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项目】大路街道新房村:百年古街“龙门溪”农文旅发展项目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19 | 时间:2024-03-26 01:01:49编
者
按
为生动反映我区各村(社区)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成效,展示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村社实践,区委组织部在全区组织开展了优秀“书记项目”评选活动。经逐级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2023年璧山区村(社区)党组织优秀“书记项目”案例已火热“出炉”。现通过“璧山先锋”微信公众号进行推介,供大家学习借鉴。

项目背景
大路街道新房村龙门溪位于璧山区北部,历史悠久。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龙门溪大桥横跨龙门溪老街,是入选重庆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录的建筑。随着原龙门溪公社并乡,再到后来的撤乡并镇,旧时熙来攘往的龙门溪渐渐没落。为让“百年古街”再焕“新生机”,新房村“两委”充分挖掘龙门溪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高标准编制旅游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推动龙门溪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古村环境“靓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历史文化“活起来”。
具体做法
(一)从实从细论证规划,绘就龙门溪空间蓝图。注重群众参与。依托三级院坝会、民情茶馆等平台,围绕龙门溪怎么打造、如何管理等内容,定期开展“发展龙门溪我来说”活动,征求并吸纳了恢复“农村乡场”、开办民俗活动等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强化专业支撑。邀请专业团队实地考察,在坚持村庄建设与产业发展并举、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基础上,结合龙门溪实际出台规划建设方案,合理布局核心游览区、农事体验区、古道青板休闲区等功能区域,确保各项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坚持集体决策。组织党员、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等对龙门溪发展总体规划进行民主讨论和科学分析,集体研讨后确定了“农文旅+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村委会+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推动龙门溪项目建设。
(二)抓牢抓好项目建设,重塑龙门溪魅力画卷。完善基础设施。扎实推进硬件设施建设,整合“一事一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先后完成道路硬化、污水管网改造、路灯安装等基础工程,并建设了青石板人行道、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改善人居环境。结合资源特色和整体设计,在游玩沿线及周边区域种植樱花、三角梅、满天星等景观植物,并将改善人居环境、垃圾处理等纳入“积分制”,推动村民自觉管护环境,形成了“一路一风景,一步一陶然”的乡村美景。加强古物保护。聚焦微改造、精提升,按照“修旧如旧”原则,采用原有的石砖、梁木、瓦片等材料对古建筑、古民居进行修缮改造,最大限度保留村庄古风古貌,让游客来了村里“有看头”“有转头”。
(三)用心用情发展产业,书写龙门溪振兴答卷。打造休闲商旅。充分利用收储的闲置农房进行招商引资,引进社会资本共同打造了龙溪茶馆、龙溪酒馆、民宿、自助烧烤等商旅服务场地,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深挖农旅潜力。立足本土特色资源,围绕传统耕作、手工艺、食品制作等内容,推出了蔬果采摘、插秧、竹编、豆腐制作、酸菜腌制等“沉浸式”农业活动体验项目,提升龙门溪吸引力。根植古村文化。走村串户追溯历史文化,结合田野调查整理挖掘龙门溪历史传说、龙门溪大桥建设背景、评书等文化内涵,打造了评书赏析、“农村乡场”等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新奇独特、互动感强的文化体验。
取得成效
(一)古村蝶变焕新颜。在全体党员群众的合力推动下,龙门溪改造房屋12栋,铺设青石板300余平方米,安装路灯50余盏,种植绿植灌木100余株、1200余平方米,新建小型污水处理站1座,新铺污水处理管道700余米,基础设施不断完备、人居环境更加整洁,宜居乡村雏形初现。
(二)村民增收鼓腰包。自该项目启动以来,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7万元,42名村民通过创办民宿、务工等方式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红豆花、水豆豉、风吹萝卜干等传统土特产销售渠道不断拓宽,村民的口袋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三)历史文化活起来。新房村在发扬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上同向发力,评书赏析、农耕体验、民俗活动等丰富的旅游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打卡体验,1座古桥、2颗古树被更好地保护利用,评书等非遗文化被更好宣传发扬,龙门溪乡政府原食堂、原电影院等地标文化被陆续盘活,“沉睡”的历史文化遗产焕发了时代新风貌。
经验启示
(一)培育业态“大树”。持续拓展“特”“优”战略,聚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从同质化严重的传统农家乐向多业态、长链条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转变,才能提升乡村旅游的“推力”。新房村将厚植龙门溪资源优势,突破单一产品或项目范畴,唱好直播带货、资产经营、观光农业等“多簧戏”。紧密联动大路街道康养规划,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绿色生态产业、商贸休闲产业等新型业态,推动乡村农业功能向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多功能拓展,以期满足游客观光、研学、康养等多种需求。
(二)绽放文化“繁花”。文化作为龙门溪农文旅发展的“基本盘”和“动力源”,新房村将继续深刻挖掘“龙门溪”历史,讲好“龙门溪”故事,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同时做好传统文化创新的文章,聚合本土艺术家、创意团队艺术机构等专业力量创作龙门溪原创歌舞、原创诗集,将龙门溪历史文化内容、符号、故事进行艺术再造和时尚化表达。创办村庄摄影、美术写生基地,用镜头和画笔定格兼具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魅力龙门溪,带来更多现代的、年轻人喜欢的特色文化。
(三)结成振兴“硕果”。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伴随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快速普及,乡村旅游营销手段更加多元,新房村将充分利用短视频及直播的形式推介龙门溪,全力发挥“梁班长”等本地明星及“网络大V”的带头作用,为当地旅游带来人流量,注入消费新活力。“人流量”大起来,“人留量”才会多起来,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将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回归乡村、扎根基层,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助力龙门溪村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