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市场开始坍塌!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13 | 时间:2024-03-20 09:20:29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市场就出现了奇怪的画风。
一边是全市二手房价格在不断下跌,不管是主城区还是郊区,也不管是顶级学区房还是优质次新,房价通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
另一边新房市场的土拍楼面价和销售指导价,却在不断创新高,价格高出周边二手房一大截。
比如丰台郭公庄的两个地块,销售指导价高达9.2万一平,指导价相比三年前上涨了37%。
海淀北部的中关村翠湖科技园地块,销售指导价8.5万一平,相比几年前地块周边5.8万的指导价,暴力拉涨50%。
但这种畸形的市场状态,注定是持续不了多久的。
新房和二手房本就是“命运共同体”,完全不存在二手房跌跌不休,新房风景独好的场面。
在楼市上行期,新房和二手房是相辅相成。
只要拍出几块高价地王,就能大幅提高周边区域二手房业主的看涨预期,从而刺激二手房价格的上涨。
价格上涨会提高购房者的入场意愿,促使更多的资金进场,价格预期被再次拔高形成涨价现象。
而在楼市下行期,新房和二手房就是相爱相杀。
这时候强拉土地价格已经毫无意义,只能是皇帝的新衣。相反,过高的新房定价,更凸显出二手房的性价比。
在同等价位里,二手房的地段和配套往往更好,价格也更具吸引力。
而新房除了“新”,在地段、配套和价格方面,几乎毫无优势可言。
随着楼市持续下行,市场原有的房价定价体系已经被重构,新房和二手房之间的价格也越来越割裂。
大部分新房都失去了所谓“价格倒挂”的核心卖点。
比如望京的标杆次新楼盘--融科橄榄城,之前市场成交价是11万+,现在大户型的成交价已经跌到了8万+。
那围绕着望京周边疯狂吸血的新房板块,定价动辄8-9万一平,还能靠什么价值逻辑支撑?
失去了倒挂优势,地段配套各方面又不占优,新房的购买力势必会被二手房快速虹吸。为了活命,只能跟随二手房一起降价:
最终互相踩踏。
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新房市场早就有降价抢跑的苗头了,开发商们对今年的小阳春,完全不抱有期待。
作为北京新房市场老大的中海,更是在开年后就打响了抢跑创收的第一枪,名下五个新盘在还未开盘的情况下:
全面启动分销渠道。
就连当下北京最热门的昌平朱辛庄中海寰宇未来项目,以及海淀现房项目中海富华里,也在第一时间上了渠道。
这直接颠覆了市场对中海的刻板印象。
按照中海以往一贯的营销策略,肯定是先自己推广,首期开盘看看市场的反应,才决定要不要上渠道。毕竟一上渠道,就意味着营销成本的增加。
如今连北京龙头房企都表现的如此火急火燎,势必也是深刻感受到了市场下行带来的阵阵寒意。
除了热门新盘早早进入了渠道,此前已经入市的顺销项目,也纷纷大幅提高了渠道佣金的比例。
以往佣金点位只有1%-2%的项目,现在通通翻倍,几乎都给出了2%-4%的佣金点位。
而远郊楼盘如通州的某某春风项目,更是开出了高达8.1%的点位,以一套200万的房子为例,给付佣金是16.2万。
虽然新房有销售指导价的限制,也怕招来老业主的集体团建,不能光明正大的大幅降价。
但可以借着特价房和清退的名义,变相降价出货。不少新项目更是在开盘初,就给出了力度惊人的优惠。
典型的如丰台南苑的中海公园里,指导价7.8万,据说要降到6.8万,单价直降1万,打了88折。
并且案场都推出了砸金蛋、带看激励、认购激励等各种活动,可以说这是北京新房市场这么多年来:
从未有过的“盛况”。
如今,随着二手房估值的全面回调,市场上涌现出大量“优惠力度超过新房”的低价二手房。
如果二手房“以价换量”的成交模式,还迟迟得不到改善,新房的溢价越来越高,那迎来全面降价是迟早的。
目前北京市场上,几乎90%以上的新房项目,都已经失去了买入逻辑。
若不看板块发展成熟度和价格安全边际,仍按以往“买新不买旧”的观点无脑入手,注定要被撞的头破血流。
期房的品质要看开发商的良心,还没交房前谁也不知道品质如何,那目前衡量新房是否值得买入的标准:
一定是地段为首,价格为王。
要么项目地段优越,周边有核心产业区或强学区作为房价的有力支撑,不愁后续无人接盘的区域。
要么地段和产品不错,价格优惠力度又足够大,买入有足够厚的价格安全垫支撑。
如果二者都没有,宁愿放过,也不要错杀。
最后,想要了解北京新房项目和价格优惠的读者,可以添加我们新房咨询师的微信,详细咨询。
找谁买房都一样,至少我们会给予客观分析和购买建议,也一直坚守着底线,不带烂盘不恰烂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