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营销总,还能憋出大招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11 | 时间:2024-03-10 21:56:41
擦肩而过的客户主要有两类,一是线上有效客户,二是线下有效客户。那么,如何激活他们呢?
许多项目做很多线上推广,也获得很多有效线索,有时甚至多达几万组,可转来访比例很低。也就是,这些客户曾在线上的某个触点,但没有来访,跟你擦肩而过了。所以,操盘手要重点关注线上转访率值。
首先,转访率低可能是项目策划势能不足。
项目策划势能不足是如何导致的?我们可以看到,策划在推广时有两个组合拳,一是海量种草,不一定要花很多费用;二是场景营销,找准我们的客户画像、客户地图,在他经常出现的场景做推广。比如在电梯传媒或垂类媒体做投放,场景营销费用相对高一些。
其次,缺乏专门的城市中台承接线上客户咨询。
《孙子兵法》中讲,“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意思是你的粮食要通过敌人那里获得。就像毛泽东说的枪支可以从敌人处取得,不然部队要长途奔波去打仗,单靠自己很难保障后勤物资,不利于取胜。
所以,我们在操盘项目时,要学会借助竞品,思考如何能把竞品客户变成我们的客户,让竞品的渠道成为我们的渠道,把竞品的推广当做我们的推广。
这时操盘手要先了解自己的转化率,许多大公司有很多率值,多达10个以上,但许多率值无关紧要,唯有转化率是营销的北极星指标,是营销的关键指标和方向。如果你的转化率很低,就意味着竞品因粮于你,你给他输送客户,但如果竞品转化率远比我们低,就说明我们在近身格斗中我们打赢了竞品。
三是线上拦截竞品的客户。
于是我跟他们讲营销学里的“阶梯理论”,即在消费者的心智阶梯上占一个位置,位于第一还是第二或第三,要非常鲜明。
我们那个项目本来是第二名,但其他项目也是大开发商,客户就觉得我们跟其他另外7个项目差不多,我们的项目没有特点,在他们心中是模糊的。但你不需要骂第一名的竞品,而是大方利用广告史上经典的二牌定位。
所以,很多项目在近身格斗中没有打赢,因为都在打王八拳,客户对你仍然是模糊的,最终只会称你的价格贵了。
我每年出差最少看200个项目,自己公司和竞品的,发现即使是业绩最差,来访最低的项目,一天平均也有5组来访,但月到访150组的项目成交却可能只有5套,那就有145组客户跟你只有一面之缘,但最后没有成交。
陈利文曾经在《地产销售4.0》中强调过,整个接待动线的灵魂是价格锚。
一是做真正的社群营销。但有些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所偏差。大概17年左右,有某头部房企的操盘手和我分享,说他们有个项目刚好有客户群,但客户在群里扎堆,一旦有客户在里面维权,我们就炸锅了,所以他说不能搞社群营销。
但他们这样理解社群营销其实不对,有本书叫《1000个铁粉》,里面提到社群营销的作用是筛人而不是拉人,让我醍醐灌顶。
所以,搞社群营销并不需要群里很多人,而是筛选要有标准,其中一个标准就是钱。比如可以拉一个30人的群,里面有20个已经交了诚意金,或者已经是我的老客户,他的诚意度和稳定性都非常高。他们成为我的粉丝后,我再酌情拉10个人,这10个人是马上要交钱的,或者我只酌情拉3个人,群里面有20个是我的客户,其他是我的小号,氛围组。所以社群是筛人而非拉人,这样群才有活力。
一个客户有不清楚的问题,可能另一个业主就会站出来,很热心很专业回复他,这才是社群营销。
二是有技巧call负极客户。很多时候销售经理或操盘手给置业顾问弄了一堆号码,一人发200个要求一天全部打完,有些人转化率高一些,有到访;但有些人打完200个后,一个来访都没有;或者刚打了50个都没人听完,就啪挂了,一下就泄气了。
最后这部分是熟悉的陌生人,即狭义的存量客户的运营,这个非常难。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