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楼市|鸿图
一边是瑞银看多中国房地产未来,一边是穆迪下调了万科信用评级。
看似矛盾的硬币两面,其实透视出资本市场在房地产博弈上进入临界点。
相比于过去,现在不是全部唱衰,这够好了!
一般意义上,这揭示了投资界的一个事实,关于房地产的分歧正在日渐缩小。
基本可以这样理解,下调评级是暂时的,看多未来才是长期的。
或因如此,房地产的曙光正在乍现。
必须承认,资本市场的眼光是锐利的,尤其是国际投资界。4月26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的信用评级,由Ba1下调至Ba3。第一级已经够呛了,还是第三级。显然,这个穆迪才不会按照万科的节奏出牌。随后4月27日,万科回应,对于穆迪所做出的决定,公司表示坚决反对,希望穆迪能够准确评估和反映公司情况,维护市场稳定。万科这样的喊话,不能说不够力度,但放在国际投控界来看,就像一个拳头砸向棉花球一样,软弱无力,令人扼腕。上周末,国际投资界的另一个巨头瑞银突然一改过往的腔调,罕见唱多中国房地产市场,引发中国地产股山河一片红。
曾在2021年1月勇敢下调恒大评级至卖出的瑞银地产首席林镇鸿(John Lam),已转向看多中国房地产商。理由有三:3)供给减少供需可能在明年反转等因素的支撑下,2025年地产供需将会到历史平均水平,在21个主要城市土储较重的地产公司股票将上涨。瑞银分析师还认为,中国房地产问题会在未来2年内缓解。人家也给出了三个对未来的预期判断。
无独有偶,瑞银之外,研究机构高博团队同样看多中国房地产后市。最近高博也发布了一个研究报告,认为当前中国的情况跟韩国1997年的时候更相似,不管是人均GDP、人口趋势还是城镇化水平。韩国楼市1997年后的走势是:经过三年的低迷,不但重新复苏还不断创新高。韩国和日本楼市最大的不同就是:是否透支需求。高博团队认为:中国楼市和韩国当时的楼市都没有透支需求。具体的表现如下:3、二手房市场以价换量热度不减,说明需求没有被透支;4、超额库存可能并不存在,实际情况没有大家想得严重。事实上,早在去年底,高博团队就认为中国房地产已经明显超调。这个观点,比经济学家任泽平的“超调观”还早。前不久,经济学家任泽平再发评论称,房地产也明显超调,房子卖不动,企业不拿地,连万科如此稳健的房企流动性都出现问题。以深圳为例,在许多项目销售遇阻,房价卷到8年前时,不少项目同样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
老傅最近走访了不少项目,明显感觉到售楼处现场氛围与去年相比,热闹了许多。
现场销售人员也坦言,虽然最后成交还有限,但咨询看房客众多,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
某项目负责人告诉老傅,市场现在就是最后1百米的事情!
这个最后一百米,就是信心!不过,新房市场表现疲软,但二手房层面最近表现却异军突起,十分活跃,成交量不断放大,屡创新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二手房市场才是楼市的根本市场,它起来了,是为此后新房市场的崛起,铺垫厚重的基石。或许已经意识到房地产的严竣形势,最近一段时间来,各种松绑政策和利好消息,纷纷出台并陆续发酵。包括但不限于:认房不认贷
利率下调到3字头
公积金放宽额度
购房资格认定大幅放宽
夫妻离异不再限定购房时间
部分城市取消限购现在,具有指标意义的四大一线城市,只差最后一个大招还没使出,什么大招?这就是:
全面取消限购!你别说,还真有这个可能!最近包括长沙南京成都等强二线城市都全面取消了限购,四大一线城市是否会跟进?最新传闻是,深圳或于近期优化限购政策,有关方面也给予了积极的正面回应。
至于具体是什么优化政策,之前的传闻是,“五一”之后将取消除福田、南山之外区域的限购政策,同时改5年增值税为3年。老傅认为,全面取消限购这样的大招也是市场的呼声所在,或是早晚的事情。4月28日,《深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2023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为1779.01万人,创历史新高。比上年末增加12.83万人,同比增长0.73%,增量位居北上广深之首。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