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新一轮的房地产牛市,又要来了?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23 | 时间:2024-02-29 23:41:16
来源:大胡子说房
各位,你现在是不是不想消费,又或者没钱消费?
但拉动经济就3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
其中,消费又很重要,所以你猜为了让你消费,和让你有钱消费,上面还有什么大招?
最近有个会议大家可能没关注,最新会议上强调的: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的以旧换新”。
字面意思也好理解吧,让你以旧换新,这不又可以额外消费,又创造了需求吗?
比如手机,你可以迭代,比如车,再比如房子。
迭代过程中,就和100-30的优惠券一样,不可能等额以旧换新,总会让你花钱的。
这不,消费也出来了。
这招大家觉得如何呢?
我觉得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有没有用呢,不太好说。
1
现在普通人的共识应该是:不敢消费。
而之所以不敢,无非2个原因:
1、没钱,这可能是收入问题,也可能是就业问题。
2、身上债务多,赚的钱都拿去还债,能用于消费的钱自然少了。
既然如此,上面就要针对性地解决这个问题。
先说没钱的收入问题,那就是先解决就业问题。
去年说的城改、保障房建设,到今年1月初确定落地执行,其实就是以工代赈的一种方式,用基建的方式,给你创造工作岗位。
你有收入了,多少都要消费对吧。
其次,是化债。
债务多不敢消费,那就要让你的债务减少。
但这个减少不是说不还了,而是让你债务只占你收入的少部分。
这怎么做到呢?
大家不妨想想,现在居民的大部分债务在哪呢?
至少70%都在房子上吧,那如何减少呢?
让资产价格上涨。
因为房价下跌的时候,很多人看到自家房子降价,首付亏没了,会对之后更加悲观,更不敢消费。
所以,让房价上涨,大家看到资产价格上涨,内心会有个安全的锚点,卖房能赚一大笔钱,就会减少储蓄。
这或许才是近期政策不停的原因,托楼市是直接原因,但深层次原因是化债。
而这一切的一切,还得是经济。
一盘棋,收入、就业、消费、楼市已经深度捆绑,你不接受也不行。
OK,大家知道原因了,但还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
那就是动作都做了,为什么房价还没涨起来?
这里涉及另一个问题:房子库存。
房子根本性还是供需关系,现在的问题就是在于房子的库存量太大,当库存量无法减少的时候,价格是不可能上涨的。
这就是所谓的量在价先。
所以现在很多政策,目的不是说直接让房价涨起来,而是让成交量滚动起来。
让刚需入场,那是降低首付+门槛+降利息
有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全国百城库存去化周期为22.9个月,属于2010年有数据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
且有预测说即将过去的2月份还会迎来新一轮的库存峰值,从长线来看似乎并不乐观。
所以一定要消耗一部分库存量之后,价格才会缓慢复苏,而在价格复苏过程中,又会因为涨价去库存的连锁反应,加速去库存。
而这中间,必不可少的还有收入,所以兜兜转转,还是离不开收入,家长一定会有其他政策出台。
比如基建、比如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对金融企业的支持、降准、特殊国债等等,都会帮助收入提高。
所以各位,看懂了吗?
你看到的是一个以旧换新的政策,但实际上背后深意是很多的。
我们要相信上帝之手的厉害,只要他想,大概率他能出台一系列政策,直到有用为止,这是我的看法。
近期还有很多消息,大家都只是看一眼就忽略了,但实际上背后关系盘根错节,用意更是深奥。
2
第二个话题,其实我想说说今年一定是变革之年,而在这种变化之下,一切廉价的都会消失。
啥意思呢?
你就想,ZY想靠化债来救经济,它有可能无差别地在全国的各个地方去化吗?
不能吧,而这也就说明,并不是所有人的收入都能够有机会得到提高。
那么,刚刚说的收入实现增长其实也是个伪命题。
毕竟,收入从来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而就业要有市场,又与一个城市的发展撇不开关系。
OK,链条闭环,你就知道出血点在哪里了。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最老生常谈的一句:人口和产业决定未来。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两样,只是这两年随着经济不景气,才开始体感说,好像不能再从这两样条件均很充沛的城市身上看到发展红利。
可实际上,是因为大家只注重宏观上的数量,才忽略了趋势下所要达成的平衡。
像前段时间国统局公布的2023年的全国居民人均收入数据,高达39218元的中位数让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被“平均”了。
还有开年-902万的人口数据刚出来,有人不也一直在喊口号说人口负增长需求会减少嘛?
就单说名义上写着6亿栋的存量房屋,光是消耗这些房源就可能把需求端跟供给端给一并焊死,房价如葱已成大势。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记得出门左拐前先看一下今年春运的数据:
据交通部预测,今年春运出行的人员流动量到结束前可能会完成92亿人次的浮动,而这个数字甚至还要甩世界总人口数量多10个亿不止。
说明什么?
人口总量是在减少没错,但人口趋势也在流动啊。
一旦流动,就势必会创造出需求,会刺激源源不断的消费,再回过头看下春节那亮眼的6326.87亿元的出游消费,经济活跃度可不就是这么来的?
而经济活跃度越高的城市,也势必会创收出更高的价值。
反之,越低的,越难以实现人均收入增长的地方,则会逐渐衰退沦为“空城”,在未来的大国大城竞争中被彻底淘汰。
而这里面首当其冲的,一定是农村。
这里有人可能要开始反驳,那这几年上面一而再强调要大搞的“乡村振兴”又算什么?还有县城经济,很多人不也选择在县城安家置业吗?
无可否认,在县城买房的人不少,但这背后其实另有乾坤。
最近春节期间社科院的一份田野调查报告就指出了这一问题:
在县城买房的农民中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在本县市就业,而剩余的70%只能到外省市或者发达地区去寻求工作。
这就带来一个结果,农民即便在县城买房,但是长期入住的只占34%,更多的情况是偶尔入住一下,甚至是长期空置。
这里面至少能说明两件事:
1、绝大多数县城没有足够的就业吸纳人口,势必会持续地被大城市虹吸;
而虹吸到最后,不止是人口,连维持地方财政的资金也会被虹吸走,那么就可以推出第二个结论:
2、县城的房价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持续缓慢下跌,而跌到最后丧失流动性,剩余价值也只剩下居住了;
就更遑论说更低一级的农村发展。
刚刚说到的“乡村振兴”,也是因为我们现阶段真的太穷了,占大块头的穷人消费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根本一无是处。
所以,越是贫富差距大,才越需要去拉升经济增速的空间。
说白了,当前阶段乡村振兴在做的事,也只是在为我们往后城镇化发展成熟后能更快地“去乡村化”做准备。
而正所谓人往高处走,事物的发展也必然遵循着规律自然生发;
不说远的,咱就以20年为一个周期,乡镇就将会成为最后一个级别。
而到那会儿,就像我前面说的一样,会从农村和城市间的差距,过渡到城市和城市间的竞争。
从“抢人才”演变成“抢人口”,又回到“抢人才”的关口上。
而我们现在正是踏在“抢人口”的时代轨道上,那要如何跟上趋势,才能不至于在未来回到“抢人才”的时候进一步被“平均”?
换言之,未来的机遇发展,我们普通人还有1次抓住财富的机会,关键是看清城市的发展趋势和价值。
来源:大胡子说房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