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房地产启动“人地钱挂钩”模式,释放出什么信号?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14 | 时间:2024-03-08 08:10:39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会议中关于房地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人地钱挂钩,这个关键词在两会中提出,意味着接下来房地产将会启动“人地钱挂钩”模式。

所谓“人地钱挂钩”,传统大众化理解指财政转移支付与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挂钩,基建投资安排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钱指的是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人指的是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土地”指的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人口之后的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换言之,就是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关系。

而住建部在2024年发布的《关于做好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提出了2024年新规划,要建立“人、房、地、钱”联动机制,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通俗点讲,无论是土地还是资金需求,都要从供应和需求进行调控。

一个是两会提出的“人地钱挂钩”,一个是住建部提前提出的“人、房、地、钱”联动,两者有什么关联呢?在笔者看来,“人地钱挂钩”是定调,“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是具体执行,表明2024年房地产供应或将做出重大调整,并且住建局在“人地钱”中加入了“房”,说明与传统的“人地钱”挂钩有明显区别,那么,为什么要启动“人地钱挂钩”呢?不妨来看看。

先来看看土地

根据粤开证券研究院发布的《1998-2023中国各省份土地出让收入排名变迁》数据显示,28个省份中,有22个省份土地出让收入负增长,其中青海、安徽、广西、宁夏、山东、福建、湖南、浙江、甘肃9个省份土地出让收入跌幅超过20%,加上黑龙江、上海、河南、广东4省,共计13个省份跌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跌幅13.2%)。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跌幅超平均水平的省份,既有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比如上海、浙江、广东、福建),也有人口基数较大的城市(比如安徽、河南),土地出让收入下滑,表明土地需求降低,原因各有不同,比如地价过高、新房销售不理想、人口流出、房企现金流短缺等等,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房企对土地需求下降,需要根据住房存量、房企现金流、人口流动性进行及时调整,才能确保土地市场稳定发展。

再来看看人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总人口减少208万人,全国人口连续第二年负增长,截止到3月底,已经公布人口数据的10个省份中,有6个城市净减少(人口流动),其中广西、甘肃人口净减少超过20万。

这些净减少的城市,一方面与自然人口出生和死亡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人口流出和流入有关,然而无论是何种原因,人口减少都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影响,尤其是那些人口长期保持下滑的城市,继续增加土地供应意义不大了,加大融资支持力度让房企拿地也没多大意义,这时候就需要据人口变化及时调整土地供应和银行融资规模,把土地资源和钱用在刀刃上 。

最后再来看看钱

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万亿元,同比下降9.6%,其中住宅投资同比下降9.3%,与此同时,由于有“三道红线”管控,2023年银行融资来源并非银行,数据显示,房地产行业非银行类融资7222.7亿元,同比下降15.1%。

随着住建部明确定调: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房地产企业项目合理融资需求,预示着“三道红线”管控基本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将通过融资加快房地产开发建设,稳定房地产市场,但是又要防止大水漫灌,采取“以房定钱”才是合理途径,最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中,二手房成交量不断提高,加上部分城市人口流出,新房需求有所减少,降低住房供应就需要降低房地产开发投资和融资。

可以看出,由于人口、土地、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在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变化的大环境下,启动“人地钱挂钩”模式无疑是明智之举,那么启动“人地钱挂钩”模式,释放了什么信号呢?

首先,截止到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相比2022年提高1个百分点,距离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水平(70%)十分接近,即便按照每年1个百分点的提高幅度,到2027年我国城镇化率就能达到70%,根据国际惯例,当城镇化率达到70%后,增长幅度将进一步放缓,如果继续对楼市实行之前“大水漫灌”政策,人、地、钱便会脱钩,会进一步提高楼市泡沫,只有将这三者挂钩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稳楼市健康发展,这也表明国家对待楼市心态更稳健了,即使地方债压力较大,也要顶着压力让楼市软着陆。

其次,2023年GDP增速只有5.2%,虽然比2020年和2022年增速高,但是相比疫情之前6%以上增长率水平还有一定距离,如果经济持续低迷,那么我国人均GDP将难有突破,毕竟近两年我国人均GDP都在1.2万美元徘徊,相比发达国家人均GDP3万美元水平还有不小差距,过去20年,我国依靠房地产不断带动经济发展,现如今房地产对经济贡献有限,不刺激房地产很难快速拉动经济,所以这个时候对房地产实行“人地钱挂钩”模式,意味着国家更加坚定: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最后,由于连续两年出现人口负增长,加上二手房市场逐渐成熟,以及大力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对新房市场已形成挤压之势,对新房的需求已经没有过去那般大了,从最近三年新房成交数据可以看出,每年的商品房成交量已经缩减到11亿平方米水平,预示着接下来土地供应和成交量也会有相应缩减,新房供应相应降低,或将减缓楼市下行,换言之,短期内房价下跌幅度不会很大。

那么,“人地钱挂钩”到底好不好呢?欢迎下方留言一起讨论。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