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即将见底,准备迎接新一轮上涨周期!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28 | 时间:2024-03-26 12:59:57长期以来,房产,作为普通人所能接触到的最大宗的商品,因其价格长期高企,让不少人望房兴叹!
后来,房价终于开始下降了。
有些人,满眼都是泡沫,满嘴都是虚高,巴不得房价腰斩再膝盖斩。
有些人,则忧心忡忡,知道再继续下去,要出大问题的。
问题的表象,跟真相之间,永远隔着一条鸿沟。
真相是,房价继续下降,买不起房的人不会减少,反而可能继续增加。
因为,房价的背后,不仅是房地产,也不仅是占据GDP 20%左右的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还关系到整个消费市场,关系整个内需。
现在房价是降了,看看有多少人的收入下降?多少人丢掉了饭碗?多少人不敢消费了?多少人明明需要,也不敢轻易买房了?
站在2024年的今天,有多少人不希望房价再下降?
那就要看有多少人手上持有有效房产,即城市中的商品房。
这部分群体在中国占有多大基数,从目前大中城市的存量房数据可见一斑;
从每年十万亿平方米以上的成交规模可知一二。
打算买房的,或者已经卖掉想要再买的,还有已经抛掉套现的,通常只有这部分群体希望房价继续降低。
这样一来,自己或可以低价买入,或者至少证明自己当初的抛售行为多么的明智。
本轮房价的持续下跌,已经直接或间接对各类群体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01
直接层面,有三类:
一是城市有房一族,或者说多套房产持有者,家庭核心资产遭遇闷头棍,且流动性几近枯竭。
二是已经降价亏本抛售出去的,筹码已经交了出去,亏损掉的资金成了永久的沉没成本.
即,亏损已经没有挽回的可能。当然,这类人群后续是希望房价继续下跌的。
三是房地产从业人员。这个群体相当广泛。
房价持续下跌,流动性渐近枯竭,房地产投资规模大幅下降,房地产公司从业人员不仅经历了降薪,还不得不面对一轮又一轮的裁员。
而房产经纪人数量,也较高峰期大幅缩减。大批中介门店关闭,房产中介被迫转行。
与之相关的,建筑行业,同样不能独善其身。
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从工程机械、水泥建材、钢铁、玻璃、园林,到家具、家电、装修、五金等各行各业,无一不受到楼市低迷的波及。
02
间接层面,同样有三类群体,而且也是最具影响力的。
一是地方ZF。
显然,任何市场,都是买涨不买跌。
房价的快速下行,市场失去大批潜在购买力,刚性需求也纷纷转为观望,交易量陷入低迷。
房企面临巨大的去化压力,不得不大幅打折促销,还随时面临暴雷的危险。
拿地的动力和能力均大受影响。
这让土地市场失去活力,地方债和城投债,在得不到土地市场持续输血的情况下,面临的压力不亚于部分房企。
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
一边是房企投资放缓,债务违约不断,一边是社融规模递减,居民贷款意愿低迷,提前还贷倾向明显。
造成了有钱放不出去的窘境。
也就是,想将贷款投放到居民消费领域,无奈别人不愿接招,想借钱的房企,又不放心给。
银行利润下降,坏账率升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裁员、降薪亦不可避免。
三是整个消费市场领域。
房价降,降的不单是房子的售价,降低的是整个富人和中产群体的核心家庭资产规模。
7成以上居民家庭财富中,绝对核心资产便是房子。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降价造成的亏空首付现象、净资产归零现象,疤痕效应难以修复,负面的长尾效应非常显著。
家庭核心资产缩水,财务支出势必做出必要调整。教育、钢琴、名表、汽车等等大额消费,不可避免受到抑制。
在开源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越来越多中产家庭选择节流。
消费降级成为一个连环。
就好比一支军队,其核心战力受到攻击,损失惨重,这时候不可能指望其再去攻城略地,整体的核心任务变成了退守。
03
事实上,普罗大众希望房价涨还是跌,都不会对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
关键还是要看,操盘手,是希望涨还是希望跌。
而不论从任何角度来看,操盘手的目的,从来都是希望房价稳稳地、缓慢地增长,而从未希望房价要大幅下跌。
为什么在本世纪前二十年,不断调控,都没能抑制房价上涨呢?
本质上,还是因为,彼时,调控的目的只想控制房价过快上涨,而从未想过让上涨停止或转跌。
那为什么两年来,市场的表现仍是跌跌不休呢?
一方面,本轮持续两年的救市,本意上只是想求一个稳字,只是想托而不举。
但事实证明,托而不举的难度是远大于烹小鲜的。
因为市场的情绪并非线性,市场的惯性无比强大。
而我们的救市策略则偏于保守,挤牙膏的剂量,总是小于市场的需求量。
地方在执行和推进上,不求建功,但求无过的现象不在少数。
这样使得下降的势能不断累积,进而形成一股非常强大的惯性力。
以至于眼下,只有强力的超常规刺激,才能扭转乾坤。
光靠喊两句口号,市场连站起来听的意愿都没有了。
另一方面,受制于国际金融环境,很多决策不得不折中,金融政策不得不保持克制。
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了一个底线,即对房地产的下限容忍度较高。
而当下,这个底线也面临较大的压力。
面对普遍三成以上、部分接近腰斩的跌幅,法拍房数量快速堆积,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任务艰巨。
实践证明,要想稳住房地产市场,托而不举无法精准实现,只剩下涨价这条路径。
而就在几天前,高层会议强调了房地产的经济支柱地位,提出要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政策,系统谋划相关支持政策,有效激发潜在需求。
而激活潜在需求,光靠三大工程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培育涨价预期,否则潜在需求者又怎么肯轻易入市。
这一次,将房地产救市提升到一个新高度,除了取消限购、降低利率和税费、优化贷款准入条件等常规操作之外,或许有望见到创新性超常规救市举措的出台。
在上下联动机制下,借着这股小阳春的暖风,楼市或将尽快完成筑底,实现企稳回升,进入新一轮周期。
全文完。
欢迎关注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