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身边的地产人都开始创业了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16 | 时间:2024-02-26 08:53:44
年前,一位地产好友组织了一次线下聚会。
聚会的目的是在当前的大经济环境下,大家彼此抱团取暖,互通有无,并且探讨是否有合作机会。
这次聚会的朋友,有的还在地产内卷,有的已经转型,转型的行业有广告、近视仪器、医疗电商、电子娱乐、自媒体、企业礼品定制、连锁超市、茶馆等。
转型的行业基本囊括了现在地产人可以去的大部分方向,聚会蛮有意义的。
我本计划要去的,但是因为要出差,没去成,但是看群里同步的分享,甚是精彩。
今天就把这次交流的内容整理了下,我把有参考意义的几位分享给大家,看能否迸发出一些灵感。
这篇内容十分干货,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案例,尤其是针对那些现在赋值在家的地产人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请一定要认真看完。
如果觉得写得不错的话,还请点赞、转发。
DZ总:新奇体验游戏
这个新奇体验游戏,叫:方格大战。
每个房间内有数百个发光且有电容感应的方格,根据不同灯光变化和规则设置,实现双人\多人的组队或对抗游戏,
让人不禁想起曾经风靡的手机游戏“别踩白块”,在这里指尖游戏变成了全身性运动。
目前,国内大多室内休闲游戏馆以VR游戏、蹦床等为主,竞争异常激烈。
而同类型的游戏馆还非常寥寥,几乎处于空白市场,正如用户评价中,新奇是方格大战最大的特色。
DZ总还是给大家展示了他的线下场馆照片,为了避免广告嫌疑,我就不放了。
类似这样的实体店,目前已投资两个,总投资30万,他测算过,预计资金回正周期6个月左右。
我还没来得及去实地感受过他的实体门店,30万能够6个月回本,说实话我心里有点打鼓,不知是否能实现。
但听他介绍,我感觉这款游戏应该挺好玩的,创业的话还要多考察下。
YPX总:乡村院子
现在很多城市居民都想在郊区找一个第二居所,
周末的时候带着父母和小孩到这里来度假。
这种居所最好的就是有天有地,门前还有一个院子,甚至在院子外自己还可以种点地。
最好的是价格还便宜,最好总价就在100万以内。
YPX总本身就是营销总出身,他对客户细分和产品定位做的很清楚。
他做的这款产品,就是在城市近郊租赁农户的民房进行改造,直接签订20年的租约。
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是不能转让的,因此只能长租,而长租法律规定的最长时间就是20年。
房子租过来,装修后,再以20年的租约给卖出去,赚其中的差价。
这个项目前期的投入也较少,基本就是垫前期的租金钱,等找到客户支付定金后,再启动装修施工,前期的投入较少,比较适合轻资产创业。
而等做出品牌后,甚至可以先收客户定金,再根据客户的需求去找房子,连前期的租金也不用垫了。
YPX总讲他转型干这个已经快2年了,后期他的想法是在乡村院子做扎实的前提下,再和村集体谈整村运营,而这块的想象空间就更大了。
XD总:城市民宿酒店
说起民宿,大家都知道不好运营,前两年倒闭的不少。
倒闭的核心原因还是因为前期投入过大,后期入住率不高,收回周期长甚至难以覆盖运营成本。
XD总他们的模式更加轻资产化一些。
他们模式的出发点就是尽可能降低前期投入的资金。
他们不搞集中租赁,他们在城市里选择那些精装修LOFT公寓项目,从小业主手中租过来,通过拉长租赁时间压低单月租金。
然后按照轻奢的标准再做一些软装投入。
这样前期的核心投入就只有软装投入及少量硬装投入,加上运营成本,最大限度降低前期投入。
他们合伙人三个。
一个是前地产营销总,负责找公寓以及公寓装修定位定档;
一个是前地产成本总,负责酒店的整体软硬装施工以及材料采购,充分利用其供应商资源,压低采购成本;
一个本身就已经在开民宿了,他就负责新民宿的日常运营事宜。
目前,他们已经同时运营了20间店,并且还在继续扩大。
WC总:广告公司工作室+自媒体
WC总本身之前在地产行业就已经在兼职创业,维系了几个长期合作的开发商。
广告公司依靠这几个长期合作的开发商还可以维系着走。
现在地产新盘不多,所以线下广告公司这个方向,就不会太继续投入心思了。
现在重点在做自媒体,尤其是视频自媒体,后期准备向装修,家居方向努力一下。
同时准备再下沉一点。
在社区中用自媒体的优势,在装修、建材、智能家居等方面发挥短视频优势,做个垂直社群。
未来做一些类似导购的角色,简单的模式,后期交付外包,或直接给下游公司,
有收入了后面可以做的项目就多了,发展方向也很清晰了,做好了找个智能家居项目,做个合伙人,联合创始人什么的也是有可能的。
WC总做的这个流量入口,今后可以整合的产品服务很多,自己依靠私域做什么都不错的。
FHC总:互联网农业细分赛道
FHC总做的主要是蜜蜂设备及数字化赋能,取名:移动养蜂场。
这个移动养蜂场是集养蜂管理智能自控及远程操作于一体的智慧蜂车,扩大了养蜂产业的耕耘半径。
这个可是国内首款智慧蜂车,有着高达37项专利。
在产品方面,第一个自然就是自家产的生态蜂蜜了。
我平时每天早上是都要喝蜂蜜的,我知道好的蜂蜜是真难买,现在超市里买的蜂蜜大多都是勾兑的,有机纯天然的蜂蜜是真的少。要能买到再贵我都买。
它家的蜂蜜就是纯天然蜂蜜,自然是有很好的市场去路以及利润的。
其次,初了产蜜,他们移动蜂车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在此基础上还开设了探蜜、研学的体验项目。
如果周末让你去周边郊区自己体验下酿蜜顺便买一些自己酿的蜜回家,是不是很有意思。
同时你还可以挂铭牌认养自己的专属蜂箱,产的蜂蜜都归自己所有。
FHC总做的这个创业项目真是有心了,我挺看好。
XY总:互联网医疗
这个就比较专业了。
我看他们大致的思路是,打造了一个平台,链接医院、医生和病人。
实现预约挂号、智能诊断、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等核心服务。
现在市面上类似的平台有很多,他们开发的APP平台主打以下4个亮点:
在挂号方面,他们平台可以做到在所选医院没有号时推荐同级医院的功能;
在咨询方面,大多数是通过文字及语音的方式,他们平台可以视频咨询医生,还提供上门服务;
提供了交流论坛,竞品大多针对患病患者之间的交流,他们在此基础上还提供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患者一起交流的平台。
总之,在这个领域,我是门外汉,而且这个领域的投入可不小。
我之前投资开发过APP,知道开发一款APP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有多大,他们能够做到这一步,实属不易,为他们点赞。
MC总:地产转型零售业
这是个失败的创业例子,我觉得很有参考意义,也分享给大家。
MC总的便利店,就是2020年3月第一波疫情刚过的时候开的,硬是撑到了现在。
为什么用“撑”不用“做”,因为真的是靠撑。
夫妻俩每天早上8点半开店,一直开到凌晨1点。
MC总负责进货、跟供应商谈判,老婆就必须得一直待在店里,连去上个厕所都不忘死死盯着收银台。
一天接近17个小时营业,那种日子跟坐牢其实也没什么区别,恨不得直接就睡在店里。
没有所谓的开店创业,三年换宝马、五年换宾利的励志故事。
没有雇佣员工,夫妻俩赚的就是自己的工资,勉强收入能比一般的上班族要多一些。
可你自己想下,一天从早上睁眼到晚上闭眼,一年365天,都得待在那个一百来平的小店里面,这个投入的性价比,真的比你去上班要好吗?
很多人在开店创业前,会谈类似于如何做营销,如何吸引客户,怎样留住客户等等做生意的手段,这都对,都很重要,但是你先看下,一整天都待在店里哪都去不了的生活,你能坚持得了多久,再去谈赚钱的事。
最近我家楼下新开的便利店,单装修加头一年的店租,就20万贴进去。
最怕的就是你东拼西凑,十几万投进去后发现,啊,开店创业原来不是我想的那么赚钱,也不是我想的自己做老板的那种潇洒,那就真的悲剧了。
~~~~~~~~~~~~~~~~~~~~~~~~~~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图文除原创外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无法确认原始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