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瑜伽馆之争:从线上到健身房
作者:admin | 分类:装修建材 | 浏览:41 | 时间:2024-05-15 22:03:44瑜伽创业项目的战场已经从线上转移到了线下,这意味着他们必须与瑜伽工作室、健身房瑜伽课程等传统力量竞争。 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又准备了什么招数呢?
如果你是一名瑜伽爱好者,在刚刚过去的九月你可能已经闻到了一些不寻常的味道。
9月中旬,自行车工作室Space Cycle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店开业。 这个来自台湾的品牌首先经营了一家瑜伽馆——Space Yoga。 因此,其三里屯骑行工作室还开设了瑜伽课程。 十多天后,Wake Yoga庆祝成立一周年,在北京百子湾开设了首家线下店。 几乎与此同时, Yoga也宣布门店数量已突破50家。
如此密集的开店并非偶然。 无论是线上赚钱起家的Wake Yoga,还是漂洋过海试水内地市场的Space Cycle,还是正在密集扩张的 Yoga,开店都将成为一种趋势。还很长一段时间。 这些品牌的使命至关重要。
线下瑜伽馆之争已经悄然打响。
长处和短处
太空单车总经理赵彦杰向懒熊体育介绍了欧美健身行业的三大趋势:一方面是低端或小型健身房,成本极低,可复制性强,扩张迅速;另一方面是低端或小型健身房,成本极低,可复制性强,扩张速度快; 另一边是精品工作室或高端健身房; 与这两种流行类型的健身房不同,介于两者之间的综合健身房正在迅速倒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国内的瑜伽场地也呈现出这样的势头。 像 Yoga这样的小型连锁店很快被复制,而Wake Yoga和Space Cycle分别走的是轻奢场地和精品工作室的路线。
从数量上来说,在10个城市拥有50家门店的 Yoga无疑占据上风。
▲ 北京 Yoga店示意图。
从线下开始, Yoga的单店面积在100-300平米左右,投资在15万-20万之间。 这种轻模式让 Yoga在半年内迅速扩张。 现有门店中, Yoga总部直营或直营门店8家,绝大多数为100%加盟商持股的门店。 这些加盟商每年需要向总部缴纳一定的管理费。
对于单个门店来说,除了租金、装修等一次性投入外,还有店长、店员的人力成本,以及导师每小时120元的班费和补贴。 “单店投资成本4-6个月即可收回,单店每个月都能赚钱。”橙色瑜伽创始人张文龙告诉懒熊体育。 “北京平均有75名会员可以撑起一家门店,现在单店平均有100多名会员。”
目前,橙色瑜伽付费用户已超过3000人,平均每天有200-300人进场练习。 根据各店地理位置和投资成本的不同,年卡价格在2999元至6999元不等,100次副卡价格也在6800元至8800元不等。
不过,张文龙表示,现阶段, Yoga更大力推广储值卡模式。 对于用户来说,这种卡没有时间限制,不像季卡,必须在一个季度内使用。 另外,与年卡不同的是,储值卡可以在每个商店使用。 Yoga每张储值卡收取10%的佣金,从而增加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 Yoga 用户正在练习。
以量取胜的橙色瑜伽的目标也相当明确。 “我们现在需要快速抢占核心区域,实体店还是和区位密切相关。 我们开店是有成本的,别人就会进来,现在是开店增加数量和影响力。 起来吧。”张文龙说道。
从用户数量来看,以在线应用起家的 Wake Yoga 是无可争议的领先者。 一年前以来瑜伽馆装修效果,Wake Yoga的用户稳步增长至近200万,其中约一半来自一线城市。 无论是100多部高清瑜伽教学视频,还是与直播平台花椒的合作,Wake Yoga都希望在前期吸引尽可能多的流量。
显然,Wake Yoga已经成功跨过了引流的第一道坎。 如何变现,最大化发挥流量优势,是Wake Yoga创始人熊明军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大多数线上产品都会寻求通过电商渠道变现,但熊明军并不愿意轻易尝试。 “直到至少有 10 到 2000 万用户,可能要到未来一两年,我们才会考虑电子商务。” 他用keep作为例子。 即便他拥有超过5000万用户,但keep的电商月收入也只有100万元以上。
因此,吸引线上用户来到线下场所,成为Wake Yoga的自然之举。 “从目前的效果来看,线上引流的效果非常好。”Wake Yoga事业部总经理徐周表示。 第一家店开业10天,收入就超过10万元,其中一半来自线上用户。 这家店的成本回收周期也在一年左右。
但熊明军并不满足于此。 他希望精心打造的App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我们的下一家店将是一家互联网商店,可以在线进入、预订、支付、扫码,就像一个超级大猩猩或乐厨形式的瑜伽馆。”熊明军还向蓝雄体育展示了Wake Yoga App。
▲Wake Yoga今年希望与200家北京企业签约。
放弃传统的年卡方式,改为在线充值,根据次数扣钱,这就是威克智能瑜伽馆未来要做的事情。 “假设一节课100元,每周上3次,每人一年1.5万元,年卡只要1万元。” 熊明军认为,新方式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收入,“但这取决于我们的运营能力、师资力量和经验。”
在他的计划中,第一个500平方米的智慧场馆将于明年上半年推出。 “装修完全是高科技,投影都是为了教学。 一旦你去那里,它只是一个密码。 有一名店长,但没有销售人员。 整个流程精简,如果做得好,应该能瞬间发酵。”在北京设立3家直营店,在上海、广州、深圳设立1家之后,Wake Yoga将开放特许经营。
但资本和未来市场反应才是他担心的。 “资本很谨慎,认可我们线上的东西,但线下的人还是更多地观望。”
与 Yoga和Wake Yoga相比,Space Cycle的瑜伽课程更具国际风味。 “我想把瑜伽带到中国社会。我觉得这个概念在中国社会还不太被理解。美国更前卫。我希望把很多国际资源带到另一个社会。”曾在《Duo》中说道。现任一家国际音乐公司高管的 Space Cycle 创始人马修 () 表示。
在位于三里屯的工作室,Space Cycle每天提供3-4节瑜伽课程,用户可以在北京最繁华的商圈享受独特的核心流程。
起家于台湾的Space Yoga已连续六年盈利,但尚未与Space Cycle一起进入大陆市场。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太空瑜伽也考虑过进军内地市场,但瑜伽本身可能没有特别好的利润空间和可扩展性。10年后,内地瑜伽市场也将竞争激烈。”赵彦杰说。
虽然表示,目前还没有在中国独立开设Space Yoga的计划,但将瑜伽课程融入Space Cycle仍算得上是一次尝试。 “太空瑜伽可能仍会进入中国,但可能仍会走yogi(瑜伽练习)路线。”赵彦杰告诉懒熊体育。
在这种竞争态势下,课程体系和教练成为各方激烈争夺的焦点,高素质的瑜伽教练也成为热门。
拥有10年经验的太空瑜伽在这方面优势明显,目前已提供超过1000名瑜伽教练。 “我们的课程是我们自己开发的,瑜伽部分已经有一些做得很好了。”赵艳杰说。
同样,Wake Yoga也将教练视为一大竞争力。 1000余名签约老师分布于各大城市,为用户提供产后瑜伽、减肥塑身等不同功能的课程。
徐周介绍,作为线下收入的重要来源,Wake Yoga的培训体系打破了传统瑜伽工作室门派,累计培训了数十名教练。 其中,20天以上的零基础培训费用在9000多元,五天的研修班费用在3000-4000元。
但相比其他项目,瑜伽教练的培训难度更大。 赵彦杰透露,Space原本对教练没有要求瑜伽馆装修效果,但后来发现两个月内无法培养瑜伽教练。
对于连锁品牌 Yoga来说,如何在快速扩张的情况下保持服务标准、统一教学体系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的老师需要接受两个月的培训才能派到店里。”张文龙透露。 A轮融资后,橙色瑜伽将收购一家拥有多年经验的瑜伽教学培训机构,并重点签约优秀师资。 “这个行业过去没有特别大规模的培训机构,未来肯定会出现师资竞争。”
目前,橙色瑜伽已累计培训教练约40名。 “有基础知识的教练是免费的,但需要自愿去店里练习。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是要收费的。”张文龙说。
对手和帮手
在线瑜伽产品中,目前能与Wake Yoga竞争的是成立4年的Daily Yoga。 据齐鲁晚报报道,目前日常瑜伽用户已超过3000万。 凭借流量优势,每日瑜伽的收入来源分为三部分:付费视频课程、线上瑜伽商城和线下企业课程。
不过,在1月份完成1000万元Pre-A轮融资后,每日瑜伽并没有什么大动作。 相比之下,后起之秀 Wake Yoga 进驻场馆的举动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 熊明军谨慎表示,到2017年,Wake Yoga用户数量将突破2000万。
目前,当互联网团队进军线下场馆时,传统瑜伽馆首当其冲。 缺乏互联网思维和流量入口的传统瑜伽馆与其打架,更愿意寻求合作。 梵瑜伽和橙瑜伽一起开设了培训班。
静之禅热瑜伽也选择拥抱唤醒瑜伽。 作为一家拥有7家门店的老牌瑜伽工作室,静之禅在热瑜伽领域有着Wake Yoga无法比拟的优势。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不碰热瑜伽。”熊明军说。 未来他还会和景之禅合作。 Wake Yoga提供场地、资金,并获取对方用户数据,而静之禅则输出服务。 分享线上流量,“A轮结束后,我们会想关闭一些瑜伽馆。”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某一领域具有技术和教学优势的瑜伽场馆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够拥有更大的筹码。 毕竟,互联网球队没有办法完全取代传统场馆多年来积累的教学训练体系和声誉。
▲唤醒瑜伽一周年纪念。
对于传统健身房来说,这些新开业的瑜伽馆会抢走不少用户。 距离Wake Yoga百子湾店不远,有一家传统的健身房。 “这些健身房培养了公众对瑜伽的认识,”徐周说。 目前,不少用户已经开始转向Wake Yoga进行练习。
相比健身创业项目中的瑜伽课,熊明军认为自己在细分方面做得更好,“超级猩猩、乐客也有瑜伽课,Keep也有瑜伽课。我们只是垂直做瑜伽,把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做到最好。”至少对我来说,会有市场份额。”
如果单独比较Wake Yoga和 Yoga,各自的优缺点就更加明显了。 橙色瑜伽以数量取胜。 如果能在短期内迅速占领核心区域,将大大提高后来者的进入门槛。 但一方面,橙色瑜伽缺乏足够有效的引流手段。 另一方面,瑜伽老师开店的模式使得教学质量难以把控。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天冷了,员工们穿着T恤,在社区里发传单。”瑜伽教育培训系统负责人李琪琪说。 她放弃了自己开了多年的瑜伽馆,转投到了这个创业团队。
Wake Yoga第一家店位置稍显偏僻,但还是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这与其拥有数百万用户的在线优势密不可分。 但同时,Wake Yoga各家瑜伽馆模式沉重,缺乏场地运营经验。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互联网概念店问世后能否瞬间引爆市场。”熊明军坦言。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Wake Yoga从线上到线下场地的过渡更为顺利。 对于线下起家的橙色瑜伽来说,想要弥补线上的缺陷要困难得多。
但现阶段,无论是哪种模式,他们都在共同努力把市场做大。 “现阶段有竞争是好事,大家都在跑,可以让你跑得更快,现在就是把蛋糕做大,共同做大产业,说服投资人。”张文龙说,“只有商店距离很近,所以开始抢顾客时,刚刚达到顶峰阶段。”
为了把这块蛋糕做大,橙色瑜伽推出了情侣卡、家庭卡和公司卡。 “我们有一个互动课程,让情侣一起做高难度动作。” 张文龙希望通过瑜伽爱好者去关爱、感动身边的人,挖掘潜在的增量市场。
对于这块蛋糕,熊明军的算盘非常乐观。 以国内瑜伽市场占体育产业4%的比例计算,到2025年,瑜伽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
但问题是,体育产业十年内可能达不到预期的7万亿元以上,而瑜伽市场所占比重也不得而知。 “无论如何都会增长,瑜伽市场一定是消费升级,欧美国家也验证了瑜伽的增长。”熊明军对这个市场充满信心。
信心的背后,企业家如履薄冰。
国庆假期期间,张文龙没有休假。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休假了。” 在他看来,休假是一种浪费。 每个周末,橙色瑜伽团队都会加班加点,接受训练。 “企业的目标是成为行业第一,未来是独立上市还是被大公司收购都没关系。” 张文龙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尽管黄金周期间与家人一起去海南旅游三天,熊明军却没能充分享受蔚蓝的大海和沙滩。 他一直在玩手机,丝毫不敢放松。 “我随时都有危机感,给自己打气,韦克一定是行业的佼佼者。”
(王毅对本文也有贡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