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平台年轻高学历家政人员真实情况引发争议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158 | 时间:2024-06-22 22:02:17北京一家家政公司培训经理王洋(化名)告诉记者,以自己从事家政行业10多年的经验来看家政公司 保姆,虽然不能说没有本科以上学历和90后、00后做家政服务,但也很少见到,绝大多数都在40到50岁之间。
“一方面这和人们长期以来的观念有关,认为年轻、有文化的人不适合做保姆,即使有年轻人想做,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做。另一方面,年纪大一点的人往往比年轻人生活阅历更丰富,更懂家务,很多用人单位还专门要求有育儿经验的人或者年纪大一点的人做家政服务。”王阳说。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也对这些年轻、高学历保姆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我国有88.6%的家政服务人员来自农村,年龄结构偏大,80后不足20%。同时,家政服务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文化程度较低,高中以上学历仅占14.1%。
2021年5月,一家家政公司在社交平台发布一则清华大学女毕业生招聘保姆、家政人员的帖子,引发热议。简历显示,该女生29岁,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从事过家政助理工作。市场监管部门随后发现,该商业宣传中涉及的清华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照片、工资、工作经历等,均为虚构。
北京英合律师事务所律师孙超表示,根据法律规定,虚构应聘人员学历、照片等信息,涉嫌虚假广告。另外,对于个人照片被盗用的当事人,其肖像权可能受到侵犯,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无论是发布虚假信息的企业,还是提供虚假信息的平台,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能包括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也可能受到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孙超认为,市场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广告监测制度,完善监测措施,及时发现和依法查处违法广告活动;消费者等组织遇到虚假宣传,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举报,并依法开展社会监督。
家政学其实是辅导
违规辅导学业
记者在多个家政服务类APP中搜索“家教”、“教学”、“数学”、“英语”等关键词,均未找到相关商家,不过有提供英语私人辅导的商家,服务类型涵盖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高考等。
经打电话询问得知,除了成人,他们还可以辅导中小学生的外语,一个半小时收费300到500元。辅导老师都是外语大学毕业的,如果有其他科目辅导需求,他们也可以帮忙介绍。据悉,这些老师有的从事过课外辅导,有的是在校外兼职的学校老师。
王洋告诉记者,家教平台上的一些书法、钢琴、小提琴等课外兴趣辅导班,实际上是“披着羊肉卖狗肉”,其提供的课外辅导依然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领域。
记者与一些提供家政服务的社交平台账号进行沟通,对方称可以根据记者的要求,提供年轻、高学历的人提供“家政服务”。虽然这些保姆的简历并不像网上宣传的那么“厉害”,但辅导孩子做作业还是绰绰有余的。对方还称,为了避免被封禁和调查,她们都以“家政服务”、“成长陪伴”为广告,但主要任务还是辅导孩子做作业,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据询问,此类家政工收费并不便宜,每月价格大多在1.5万至2.5万元之间。
孙超说,不可否认,一部分家政阿姨确实是高学历人才,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们中绝大多数都是打着“高学历家政阿姨”的旗号做助教工作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翔表示,以“看家阿姨”名义从事跨学科课外辅导的辅导活动,不符合“双减”政策,是变相的非法校外培训,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加剧社会焦虑,需要相关部门严厉监管查处。
依法查处违法培训
完善机制,标本兼治
记者注意到,针对课外辅导行业“野蛮生长”的问题,监管部门早已有所行动。
2021年9月,为指导地方坚决查处校外专题培训隐患和变异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校外专题培训问题的通知》,提出对违反培训主体有关规定、证照不齐全,以咨询、文化交流、“上门服务”、“住校教师”、“众筹补习”等名义违法开展专题培训的机构或个人,要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为何彻底杜绝“家政辅导”如此困难?
孙超认为,现实中“私人家教”往往以“一对一”或“入户”的形式开展校外学科培训,打着“高端家政”“家庭管家”的幌子,极其隐秘、分散、多变,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式等都难以界定。
“对此,要坚持标本兼治、依法治理,对专题培训中出现的变相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同时,要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机制和长效机制,确保监管落到实处。教育部还提出了三项具体措施,包括建立认定机制,对明显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严肃查处;落实属地管理,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专题培训中出现的隐性、变异性问题进行查处;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各地要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部门协调和跨部门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孙超说。
为从根源上解决非法校外培训问题,周翔认为,一方面应在我国家庭教育立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框架下,充分调动和加大多元化教育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另一方面应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实效,把学生更多的校外时间留给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育人的局面。此外,还要从政府角度出台更多规范性、政策性文件,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和校外培训活动规范发展,严格遏制变相校外培训现象家政公司 保姆,提高教育执法的协同性和科学性。
孙超表示:“学生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功观,认识到身心健康、能力兴趣是比学业成绩更重要的资产,让学生重返校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教师担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要疏导学生校外培训需求,尽快推动课后延伸托管政策落地。要尽可能提供差异化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一方面需要规范市场,监督整顿弄虚作假行为,比如加强对由培训机构转型而来的补习机构的管理。另一方面需要从源头上减少培训需求,只有两方面同时采取措施,才能真正收到预期效果。”在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要想从源头上解决非法校外培训问题,仍需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在更深层次上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