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未来三五年企业不适合搞大规模扩张,要考虑财富再造
作者:admin | 分类:企业名录 | 浏览:73 | 时间:2022-09-01 09:06:02
新冠疫情持续至今已近三年,个人和企业组织都在寻找途径,穿越危机,实现反弹。
8月27日,由长江商学院高层管理教育和广东校友会联合主办的主题论坛暨《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新书发布会在广州琶洲举行。会上多名专家围绕后疫情时代企业发展展开讨论。
长江商学院大型企业治理与创新管理实践教授傅成玉认为,当前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已不适合搞全面进攻、到处开花、大规模投资,而是应该集中精力做好一两件事,在活下来的同时为明天的发展铺路,把未来三五年作为企业的财富再造期。
圆桌讨论。
不确定环境下已不适合搞全面进攻
当前,世界经济已走入不确定时代,对此企业家应如何应对?
傅成玉认为,企业家的价值在于判断未来的方向,然后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共识。未来几年全世界会往哪走我们说不出来,但大概会知道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背后原因是几种体系的相互争斗。傅成玉说,而这种混乱会带动整个世界的经济下滑,过去各个国家的各种泡沫会逐渐地释放出来,也可能是突然释放出来。 企业家应该看清这个大方向。
长江商学院教授傅成玉。
基于这些判断,傅成玉认为,当前企业已不适合搞全面进攻、到处开花、大规模投资,而是应该集中精力做好一两件事,把这三五年最困难的时候先过渡下来,也就是活下来。
我们活的目的不是为了不死,是为了明天的发展。傅成玉说,因此在这期间,企业家要为未来的发展铺路,要考虑是继续在原来的赛道上再创新,还是进入新赛道。尽管不是大发展时期,但我觉得这可以称作一个财富再造期。旧财富没出路了,要想新财富怎么来打造。
长江商学院广东校友会常务副会长王泽瑶也认为,当前很多行业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很多企业面临很多困难,企业家本身也普遍焦虑。但我最近发现一个现象,有很多企业家嘴上说‘躺平’,但其实在行动上比以往更加的积极。王泽瑶说,国内的市场发生变化,很多企业都会去寻找拓展国外市场;原材料上涨了,很多企业会采取措施,如何去降低成本、做好内部的精细化管理;还有一些企业可能是轻资产模式的,他们会反复地对自己商业模式复盘,进行微调或者转型。
王泽瑶认为,这些都是企业家在积极行动,通过凝聚核心竞争力、发挥自身最大优势等方式应对挑战,反映出企业家群体确实具有很强的韧性。
如何建立起韧性组织很重要
在圆桌讨论中,《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作者、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张晓萌表示,在进行研究时她发现,企业家、高层管理者本身就是高韧性群体的代表。他们在带领企业的时候,如何把韧性传导给员工正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2020年年初的时候,我们的一项跟踪调查发现,企业员工很需要高层管理者给予他们确定性。这种确定性来自几个方面,比如比较直接的,疫情下企业能否提供较好的防疫措施等。张晓萌说,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一把手给到他们明确的战略方向在哪里,以及一把手在比较大的危机的时候,是不是在场,跟员工同甘共苦,把自己的坚韧、自己的信念传递下来就变得至关重要。
张晓萌认为,企业组织的韧性不应该是个体韧性的简单叠加,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来说,要能把员工的能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才是价值所在。
傅成玉也同意企业领导者的韧性不代表整个企业组织认知的观点。对此他提出反思表示,企业家如果不能清晰知道企业组织的行为,不知道组织效率高在哪、低在哪,那么在企业做大之后,组织韧性有可能会变成负面的东西,走向以官僚主义为主要表现的大企业病。
傅成玉认为,企业家把自己想做的事与组织和员工连接起来非常重要,同时这种连接也要超越组织,要和社会的其他信息相连。未来企业一定会和社会生态更紧密结合,在此背景下,要把真正的组织效率、个人效率充分发掘出来还有很多管理上的空间。
出品:南都湾财社·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