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降首付——首套首付不低于15%,二套首付25%;央行等部门连发三条重磅政策,其实就一个目的:降低买房门槛(降首付)和置业成本(降利率),言外之意就是“你一直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我再给你加一把火,以前买房需要不吃不喝攒个七八年,现在攒够五年就可以签合同了,剩下的钱慢慢还。”全国楼市阴跌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腰斩”城市层出不穷,暴雷房企数见不鲜。全国人民需要的是降点首付么?当然不是,他们需要的是提振对楼市的信心!三四五线城市自从疫情跌了两年之后已经到底了,几乎到了“跌无可跌”的地步,开发商不是特别缺钱的,就压着成本线卖了,无非就是流速慢一点。开发商全国知名的靠着品牌大不了能暴雷、本地龙头家大业大不在乎,本地小微还能破产退市,反正都是有限责任公司,貌似跟老板本人和家人也扯不上多大的关系。特别缺钱的,早就开始“降价去库存”了。除此之外多多少少还有点“花活”——超低首付、零首付、零首付送月供,零首付倒送装修款,等等,买房不用花钱,签完合同还能拿几万的大有人在,开发商为了卖房想的招数超出你的想象。而配合部门——比如住建和银行——住建为了避免烂尾舆情,大多会“民不举而官不究”;银行为了消化超额储蓄(吸引贷款),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既然20%首付早就已经“名存实亡”了,那这个降首付的政策无非是把这个违规操作尽可能“合法化”一点,或者说把之前违规操作的“量刑”标准再降一点。再说降利率,这里边的手法更神,通行的玩法是用“经营贷”的形式还房贷,我知道的最低利率有到2.3%的,比北京城六区首套贷款利率4.05%和非城六区3.95%;上海3.85%要低得多得多。更不用对标国际1%-2%的大城市了。“办法总比困难多”,房地产行业,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既然降首付和降利率都没用,那国家还是“挤牙膏”似的“救市”目的何在?我刚才也说了,“违规操作”大部分是三四五线城市,六线本身外来人口就少,在本轮房地产周期中涨价就不明显,而且多以自住为主,房价涨跌影响不大;一二线城市碍于区域核心和省级或副省级的城市量级,根本也不敢太出格,毕竟这些城市即便全部的房子都不卖了,靠着自身产业也能维持几年,更何况每年还都有那么多的外来人口,刚需是等不了的,断了念想,自然他们就出手了。所以,本次的三大政策,说白了就是针对一二线城市的,官家知道这些亲儿子已经快撑不住了,再给点甜头,好让他们能再坚持坚持。接下来一定是二线和强二线甚至新一线城市,高举支持楼市新政的口号,纷纷高调下场,在政策的宽松区尽情徜徉,同时,还会夹带一些区域色彩极强的私货:比如“买房送户口”呀、“买房定学区”呀、“利率2字头”呀,等等等等,无非就是想再多一些吸引客户、提高成交量的筹码。有置业打算的刚需客群,可以密切关注当地政府的官方发布了,520前后,一定会有的!至于一线城市,我知道你们最想问北京,我判断大概率不会本轮就跟进。目前北京的购房政策还是城六区首套30%、二套50%;非城六区首套30%、二套40%。贷款利率城六区首套4.05%、二套4.55%;非城六区首套3.95%、二套4.5%。而且我预测,北京的步伐一定是先松动限购,再跟进降首付和降利率。毕竟这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地位全球唯一,姿态自然也应该是全国最高的。众所周知,当前房地产最大的困局就是老百姓购房信心不足的问题。刚需客群有消费意愿,但是缺乏消费能力;改善客群有消费能力,但是缺乏消费热情;投资客群,啊呸,跌了这么多年,还哪有投资客群!貌似能买得起房子的人人都在持币观望,究其原因,就是不知道楼市还会跌到啥时候,可能并不是谁都想抄底,但是谁都不想买在最高处。他们也都知道房子不会一直跌下去,但是就担心今天花100万买了,明天就跌到95万了。当然他们也担心今天能花100万买个100平,明天这100万只够买个80平,但是他们还是选择持币观望,因为他们在堵官家的枪里没有子弹。5月17日下午,央行副行长陶玲:央行将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有企业用于收购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看到了吧,靠个人买房,在当下只能是小打小闹,大手笔还得靠官家!这个政策的目的性极强,就是奔着去库存去的:吵吵着活不下去的开发商,叫嚷着必须得降价的项目总,别着急,先帮我把价格稳住,你们差的钱我给你,你们卖不掉的房我买,你们找不到的买房客我包了。人们为什么丧失了买房的信心?在2009-2010年的时候,在2016-2017年的时候,为啥都疯了似了买买买,因为那时候你也知道今天买了明天就能涨价,你是因为缺房子去买房么?不是,你是把房子当成了投资品,你看到买房卖房能挣钱,而且比你干别的挣得多。那现在呢?房子一天一跌,今天挂个二手房100万没卖出去,明天看房的就敢跟你谈90万全款行不行,你要是不卖,下周就成90万按揭了,首付你还得宽限他仨月。投资客看不到增值的希望了,自然而然就不“炒”了。刚需买的大都是以时间换空间的郊区,对主城市场作用不大;改善客群交易单体额度高,但总量低,而且精英人群毕竟是极少数。本次官家出手“收储”,其实就是托底楼市:不要再观望了,楼市的底已经到了,价格不会再下探了,你们不买我买,3000亿先拍这,如果你们想一辈子租房,就走着瞧!(本文文字版权归属于“木鱼者说”,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