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居住观:8090后是否为最后一波购房主力及未来房地产趋势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11 | 时间:2024-03-03 17:31:178090后一代或许正在见证一个重要的时代拐点——他们可能是最后一批以传统方式购买住宅的人群。2024年以来,楼市经历了多重政策刺激,如首套房认定标准调整、首付比例下降至20%以及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重大举措。然而,购房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始终未变:在未来,购买房产是否还能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回顾过去,我国房地产市场全面商品化始于2000年初,至今不过二十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受益于政策支持、人口红利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房地产市场如同搭乘火箭般高速发展。然而,自2017年“住房不炒”政策实施以来,全国楼市普遍大涨的现象已难再现,炒房致富的时代渐行渐远。
当前,尽管购房利率逼近历史低位,各地政府频出包括降首付、放宽资格在内的各种刺激措施,但楼市成交量仍未能显著提升。其中关键在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滑6.79个百分点,意味着潜在购房群体规模缩小,即使加上刚需人群,也无法有效支撑房价大幅攀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品房可能已完成其历史阶段的主要任务,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转向其他新兴产业。与此同时,民众消费能力受限,根据资料,我国居民收入约六成投入了房产之中。许多年轻人在家庭资助与银行贷款的支持下购得房产,却也因此背负沉重的房贷压力,消费能力和创业意愿受到抑制。
因此,未来的居住形态或将朝着房地产公共事业化方向转变。比如,北京等地已经开始推行共有产权房和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这意味着将来人们不一定非得购买商品房解决居住问题。同时,国家近期又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政策,银行对租赁产业的贷款限制逐步放开,预示着未来租房市场有望得到资本助力,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回归最初的问题:今后购置房产是否仍能实现资产保值?如果资产无法有效流通,又何谈保值呢?例如,近期一位广州的高净值客户咨询中提到,虽然他在市中心地段拥有三套房产,但面临房产分化加剧、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持有过多房产并非长久之计,尤其考虑到自身养老需求,他希望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稳定的现金流入。
面对这种情况,建议采用一种新型的“金融房产”收租方案。只需首付20万,十年内即可获得40年以上的稳定现金流,且在供完房贷后的第二年即能产生高达336,000元的收益。若在55岁选择提前退休,每年可从金融房产中收取11万元租金,每月达9166元,这笔收入将持续到百岁,届时累计领取可达506万,可谓是以20万首付撬动了500余万的终身收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产保值。
相比在广州首付20万难以购买实体房产,且需拥有多套房产才能达到每月近万元的租金收入,金融房产不仅回本期短(不足20年),而且无需担忧利率波动,无需亲自打理,每月定时到账,赋予了投资者更为安心的“包租婆”生活。此外,金融房产具有灵活变现的优势,一旦需要大额资金,可一次性全部或部分兑现。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金融房产因其稳定性和可控性,其价值稀缺性将愈发凸显。这种模式不仅能提供长期稳定的租金收入,更能给予投资者应对未来挑战、从容享受生活的“躺平”底气。
扫码添加楼市选房师
了解更多楼盘优惠
免费咨询楼市资讯和购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