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还有最后一轮周期?! | 房叔说No.890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56 | 时间:2024-05-05 08:39:37
4月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楼市小阳春”结束。然而,无论是土地市场、新房楼市还是二手市场,3-4月都不能算“暖洋洋”。
土拍,未科低碳地块0溢价由建发低调拿下,钱二六堡地块搁置。
新房方面,国际庄和云城不止一盘降价,降幅不小甚至还生龃龉,近郊刚需、刚改指标板块价格的失守,也意味着新房楼市的调整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对此,许多人会归因于二手倒挂的消失甚至破发,抢了新房蛋糕。
那就再看看二手方面,截至4.30,7805套成交,走完网签流程差不多整个月8000出头的成交量,和3月基本持平,跌涨比依旧维持在3.14新政后的20:1,一言以蔽之,在旺季大幅以价换量才勉强合格的平均月成交成绩。
▲4.30、数据来自手边买房小程序
阿汪阿星,半斤八两。总结,除了热点盘,全市场上中下游都在以价换量,且只是深度调整的开始,类比而言,去年10.26新政相当于前菜,今年3.14新政后,才开始吃正餐。
网上包括后台尽是“比高点跌150w”、“200w”、“老破小腰斩”的哀嚎,才开始狠跌就麻了。
麻到了什么程度?悲观到“房地产终局已至”、“最后一轮周期”、“城市化定型”的程度,表现为“卖了租一生”、“剩一套住到养老”、“赶紧变现逃”的论调与日激增。
今日推文,便聊聊这个有趣的话题,现在是楼市最后一轮周期吗?
新房二手,交流资讯,胡侃吐槽
扫码加入组织,和自己人聊聊~


如果是人口流出、全无产业和特色经济(阿那亚、宁德等)又老龄化逐年加重的三、四线城市,纵观发达国家碾过的车辙,再看逻辑、数据的基本趋势,对。
笔者不会说“县城凋敝、三四线人口向大城市集中”这种片儿汤话,也不会说“不要一提房地产,大家就觉得没有底,我国还有1.9亿农民工还没有在城市购房”。
前者,只要少子老龄化开始,100年这句话都成立;后者,完全混淆“需求”和“有效需求”。
不要回避问题,本轮楼市调整不是08、1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小周期,是房地产大周期碰上宏观经济的康波下行——
▲经济四层嵌套周期
说人话,外向经济来到瓶颈,“投资驱动、地租经济”的问题久不直面,积重难返,模式和驱动方向要深度调整,户籍、税制、金融、考评制度全得完善。
现在的阶段,名为死一大半保剩下的核心城市,且是不要崩,而不是不会跌。
于是我们聚焦杭州这种级别的强二线以及一线,全中国至少20个在保的千万级人口城市,现在是楼市最后一轮周期吗?
就以杭州举例,笔者的答案是“至少还有一轮”。

▲城北体育公园-拍摄by辉
关于这个问题,近乎于问“杭州的房子和小区从此就长这样了,不会再变了,放大点说,杭州这座城市的居住区风貌到此为止?”
当然不会,至少还有一轮。有此结论,关键在“密度”二字。
什么意思?即从居住需求到产品形态再放大到城市风貌,定型的“型”,在于密度,目前中国城市高密模式的形态,远还没有惠及大多数人。
从三方面说,模式、供应、需求。
模式,“住房双轨制”,从增量转化到存量,一大批房企转代建、政府的重大职能是做保障房,提供给辛苦的农民工兄弟和低收入普罗大众;
而商品房轨道,房企想活,做好房子,目前是初级阶段,拿核心地块+大面积,狭隘了“好房子”的定义,迎合解限的需求和短期避险搏倒挂的心态,但是不可持续,因为年年要买房的富人和做得出拿得到的核心区土地有限。
保障轨管“刚需和长租”,商品轨除了“卖富人的地段豪宅”,中间层得到持续的极大进步的居住体验改善是关键,有效需求就这么多,杭州二十多个新城,规划上的那些红色的、棕色的块块看看得了,产业的关键从来不是产业地多不多,也没那么多商用地真有商;
于是要卖得动地、要控制总价卖得动房、撑得起整个城市的骨架,土地密度一定降,让100户人家摞起来周边是鬼城,不如降高度打散而剩下的地做公园、学校、文化馆。
随着从远郊到近郊再到主城90%没倒挂而愈发难卖,越远越要自救,降密度,这是可以预见的。

▲杭州中心-by辉
换言之,钱花树和皮上了,平面思考是0。今日所见的公建化立面,已经接轨国际了,只不过是接轨国际产业园。
四面铝板+玻璃,大板楼盒子底层架空总平面插筷子,楼之间种树中心放个游泳池,再画两条景观轴,做好了。
仅论住区的空间形态,在欧洲,战后住宅,在苏联,赫鲁晓夫楼的居民社区,在日本叫“团地住宅”,这是一个“以效率为导向”,把城市化人口快速装进“居住机器”的中间态,只不过我们发展晚,材料更新了;
▲柯布西耶-现代主义城市居住单元的最小原型
如今,“效率”下来了,因为城市化人口的有效需求增量看得见到顶了,此时就要把人“放下来”,把“人与社区、城市”的互动频次加上去,让人接触地面、底商,产生更多交流,去产生消费。
简单说,如果我家就3楼两个单元,楼下公园商超篮球场,我就可能认识邻居,随时可以去楼下买个水果遛个狗带个娃;我家住23楼,我只想点外卖。
城市是座巨大、精密的机器,规训着其中每一个零件。
供应的明天,在洋房、在低密、在小型社区住宅,这是城市化阶段和消费为主导的经济方式决定的。
▲西溪湿地-by辉
中间层要改善,则无非是卖高层去多层,从板楼到洋房,从洋房到墅居,去稀缺的产品,一轮一轮,城市蔓延、降高度、群落化。
▲丽水新模式出让地块及强排方案
16亩地用30%的地面面积盖一幢把人摞起来办一张大证,换成16亩地用80%给房子20%给道路,半亩一户办32张证,变成一个社区,即限塾令淘汰,让“居住方式的一户建化”。
▲历年限塾令

▲东京航拍 by pixabay
对地面来说,房子贴房子是高密的,但对一户人家来说,有天有地有院子,是低密生活,扪心自问,同样一平米,谁不想要后者呢?
▲普通市民住“一户建”不该是梦想
这其中蕴含的巨量“需求”,便是下一轮,从“钢筋混凝土鸽子笼山顶洞人”走向“更可感重交互的社区居住生活”的最稳定基底。
▲郭庄码头-by 辉
周期,是一个颇具欺骗性的词汇,它总是引导人们天然片面地关注“量、价”数字上的变化,忽略“本质、观念”的巨大迭代,让人误以为从市场底到市场峰,高价格的表现主体,依然遵循同一种市场逻辑,然而轻舟已过万重山,贵的根本不是同一种市场、同一类房子、同一代人的预期。
从蛹到蝶,变了态了。
今日越难,倒逼反思就越深,方生方死之后,从“房子装人”到“人需要好房子”,注定还会有一轮更成熟、更健康的看待“城市、居住与房子”的新周期。
新房二手,交流资讯,胡侃吐槽
扫码加入组织,和自己人聊聊~
插图/摘自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
楼盘名 | 面积 | |||
良渚 | 锦海棠 | 123-139 | 31200 | 5.7 |
金沙湖 | 御湖境 | 139 | 38197 | 5.5 |
湖墅 | 颂映传麒府 | 205 | 55000 | 5.5 |
2024杭州楼盘图(5月版) |
![]() |
赢取条件:留言,且被移入精选、点赞数超过5 请加房叔个人微信hangzhoufangshu10获取 |
PS:更多往期回顾可进入房叔公众号后台,点击、右上角搜索键(放大镜),搜索楼盘名,或相关词条
点个在看,让房叔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