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嫂的西安保姆生活:月薪 2600 元背后的故事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35 | 时间:2024-05-30 09:06:27薛文德
堂姐的老婆今年56岁了,在西安当保姆4年多了,春节期间她给我讲了一些她在西安当保姆时的故事,让我唏嘘不已。
四年前,表姐媳妇通过家政公司第一次当保姆西安北郊家政公司,由于她熟练掌握家里做饭、洗衣等家务,不需要岗前培训,直接上岗。家政公司包吃包住,交了200元押金,等了一天后,她就开始在店子路一客户家里干活了。业主是一对老夫妻,退休人员。第一顿早餐做好后,业主对她的手艺很满意,干了两天就被认可,算是试工通过了,就留下来继续干,每月工资2600元。表姐媳妇是个勤劳淳朴的农村妇女,把家里几亩果园留给表姐管理。一个女儿已经出嫁,儿子28岁了,还没找到对象,她想来想去,就出去打工了。
工作了两个月,正是苹果收获的季节,她不得不请假回家摘苹果。摘完苹果回去的时候,客户已经换了保姆,家政公司又给她找了另一户人家,在西安的北郊。她坐了好几次公交车才到那户人家。第二天吃早餐,主人给她们每人一包牛奶、一个鸡蛋,保姆却没有。堂嫂问给她吃什么,可两位主人却很冷淡,只让堂嫂吃汤和馒头。堂嫂忍气吞声,心想吃什么无所谓,只要不饿就行,可几天下来,两位主人天天无动于衷,挑这挑那,不让堂嫂炒土豆丝放醋,油不能太多,每顿饭都站在一旁监督。堂嫂一气之下辞职了。
理论上来说,保姆也是人,打工者也是有尊严的。保姆不是旧社会的佣人,更不是奴隶。如今社会,有人看不起保姆。难怪我堂嫂说,家里换了十多个保姆,最长的也干了不到一个星期。当然这只是个例,大部分客户还是很好的,尤其是高学历家庭,把保姆当成自己的家人,保姆吃什么主人就吃什么,一月有4天假,过节还有奖金,虽然数额不多,但让人心里很舒服。我堂嫂说,人要善良,保姆不能贪财。她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漂亮保姆在主人家里看到一件古董,于是在休假前一天偷偷把东西装进口袋。主人发现后,断定是她拿了。打电话说不是。人家检查针孔摄像头,发现确实是她拿的。于是报警。派出所通过家政公司给她打电话,她立刻被戴上手铐关进监狱。这样的人品怎么能当保姆呢?
这是另一个故事:
60岁的农村妇女杨大妈,经人介绍给一位退休老太太当保姆。主人比保姆大十多岁,退休金很高,但主人是艰苦年代出身,非常节俭,甚至到了抠门的地步,还瞧不起农村人,把食物分成等级。冰箱里总是堆满了食物,但主人却总是舍不得吃。杨大妈很包容,每次回农村老家都给她带很多当地的特产。但主人不为所动,冰箱里的东西从年初一直放到五一,有些已经坏了但杨大妈不让吃。主人走路困难,就让杨大妈去买菜,回来后却一一核对账目。人们常说:不招你怀疑的人,也不要怀疑你招的人,你处处提防,人家怎么受得了?
有一次,杨大妈的儿子来看望母亲,带了许多当地的特产。老太太看上去很高兴,交际得也不错。可儿子走了之后,她起了疑心西安北郊家政公司,以为他是来偷窥她的,就对杨大妈发火。杨大妈忍气吞声,一句话也不敢说。考虑到回到农村后要和小儿子夫妻闹矛盾的日子,她只好继续干活。本来她只负责老太太的吃喝玩乐和家务,可老太太有个离异的儿子,生活不好,经常来白吃白喝,他的衣服脏了,杨大妈就去洗。老太太还有一个孙女和她一起住,孙女交了男朋友,经常来白吃白喝。就这样,杨大妈经常给三四个人做饭,她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800元。她就这样坚持了两年。 随后杨阿姨又去了另一户人家,工资是2600元。客户还是一位老寡妇,工商局局长的遗孀,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症,走路不太好,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她的一儿一女很孝顺,母亲想吃什么就给什么,主要注重营养和健康。一切都由杨阿姨安排。杨阿姨就像陪着一个智力还未发育的孩子,给她干活很舒服,决定再干几年,把老太太送走,回家养老。
表嫂说,98%的保姆都是50岁以上的农村妇女,她们从事这个行业,是因为农村农产品卖不出去,或者是自己一个人住,不想过得太辛苦,或者是年迈的寡妇,想挣点钱养老。表嫂说,很少有人愿意干这种服侍别人、被人欺负、瞧不起别人的工作,都是没得选择才干的,说白了,都是因为没钱。
有时我想,正是因为贫富差距,城市和农村两大阵营人民生活质量的差异,才产生了这种过去被称为“剥削”的特殊劳动。所谓真正的“人人平等”,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的中国,还是在世界任何地方,恐怕永远都只是一句空话,在现实生活中都难以实现。
当然,中国社会也曾有过“人人平等”的时代。人们之所以怀念毛泽东时代,是因为历史上有那么多人为“平贵贱、平贫富”而努力。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把人们分成了不同的阶级,只有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的一批共产党人,才真正实现了这个目标。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虽然改革开放让我们富裕了起来,但人与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当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差距”,我们的社会才能继续滚滚向前,这也符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论述。保姆就是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我一直在思考“农民工尊严”的问题。西安的大户人家和小户人家,有无数来自农村的阿姨、嫂子在当保姆,在好坏的环境中体验着或好或坏的保姆生活。我妈妈和表哥嫂子至今还在从事这个行业。我很纠结要不要让年过六十的母亲去当保姆,我写了一篇纪实文章《我送妈妈去当保姆》发表在“文艺陕军”平台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我在想,既然我们无法改变这个社会,那就只能适应这个社会,因为按照正常的生理年龄,我们每个人至少要在这个社会生存六十年(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
劳动创造美丽,劳动最光荣。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没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社会分工的差异。话虽如此,这其实只是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还是有区别的,服务业人员的报酬和地位永远比不上管理、教育、制造、创新等行业。然而,我们的社会是一台无所不能的机器,没有一个行业,这台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转。当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以“保姆”的名义进入保姆行业,保姆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服务型职业了。存在即合理,合理才会有需求。我们追求一种人人有事可做的生活方式。实现这个目标,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一切正能量才能发扬光大。
看完一个小品《保姆和保安》,笑声让我思考很多。当今世界,很多国家的人民还在遭受炮火和战争的摧残,但我们生活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我们的国家走在建设发展的光辉道路上,人民幸福美满。我们尊重每一个职业,让每个人都有尊严地生活,创造了我们所提倡和希望的理想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民才能真正幸福健康,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薛文德,兴平南市镇人,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二百余篇,现居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