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县: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就业惠民成效显著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39 | 时间:2024-06-22 09:04:46盛夏,万物葱茏、郁郁葱葱。走进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田野里辣椒、玉米等作物长势喜人;工厂一线工人辛勤劳作;传统村落里,璀璨的夜景吸引游客前来度假休闲……产业发展动力十足,处处涌现新活力。
乡村产业一头连着农民的“钱包”,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产业不断释放活力,才能拓展就业空间,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实现群众就业福祉。近年来,天镇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打造零工市场、加强技能培训、推进“农文旅”融合等多项举措,促进产业就业双向带动,释放产业带动就业效益,不断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
独特的零工市场为就业搭建“新桥梁”
在阳光的照耀下,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湖面。走进玉泉镇吴起村,纵横交错的道路两旁,一栋栋白色塑料大棚整齐排列,辣椒挂满枝头。天气虽然炎热,但阻挡不住妇女们的劳动热情。她们穿梭在大棚里,尖椒、青椒采摘、分拣、装袋……忙碌不已。
“我早上5点进大棚,干到9点半,下午3点再进去,干到晚上7点,上下班都有车来接我,有说有笑,还能挣钱,我天天都想来上班!”53岁的杨玉芝是贾家屯乡袁家窑村的贫困户,去年她在辣椒基地干了三个月,挣了1万元,今年6月,她又报名当采摘工了。
大棚蔬菜种植是天镇县特色产业之一,以吴起村为例,今年已发展大棚1万余栋,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年产值达3亿元。但大棚蔬菜产业用工需求量大,尤其是采摘季,如何及时招到工人成了一大难题。
“产业发展需要用工,村里劳动力想外出务工,人社保障部门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投入40万元建设天镇县‘公益性零工市场’,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天镇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零工市场设有综合服务大厅,分为招聘区、洽谈区、信息发布区、业务办理区、候车休息区、培训教室、便民服务区等七个功能区。
今年7月4日,天镇县临时用工市场成立当天,举办了招聘会,共有20多家企业参展,提供岗位2000多个,为群众就近就业提供了方便,也有效解决了企业临时性、季节性用工问题。
“依托零工市场招工,我们还开通了‘零工快车’,从偏远乡镇接送村民到大棚蔬菜基地务工,并为他们提供水杯、工作服、防暑药品等劳动防护用品,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服务近400人。”中植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彦春告诉记者,现在正是蔬菜采摘季,还要进行拔苗、整地等杂活,预计工作将持续4个多月。
天镇博成蔬菜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烘干洋葱、分拣脱水蔬菜。作为山西省省级粮油产业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不仅年产脱水蔬菜制品2500吨,还带动当地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种菜,安排外出务工人员300余人就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今年订单量增长很快,新生产车间正在建设中,投产后我们会招更多的人,包括普工、技术人员。”该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李文静说,零工市场也为企业招工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渠道。
技能培训擦亮劳务品牌“金名片”
“我来北京工作3年了,能在这里挣钱很开心,寄宿家庭对我很好。”张溪河乡丁家堰村村民袁桂英说,在人社部门和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她参加了技能培训,这让她有信心来北京当住家保姆。
“天镇保姆”是人社部与天镇县共同打造的劳务品牌,自2011年至今,累计有1万余名劳动者通过“天镇保姆”劳务品牌从事家政服务业。2022年北京万家乐家政公司,天镇县人社部门将与北京开放大学合作开展家政服务职业经理人培训,与人社部教育培训中心合作开展技能培训“二位一体”示范培训,共同制定家政服务培训标准和考核规范,推动“天镇保姆”劳务品牌质量升级。
“2022年‘天镇保姆’跻身全国百强劳务品牌,全年共培训家政服务人员598人,经培训就业人员月均工资5500元,个人年均收入达6.6万元。”天镇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介绍。
擦亮劳务品牌“金名片”,转移就业增收。近年来,在人社部的指导下,天镇县人社局还抓住焊接行业特点特殊、供需缺口大的特点,着力打造“北方好焊接”天镇焊工品牌。
“2021年人社部投入帮扶资金,为焊工培训机构购置培训设备,依托天镇县与人社部共建的人社扶贫技能培训基地,邀请全国知名焊工团队贾向东及其徒弟来培训班授课,定名为‘北方好焊工’。”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劳务品牌开展订单式培训,为中核集团第二十三建设有限公司、山西博力恒泰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训输送焊工。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训“北方好焊工”焊工536名,2022年共培训278人,全部实现就业,平均月薪约1万元。
高质量的培训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回乡就业。24岁的大学毕业生张正伟就是其中之一。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他顺利入职宏图扶贫产业园北京移动10086客服中心。“公司缴纳五险一金,每月工资5000多元,在县里算是比较高的。”张正伟笑着说。
随着更多企业入驻、更多人才聚集,宏大扶贫产业园也焕发出新的生机。服装车间机器轰鸣、青年人在工位上忙碌、培训学校里开展技能培训……在人社帮扶队协调推动下建成的爱心驿站里,篮球场、公益食堂、儿童寄养中心也因暑假的到来而热闹起来。
“上班方便,挣钱的同时还能照顾家庭,我很多同事的孩子都在车站食堂吃饭,在课后托管中心学习,省心又放心!”苏金悦逸服饰有限公司员工赵晓峰说。
“农文旅”融合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走进里尔口村,沿途风景秀丽,雄伟的山脉、古老的长城、绚丽的玫瑰花田、静谧的村落,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以前不是这样,农民靠天吃饭,连饭都吃不饱。”村里老人郑毅说,现在不一样了,旅游业发达了,名气越来越大北京万家乐家政公司,大家都来利尔口看长城。
一个普通的村庄,如何通过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走上振兴之路?
早在2018年,天镇县瞄准文旅产业发展机遇,实施李尔口长城文化旅游村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高标准打造长城民俗文化村,但几年下来,旅游收入并不理想。
2021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管理中心综合处副处长王志勇来到里二口村担任村第一书记,利用好“错长城”这一独特长城景观,开发好长城文化旅游资源,进而带动里二口村产业振兴,成为他“心头大事”。
整理长城史料、收集天镇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绘制景区旅游线路图、撰写景区解说、开通公众号、拍摄长城短视频、参与录制相关节目……王志勇不仅是里尔口村长城景区的导游,更是里尔口乡村振兴的代言人。为了做好旅游产业的基础服务,他和村“两委”班子还推出了多项配套工程,修缮长城步道、设计改造民宿、规划花卉景观、策划文创活动,为里尔口注入了新的山水美景和文化灵魂。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为吸引青年返乡,人社部帮扶组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在里尔口村设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就业创业服务站,把创业扶持政策、资金送到家门口,引导和帮助青年返乡创业、带动就业。
剪纸、布艺、刺绣……在“思阳文创”公司,精美的文创产品宣传天镇长城,展示天镇文化;汉服旅拍、庭院歌唱、特色美食……通过线上直播,李二口“中华馆”吸引众多游客打卡体验。打造文创基地、做直播带货,村里外出务工的大学生、青年人纷纷回乡创业,创办了文创、黑陶加工、玉石加工等10家文旅企业。同时,人社部帮扶组还在李二口村帮助青年创业者发展长城民宿、特色餐厅,发动村民出租空置房屋,鼓励农民制作特色农家菜。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王志勇说,人社部帮扶组还上门招商,引进集玫瑰种植、加工、服务为一体的“芳香小镇”生态综合体项目。该项目租赁长城沿线540亩土地种植大马士革玫瑰,投资2034万元,预计创造就业岗位150个,助力村民增收倍增,为促进共同富裕添柴加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