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原创|大房企“股债双杀”,石家庄地产“白名单”仍未落地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44 | 时间:2024-03-06 03:56:08

↑↑↑点击播放 观看视频

↑↑↑点击播放 收听音频

杨涛有料,我在南留有话说。

为了抢救国内房地产,从最初的“保交楼”专项借款,到后来支持房企融资“三支箭”,再到如今的地产项目“白名单”,再加上超预期降息,可以说能上的手段都上了,但是还没有出ICU病房。

这两天,某大型房企遭遇“股债双杀”,市场担忧这名房地产界的“三好学生”可能也会被抬进去。

这不是他第一次遭遇“股债双杀”了,上一次是去年11月,市场传闻其面临流动性风险。后来是大股东深圳国资委出面力挺,说这是我们国企大家庭当中“重要的一员”,如遇极端情况,我们将通过一切可能手段积极应对,一举打消了市场疑虑,恢复了投资者的信心。

可是,仅过了4个月,这家房企就再次传出流动性风险,让人不得不质疑,国资大股东到底有没有拿出真金白银来,帮助这个大家庭当中“重要的一员”。

而且,鲜活的例子就在眼前。

今年2月9日,南华城发布公告称,由于销售不及预期,现金流只能保证日常经营所需,因此不能支付到期票据。投资人听了非常气愤,说这是一次“被故意安排的违约”。

一来,该笔应付款项仅1100万美元,约合7900万人民币,而南华城的账面上还有13亿资金。

二来,就算那13亿当中大部分属于监管资金,不能用来还债,可南华城的大股东特区建发还在正常经营,且有充足流动性。

三来,这笔美元债之前做过展期,也就是有过技术违约了。那次是大股东特区建发承诺要对南华城提供流动性支持,投资人才同意展期的。可事到如今,大股东却不愿掏钱救急了。

南华城的大股东是特区建发,特区建发的大股东是深圳国资委。既然深圳国资对混改过来的南华城是这种态度,其实看看别的国资股东对绿地、远洋、金地的态度都差不多,那么这家再次遭遇“股债双杀”的大房企,能否像上次一样侥幸脱身,就很不好说啦。

别管房地产前端怎么折腾,哪怕十八般武艺全招呼上,如果终端购房者就是持币观望,就是不买账,神仙来了都没辙。

今年前两个月,绿城销售额同比出溜20.5%、万科销售额同比出溜43.1%、保利是出溜了43.8%、招商出溜45.1%、华润出溜48.5%、中海出溜53.2%。

有网友问,3月15日前,各地级市都要建立融资协调机制,推送地产项目“白名单”,解决融资难题。石家庄的“白名单”什么时候出来呀?咱们按照“白名单”上的项目买房子,是不是就保证不会烂尾啦?

我个人认为,“白名单”的作用可能不会像大家期待的那么有效果。

首先,“白名单”是由住建部门来推送,但最终要由商业银行来审核。也就是说,住建部门的“白名单”并不等于商业银行的“白名单”。

给大家看组数据:截至2月28日,全国276个城市推送“白名单”地产项目约6000个,商业银行审批通过贷款超2000亿元。

6000个地产项目,平均一个项目申请贷款3亿元不算多吧,那就是1.8万亿。可银行审批过的只有2000多亿,说明通过率非常低。

就拿首开股份来说,这算是头部上市房企了,他们共申报了30个项目,最终获批的只有4个。

我咨询了一下银行的朋友,他们其实是捏着鼻子接“白名单”的,审核条件特别严格。

第一,项目必须是在建施工状态,停工的可不行。大家想想,在建施工的往往不缺钱,缺钱的肯定都会停工。

第二,要有充足的抵押物,还要看存量贷款的规模,没抵押物的不行,负债太高的也不行,更别说有逾期了。这样的项目貌似也不需要上“白名单”呀?

第三,要看项目剩余货值和过往销售数据。如果房子不好卖或者卖不上好价钱,还贷能力有瑕疵也不行。

第四,要看资金封闭监管状况。如果预售资金有被母公司抽走的情况也不行。你说哪个民营房企不挪用预售资金?

第五,还要看母公司的资产抵押和股权质押情况。即便项目公司有抵押物,银行还怕他还不起钱,要由母公司提供担保才放心。

也难怪民营房企会抱怨,这样的“白名单”既不救急也不救穷,有啥意思呢?

关注微信公众号杨涛有料,别忘了在文章下面点个赞或者在看,回头接着聊。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