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楼市风起云涌!地方政府变身“大买家”,这招棋能下活吗?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46 | 时间:2024-05-19 06:31:58

最近房地产界可是炸了锅,一条消息如同平地惊雷,让大伙儿议论纷纷。据说,各地政府正琢磨着一项大胆计划,打算直接出手,把这些滞销的新房“打包带走”,摇身一变成保障房。这消息一冒头,楼市股市就像被按下了加速键,瞬间热火朝天。

先别惊讶,其实国家队“悄悄扫货”的戏码,早就有过。回忆一下,2012年秋风初起时,济南的国资大鳄就曾在官网高调宣布,要一口气吃下3000套新房,目的嘛,为了租房市场备粮草,资金自己想办法解决。几乎脚前脚后,苏州也传来风声,新房成交那叫一个火爆,销量翻番,像极了秋日里的丰收。

不止于此,郑州、湖州、邯郸,这些地方国资也纷纷披挂上阵,低调出手。到了2023年初,央妈更是不甘寂寞,1000亿的“租赁住房金融暖风”吹向了8座城市,助力租赁机构批量收房,为保障房建设再添一把火。最近的,杭州临安也发话了,打算入手1万平的商品房,专为公租房准备。

国家队“囤房”这档子事,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次,为何能引发如此大的轰动?说白了,之前的动作更像是小试牛刀,对比如今的库存山,简直是杯水车薪。你猜怎么着,全国新房待售面积已经飙到了7.5亿平方米左右,连续三个季度,这数字硬生生地刷新了五年前的历史纪录。更让人揪心的是,一线到四线城市,去库存的时间表拉得越来越长,一线城市要消化掉新房,得等上19.2个月,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更是分别需要21.6个月和33.1个月,这哪是正常节奏啊!

所以,国家队真想出手解决这库存难题,没点大动作可不成。有人细细盘算,想要把这去化周期缩短到18个月以内,得准备好约7万亿的银子。这笔巨款,地方政府哪里扛得住,只能央求央妈发债相救。假若央妈真慷慨解囊,这7万亿下去,短期内市场供需平衡肯定要被打破,部分热点区域的房价或许又要抬头,开发商的口袋也能鼓一鼓,债务危机得以缓解,保障房数量激增,对社会福利也是大有裨益。

然而,好事儿背后,阴影也悄悄跟来:

1. 地方债台再高筑:回购的钱,利息再低,也比收租来得贵,地方政府这头几年可能得勒紧裤腰带,债务压力山大。

2. 小户型市场受挫:这批新房多用作小面积的保障房,市面上的小户型本就难销,这下子恐怕要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老旧小户型的身价恐遭滑铁卢。

3. 去库存后的迷雾:地皮还得继续卖,土地财政的依赖没有变,民众购房的信心却迟迟不来,这次去完库存,下次怎么办?

再来看看大环境,城镇化脚步放缓,家庭负债率居高不下,人口又开始负增长,房地产的春天,似乎已成过去式。也许,未来只能寄望于某些特定城市或区域的“结构性机遇”,供需平衡尚存,政策东风一来,还能继续前行。但这样的机会,毕竟不多。

这次的救市,姿态摆得很清楚,“稳”字当头,不走房价飞涨的老路。那篇小道消息之所以能传得沸沸扬扬,是因为救市已悄然进入新阶段——去库存。从降首付、降利率,到全面解除限购,连一线城市都被拉入战局,如今,回购商品房,也是清理库存的应有之义。当然,自然资源部也发了话,库存超3年的城市暂停供地,回购之举合情合理。

不过,咱们得冷静分析,回购虽好,但规模大概率不会如传言般夸张。关键在于,怎样确保新房能继续卖得动。近几年,新房销售情况可不乐观,尤其是百强房企,销量下滑趋势明显,今年下半年,即便基数减小,新房市场依旧不温不火,二手房的低价竞争更是让新房处境尴尬。

照这样下去,今年新房销量恐怕只能勉强达到8亿平方米,与2011年的18亿高峰,简直是天壤之别。通过回购商品房,能在一定程度上粉饰数据,促进去库存并稳定房价,但真正的效果,还需时间检验,让政策子弹先飞一会儿,我们再做判断。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