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楼市出现“拐点”?楼市两大走向清晰起来,高层和老旧小区尴尬了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42 | 时间:2024-04-09 19:55:51

真是难得,楼市下行调整这么久,终于等来一个“良性信号”。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3月份,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27%,同比上涨0.82%。

而在2月份时,这一数据还是环比上涨0.14%,同比上涨0.57%,其中同比涨幅正在扩大。

具体到城市上,在2月份有40个城市环比上涨,38个城市环比下跌;3月份,43个城市环比上涨,35个城市环比下跌。

从这两个月的数据来看,新房的势头越来越好,如果4月的数据也在变好,意味着新房进入一个新阶段,可相比之下,二手房的行情却截然相反。

根据数据,3月份,二手房环比下跌0.56%,同比下跌4.8%,与2月的数据相比,降幅还在扩大,可以这么说,二手房在以价换量的路上越走越远,想拉都拉不住。

那么新房和二手房的差距为什么会这么大呢?

第一个原因,正常情况下,二手房的价格本就该比新房便宜。

一般来说,这个价格差的合理区间在8~10%之间,3月份里,新房均价为16311元/平方米,二手房均价为15088元/平方米,相差8.6%,所以从整体来看,房价上存在差距是很正常。

当然,从去年开始,很多城市出现了倒挂,也就是新房价格比周边二手房价格更低,比如最近特别火的上海楼盘“中海·顺昌玖里”,开盘均价17.2万/平方米,比周边二手房低了20%,这种情况,自然遭到疯抢。

第二个原因,随着市场格局发生改变以及中央的定调,现在市面上相当大一部分二手房与新房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过去,我们城镇化速度快,为了在短时间内解决大量新市民的居住问题,我们需要超高层,也需要“7090政策”里规定的90平以下房屋户型占比超70%。

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城镇化脚步放缓,没有那么多新市民,可市面上小户型的普通商品房多的是,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变。与此同时,各市开发强度也并不是特别高,都存在大量未开发土地,现在的我们,还需要建设高密度的高层住宅小区吗?对大多数城市来说是没必要的。

此外还有时间这把杀猪刀,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的环境、房子的户型和外立面、早晚会老化和过时,就像现在这些房龄超20年的老旧小区一样。

以上是市场格局的变化,此外还有国家定调,一是大力建设小户型保障房,用它来解决刚需,并用商品房满足多样化改善需求,二是开辟好房子赛道。目前很多城市都有了具体的动作,比如高溢价的好地块、解除“7090政策”的限制、调整容积率等等。

综上所述,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不再是高层的天下,而是多层住宅的天下,就算高一些,恐怕也只有十多层。先知先觉的人,意识到现在手里的商品房在未来会越来越“憋屈”,所以趁购房者还没反应过来,以低价也要卖掉。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楼市的两大走向也就清晰了。

第一,小户型老旧小区和高层变得很尴尬。

最大的原因,其实就是上面讲到的市场格局以及国家定调,这里就不细说了,第二个原因是与配售型保障房之间的竞争。

这里拿青岛的第一个配售型保障房来说:

最大户型95平,价格是周边商品房价格的1/3~1/2之间,而且配套很完善,靠近地铁口,15分钟生活圈覆盖幼儿园10个,中小学8个,综合医院2个,还有农贸市场和商场。

假设该项目旁边有一个较大的商品房项目,一二期已经交付,存在95平、115平和135平三种户型。

如果你符合申购保障房项目的条件,你会去买二手商品房还是优先选择申购这批保障房呢?对工薪收入家庭而言,答案很明确,不论怎样都要去试一试。

所以说,虽然说保障房要实施封闭管理,看起来和商品房不会相互干预的,但怎么可能完全不受影响呢?

这里提醒一下,不同配售型保障房项目,面积差距很大,比如福州的第一批最大户型只有75平,具体的户型,还是要以实际项目为准。

第二个走向,改善住宅变得更香。

城镇家庭住房拥有率相当高,对他们而言,改善住房条件算是人生的目标之一,所以改善品质的住宅变得更吃香,什么样才算是改善呢?

通俗来讲,面积更大、质量更好、服务更好、容积率更小、配套更完善,这其中最起码要有面积和配套这两样,而质量和服务,住建部提出: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谁就能有发展,谁就能有未来。所以对开发商而言,这两点是自己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基础条件之一。

最后,有不少人对高层抱有拆迁的希望,但我想说,希望十分渺茫。

现在的老旧小区拆得多吗?并不多,主要以改造为主,就算那些位于核心地段具有较大商业价值的老旧小区,同样以改为主,拆得没有多少。

反过来看看高层住宅,补偿更多,难度更大,地段也没有多大优势,难道拆迁会比老旧小区更容易吗?断然不会,或许只有到了危房没法住人的地步,才会走到拆除这一步,可真到这个时候,人说不定都不在了。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