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家政行业冰火两重天:员工制兴起,月嫂收入可观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121 | 时间:2024-07-14 11:10:03南方财经全媒体实习记者林思恩、记者刘宁欣广州报道上午10点,邓汉迪接到调度员的电话,一小时后,她顺利通过面试,接下了一份月嫂订单。作为一名三星级月嫂,邓汉迪坦言,“现在月嫂的应聘流程已经比较规范,不用再低价抢单,也不用时刻关注订单,工资按照月嫂的星级结算,月收入能达到1万元左右。”
邓汉迪就职于怡儿宝,这是一家以母婴护理为主要业务的员工制家政公司。与员工流动性大的平台制不同,员工制意味着家政公司有权为员工分配相应的工作,与家政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五险一金”。不仅是怡儿宝,广东的多家家政公司都在探索多元化的商业模式。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三孩政策”放宽、老龄化加速,广东家政服务业正经历着冰与火的市场考验。一方面,家政服务业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企业总数超过210万家;另一方面,全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缺口扩大至3000万人。
受访专家表示,广东家政服务业体量大、增长迅速,新兴应用场景丰富,但一定规模以上企业市场份额不足以成气候,中小型市场主体仍是主力。未来家政服务业高端消费前景看好,抢占服务逻辑创新制高点将成为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同时,供需双方仍需长期的市场教育。
资本涌入万亿美元的家政服务业
邓汉娣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其公司保姆月薪严格与星级挂钩,一星月薪6000元,二星月薪8000元,三星月薪过万元,金牌保姆工资可达1.98万元。
按就业级别支付高额工资的背后,是家政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和日益规范化、高端化的发展。
(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家政服务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2015年至2020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逐年稳步增长,2020年达8782亿元,同比增长约26.0%。
据不完全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家政相关企业总数已超过210万家,广东省依托强劲的市场需求和GDP总量,市场规模、企业主体数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家政服务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加之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优势,家政服务业在扩大内需、稳定就业、增加服务贸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家政服务业缺乏规范约束,品牌化程度低等问题突出,制约了行业稳步发展。当前,多元化家政服务已成为刚性需求,家政服务企业积极拓展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形成行业头部壁垒。
广州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广州市怡尔宝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德义表示,广东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资本驱动,另一方面是行业标准改革、新兴细分领域需求增加成为关键驱动因素。
2019年,广东正式启动“南粤家政”项目,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深化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三年实施方案》,到2023年,每个“领跑者”城市培育3家以上品牌家政服务企业。
在金融支持、社保福利等方面,广东不断出台针对家政服务业的利好政策。据悉,今年4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中国银行广州分行签订了“南粤家政”专属融资服务计划,为单个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无抵押担保贷款额度,使广东家政服务企业获得了资金流动资金。
此外,广东还开通了“人证一体化”信用认证体系,编写了统一的《南粤家政服务》教材,建立了新的行业标准。今年4月,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群体列为工伤保险参保对象。
朱德义说:“现在企业每个月只需要给家政工买8元保险,一年也就不到100元,而且可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这对企业、职工、用人单位来说,都是一种减负。”
从促进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等领域,到产教融合、发展雇员型家政企业、加强财税金融支持、规范家政服务等家政公司发展前景,广东家政业正加速进入提质升级阶段。
“从企业角度看,扶持措施主要是服务于员工型企业的成立。”朱德义解释道,“目前广东家政服务企业约有20%转型为员工型企业。从市场的转型和反应速度来看,这将是一个长期工程。”
2012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资本纷纷涌入家政赛道家政公司发展前景,形成了产业发展的两座高峰,互联网家政服务平台凭借便捷化、智能化等优势占据先机。2018年,以好康在家为代表的新型家政模式应运而生,好康从保洁这个小众家政应用场景起步,最终转型为员工型企业。
在朱德毅看来,从平台制转向员工制有着深刻的转型意义。一方面,以员工制为代表的标准化、可量化的模式越来越受到资本的青睐。比如在清洁、仓储等周期短、回报快的项目中,员工制企业将服务产品化程度最大化,降低了资本进入的门槛。
据极数《2021中国互联网家政服务行业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互联网家政服务行业融资4.7亿元,投资领域更加细分,聚焦保洁护理、月嫂等。
“家政企业通过把服务产品化、从业人员变成‘准产品’,在探索和适应市场发展,消费者也需要适应这个过程。”朱德义说。
另一方面,员工制并不是简单的劳动关系转移,还涉及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变。“家政品牌连锁不能只停留在加盟式的轻经营连锁,而应该是直营连锁。”朱德毅认为,“作为个性化强、重资产、重运营的行业,家政行业的多因素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成熟的互联网平台那样蓬勃发展、复制粘贴。”
数字化协作加速新模式形成
员工制和平台制(O2O模式)是目前家政服务公司的两种主要商业模式。
以58到家为例,其就是典型的平台型家政品牌,在平台模式中,以互联网为核心的O2O平台链接家政工具供应商与家政服务机构或家政服务商,利用平台便捷的优势吸引家政服务商入驻,为家庭客户提供配套服务。
以易而宝、51管家为代表的员工型企业,将员工与企业绑定,具有可考核、可监管、弱流动、强归属、重资产的运营模式。
轻运营的O2O模式与重资产的员工制模式是否会在市场博弈中找到新的平衡点?在便捷的互联网平台模式与日趋高端化、标准化的员工制模式之间,家政企业该如何选择、寻求突破?
“从市场适配角度看,员工型企业未来主要在工种上突破,平台型企业则积极寻求数字化协同,实现家政服务业的相互促进和进步。”深圳市家庭服务业发展协会会长、深圳市深家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敬涛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作为一家以员工为主导的平台型家政企业,深家网提出“数字化让家政更简单”的口号,旗下“社区帮”家政服务平台于2010年成立,历经“行业研究-全链条运营-数字化体系”三次技术迭代,目前已构建起“互联网+家政”O2O垂直一体化运营体系。
社区帮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让客户在平台上下单、在网络上推广家政品牌、为从业者建立信用档案、开设加盟店、让门店深入社区等,服务对象包括企业、家政从业者、加盟商、平台工作人员等。目前社区帮服务5万家庭用户,注册从业者3-4万名,盈利点是收取中介费、培训费,赚取服务订单差价。
例如,今年社群邦为“CD白熊家政”、“欧美琳家政”、“云享家政”三个品牌的公众号提供了系统初始化服务,目前已上线,在社群邦的数字化体系下,这些品牌搭上了互联网化的快车。
“品牌方负责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售后服务,其余诸如宣传推广、上线运营等成本高、时间长的工作,可以交给我们平台去做。”孙景涛说。
数字化协同背后,除了体现“企业提供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的产业分工理念外,还体现了技术、服务人员知识结构、服务逻辑的协同。
在孙景涛看来,服务逻辑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是未来平台化发展的制胜因素,数字化平台的引入让过去难以实现的模式变得有迹可循,商业逻辑与技术的结合将是未来家政服务业探索的方向。
“比如在提升家政服务员在线占比方面,我们的逻辑是依靠数字化平台来激励和留住员工,而不是像传统平台那样简单的电话联系。在商业模式设计上,我们会在制度层面设计互动和激励机制,提高一线家政服务员的互动率。这也是提升从业人员数字化知识结构的方式之一。”孙敬涛解释道。
未来,不同的商业模式将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动态平衡。
在某些特定工种领域,如保洁、仓储、高端托幼早教等,雇员制企业有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但对于月嫂等居家类工种,如果全面推行雇员制,企业需要承担的潜在风险和成本则难以估计。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传统家政公司、服务型家政公司等市场主体将在“市场逻辑驱动技术”的思路下,进一步实现技术共享共建、数字化协同,实现长期共存。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现代家政业发达,在数字家政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具体来说,广东在软件人才、市场供需支撑、营商环境等方面具有发展优势。
在孙景涛看来,未来广东家政服务业要做强做大,需要大力扶持雇员型企业和互联网技术平台健康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和政府加大对服务产品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投入,比如鼓励在幼教、托育等细分领域打造高端服务,帮助雇员型企业拓展业务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