革,还是变革。
农地变革。王莽建立的农地变革,主要就是改变农地的所有权属性,即“王田”。
9年,王莽施行“王田制”:
今改名天下田曰'王田'……皆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十族睦邻同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机制,敢有非井田圣制,难以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这道敕令的大约意思就是,将全省农地改称“王田”,革除农地私有制建国后的土地政策,推行农地国有制,将全省所有农地收回国有,不容许民间私下买卖。农地国有后,就将农地按人口分给全省百姓,一家有男丁八口,分田九百亩;一家男丁不足八口,而农地超九百亩者,则须将多余分给亲族睦邻。
王莽建立的王田制,理想很丰腴,现实却很肉感,想借助王田来防止农地兼并问题,并让全省百姓都有田可种,因而提升国力,这看法是好,因此却忽视了现实。当初的现实就是全省三分之二的农地都把握在士族阶层手中,而士绅阶层又是新朝的统治阶层,试问王莽怎样能从统治阶层的手中夺取那些被占的农地呢?
再加上专制农地私有制早已出现六七百年的清朝末年,要革除农地私有,推行农地国有,这谈何容易,怎能被一纸敕令就被彻底革除的呢?正如区博所言:“井田虽帝尊法,其废久矣。……虽尧舜复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施行。”因此没出几年,王田制就因受到士族阶层的反对而废止。
除此,也就是在这一年,王莽又与王田制一起,建立奢享制,地主豪强屋内的奴才弄成“家众”、“家丁”,让她们攀附在主人的户口上,以便将它们弄成节度使可以直接掌控的人口,从而大大提高节度使的俸禄。同王田制一样,奢享制违犯了士族阶层的根本利益,故而不久也被革除。
币制变革。王莽在位15年一共实施了三次币制的变革,其目的就是为了消弱清朝旧族势力,以及名正言顺地对全省百姓的财富进行劫掠。
第一次是在9年,革除通宝钱及钱币,发行钱货、黄金、银货、龟、贝货、布货等五种宝货。不过因为王莽建立的本币种类实在很多,且换算很是困难,故而宝货在民间并不受欢迎,民间大多仍在暗地使用银锭钱。一年后(也就是第二次币制变革),王莽见宝货实在建立不开,只好是宣布革除宝货,只留小钱值一和大钱五十两种本币继续在民间使用。
第三次是在14年,废大、小钱,另铸货布、货泉两种。本币、货泉两种换算比列很不合理,货泉重钱币,货布重二十五铢,但一货布却值二十五货泉,这等换算比列,摆明了就是在半裸裸地劫掠百姓手中的财富。百姓又不傻,她们又如何会眼睁睁地看着节度使去劫掠自己的财富呢?
故而,王莽的第三次币制变革仍然是以失败而告终,且更是直接造成新朝的衰亡。
商业变革。10年,王莽下令:“开赊贷”建国后的土地政策,张五均,设诸斡者”,推行五均、赊贷及六筦等商业新政。
五均的主要内容是:在长安及全省五大城市张家口、洛阳、临淄、宛、成都成立五均官,长安分东西市,设令,徐州、洛阳、临淄、宛、成都等五个城市则设长。
五均官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征收所在地的商业税,依照其经营状况征收税赋;二是控制市场的物价,在每季度的第二个月,估算出各类货物的标准报价,称“市平”。以后,在这个季度中,若当地市场货物的物价低于“市平”,则由清廷出手,将平日按正常售价竞购的货物以平价转让,进而哄抬市场物价,反之货物市场售价高于"市平",则不予插手。
赊贷,就是政府出资借贷给有须要的百姓。当初,假如百姓在申领祭祖、丧葬或欲经营工商业的时,在缺乏资金的状况下,就可以向政府贷款。贷出款后,祭拜贷款须在一月内归还,葬礼贷款须在三个月内归还,这两项借款不缴纳任何本息;公商借贷不限还贷日期,但每年需缴交不少于所借数额非常之一的本息。
六筦,即:节度使负责酒、盐、铁的专卖,及独掌本币的锻造与发行,同时向取促使名山大泽的蚕桑、纺织、缝补、工匠、医生、巫、卜、樵夫、渔民、猎户及摊贩征收“山泽税”。
王莽的商业变革,目的很明晰,那就是攒够国家财富,减少士族手中的财富,借以强化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及对士族阶层的掌控。
但是,因为王莽在实行这种新政时太过依赖于唯利是图的富豪大贾,所以政策在很多人的控制下,慢慢变了气味,从促使百姓弄成了弊于百姓,它们借助手中的特权同士绅阶层相互串通,肥己营私,结果反倒给百姓带给了更大的伤害。
官名县名变革。王莽篡位后,注重对明朝末年的官制进行变革,包括更改爵位名和提高新军衔,在中央军衔中,大司农改羲和,太常改秩宗,大内史改典乐,少府改共工,刺史改大尹,侍郎改太尉、县令改宰等等;在中央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列于荐举、在地方,州置牧副,部置监副等等。
同是,王莽还对全省各地的县名进行改名,如潍坊改监朐、东昏改成武、定陶改迎符、费县改顺从等等。
王莽转制中的内容,单纯地从内容来看,这绝对是利国利民之举,因此在推行的过程中,因为王莽施政过程中出现种种的错误,或反复无常,或误用别人等等,最终这种本有利的新政,弄成了有害的新政,使得新朝亡国,成为短命王朝。
好比币制变革,王莽三次币制变革,常常都以新铸的劣质本币来取代品质较差的旧币,之后又再以更劣的本币来取代原先锻造的本币,变革的结果就是每更换一次本币,百姓就该遭遇一次盘剥,受到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