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辽阳市白塔区:稳增长促改革,确保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33 | 时间:2024-07-19 22:01:53

辽阳家政服务公司名单_辽阳家政公司_辽阳市家政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辽阳市白塔区紧紧围绕全面振兴突破三年行动计划,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完善各项工作举措,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打赢三年行动计划首战决胜。

起步就是冲刺。白塔区率先行动、谋划迅速、行动迅速,树立“干”的定位,弘扬“干”的精神,强化战时思维,保持战斗状态,形成奋进担当、干事创业的新气象。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8.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71.84亿元,增长10.5%;引进外资额完成350.9亿元,增长45.6%。

进入决战元年冲刺季,白塔区明确目标,满负荷、顶标准对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做了深入细致的谋划,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迅速打响“冬闲变冬忙”工程建设大战役,力争年内创造更多实物量和有效投入,确保今年工作收官、明年工作开门红。

辽阳家政服务公司名单_辽阳家政公司_辽阳市家政

白塔区作为辽阳市中心城区,已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王殿阳 摄

聚焦项目加速释放发展活力

12月18日,外面寒风刺骨,辽阳富华制衣有限公司却忙碌不已。生产车间,工人们在流水线上熟练操作,井然有序;成品车间,每一件衣服都经过层层加工,检验合格后装箱,准备发往国外。辽阳富华制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志珍说,今年订单稳定,全年产量可达183万件,预计销售产值5380万元。

老企业加紧生产,订单满满,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新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项目工作一头连需求,一头连供给,事关今年目标实现和明年发展动能释放。白塔区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主考场。进入四季度,全区迅速启动“冬闲变冬忙”项目建设大行动。

总投资1.3亿元的昊宇君邸项目是白塔区重点项目,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9月份开工建设。昊宇集团总经理郑志说,从立项到审批,一切都很顺利。塔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工作人员也到企业走访,解决实际问题。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明年10月投入使用。

聚焦项目、盯紧项目,白塔区各级领导干部按照职责当好项目服务员,对今年签约的34个项目,商务、发改等部门实行动态管理、专班推进、攻坚战部署,狠抓每个项目的前期、落地、推进,切实把招商引资成果转化为项目、转化为定额。

今年以来,白塔区统筹部署46项重点任务,全力以赴提振经济,强化要素保障、政策支持、调度服务,推动经济平稳增长、质量提升。总体发展态势呈“三稳”: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8.64亿元;消费市场稳中向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71.84亿元,增长10.5%;财政收支平衡表稳中向好。累计引进外资35.09亿元,增长45.6%。

主动帮助企业缓解困难、解决问题

“感谢选拔干部帮助我们园区制定分层培育计划,指导康盛云计算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帮助赛世拓磁电科技申报初创企业,指导园区举办创新创业大赛……”12月19日,辽阳乾星坝科技创新园的几位企业负责人谈到选拔干部郭耀龙给科技创新园带来的种种“优待”。

“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 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白塔区紧紧围绕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工作方法,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154个,解决140个,竭尽全力帮扶企业纾困,为辽阳经济运行企稳回升贡献白塔力量。

今年3月,白塔区紧紧围绕“促企业发展、促产业振兴、促经济增长”目标任务,立即落实省、市专项行动部署会议精神,吹响“为企业出政策、给温暖、给服务”的集会号召。白塔区对选派干部、工作队、各工作小组成员、联络员等进行培训,推动120名选派干部主动对接企业,迅速掀起对接服务企业热潮。

辽阳家政公司_辽阳家政服务公司名单_辽阳市家政

辽阳富华制衣有限公司员工在成品车间对成品进行检查、包装。本报记者闫培新 摄

在“双进双促”专项行动中,白塔区实行“红、黄、绿”三色分类流程,对企业诉求进行梳理分类,形成《专项行动企业需求清单》,其中“绿标签”及时转交各主办单位,以闭号方式推动诉求办理;“黄标签”针对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体制机制问题,设立调研项目,派出调研组,向企业征求意见建议,努力补齐短板弱项;“红标签”项是企业反映较多的疑难问题,设立重点项目,集中力量予以解决,着力打造服务高地和招商洼地。

在专项工作组领导下,白塔区四个专项工作组分别成立分工,制定印发宣传、纪检监察等工作制度,形成了“全链条”工作机制。《致全区企业家和创业朋友的一封信》赢得了经营主体和企业家的信任和支持;制作了辽视通APP“政企互动”模块功能操作手册、视频,助力选调干部和企业更好开展好工作;发放《企业优惠政策摘要》220余份,打通企业优惠政策直达快捷通道“高速公路”;纪检监察组多轮走访服务对象,对选调干部对接企业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便民利企 打造更优良政务服务环境

前不久,白塔区残联副主席孔繁秋陪同一位残疾人家属按流程到白塔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残疾人证。干部们降低自身水平,当工作人员,深入窗口办事,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流程面对面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流程不畅、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坚持立即整改和持续整改相结合,制定了33项优化措施予以落实,确保“事事有解决、事事有回应”。

今年,白塔区商务局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确保高质量发展,瞄准重点方向,加大“放宽”力度、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质量效率、强化“效能”引领,以核心环节突破带动整体水平,为全区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提供更优良营商环境保障。

转变职能,解锁高效审批服务模式。白塔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一件事”有效融合,以“军人退役一件事”“入学一件事”为契机,形成20个“一件事”一体化服务场​​景。将高频事项“无关系办事指南”制作成两个二维码,在全省率先实现语音播报功能。

完善机制,营造便民政务服务环境。扩大政务服务圈。白塔区已建成便民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站)75个,132项高频事项可实现在家办理。深化“一窗式”受理模式,全区所有便民服务中心(站)一律只设一个无差别窗口,实现“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处理”的工作模式。

科技赋能开启数字智慧建设格局。为进一步丰富办事渠道,白塔区推出便民预约专项服务,在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中牵头研发实施“政务服务网上预约系统”,通过“政务通”平台和“办事通”平台完成网上预约,让群众不必白跑一趟、不浪费时间,助力实现政务服务“一站式”。

第一次战斗传真

深挖资源 擦亮文旅名片

舞狮、魔术、剪纸、糖人、布贴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以及京剧、评剧、相声、二人转等文艺节目,给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友谊商城名优产品、辽宁老字号、辽阳老字号,额敏县各类特产、美食、特色小吃,让生活更加愉悦……节假日期间,辽阳市白塔区特色鲜明的消费场景,总是吸引着众多省内外游客。

这是白塔区今年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复苏的真实体现,今年以来,白塔区以固有景区历史遗迹为发展基础,以护城河为发展纽带,以新型文旅产业为发展方向,以旅游带动文化,精心谋划、多措并举,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白塔区重点谋划了5个文旅项目,包括浩宇金融三期文体中心项目,计划投资3.5亿元,项目包含商业、酒店、影院、健身中心、娱乐、辽阳特产及艺术展厅等;“辽阳友利”旅游产品连锁销售项目由辽阳市旅游商会投资建设,合作企业近百家,蕴含地方名优特产500余种,成为辽阳人购买纪念品的首选;辽宁蜀云香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利用核酸舱闲置资源建设阅读驿站,为公众提供免费阅读空间,打造多元化、智能化、便捷化的阅读服务;原辽马(办公楼)保护利用项目,建设香萍宴体验馆; 红星街建筑综合体保护利用项目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文物进行合理的保护和修缮,并打造文化创意商业区。

白塔区以节假日为契机,加大对辽阳游客的吸引力度,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复苏。“五一”期间,借助辽阳市博物馆举办的传统戏曲演出、广佑寺非遗项目展示、图书展览等活动,集民俗文化表演、特色美食、旅游纪念品等为一体的节庆活动,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吸引大批游客到各景区观光。端午节假期,通过每日祈福祈福、非遗表演、文艺演出、园林美景展示等,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白塔区餐饮企业也借节假日之机,加大宣传促销活动,营业额大幅增长,各景区接待游客量创下新高。

蓝天白云、亭台楼阁、石雕、文化长廊,让人漫步在白塔、广佑寺、护城河边,心旷神怡;白塔区充分利用现有的白塔、广佑寺等名胜古迹和市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王尔烈纪念馆、曹雪芹纪念馆等资源,开发白塔一日游线路,让更多游客感受白塔魅力。

白塔区文化旅游广电局还联合辽阳市文保中心,在旅游景点开展导游员、旅游志愿者培训活动,扩大该区旅游资源宣传力度,深入传播白塔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组织开展“白塔讲故事”活动,不断挖掘白塔历史文化内涵,提升白塔历史文化遗产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来白塔旅游。

此外,白塔区还加大文旅招商引资力度,做好文旅项目对接工作,积极参加全省召开的北京文化旅游产业对接会,走访相关文创企业,调研区内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推动和吸引更多文旅企业到白塔区投资兴业,打造文旅产业新亮点。

唐代服饰手绘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

12月15日,尽管窗外雪花纷飞,但辽阳市白塔区东文化小学非遗课堂上却春意盎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代服饰手绘技艺传承人刘鲁东的指导下,学生们正在认真学习构图、用笔、设色、明暗、勾勒等中国画技法,夯实非遗基本功基础。

多年来,刘鲁东、刘子琪两代唐代手绘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书法、绘画、手绘等形式,在中小学开设公益课程,向学生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不断弘扬传统文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唐代服饰手绘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被中国文联批准为国家级“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标志着辽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弘扬传承上迈上新台阶。

“我喜欢画画,最期待刘老师给我们上的非遗课,以后也想像老师一样把白塔、太子河画在扇子上。”东文华小学三年级学生胡小雨兴奋地说。唐代手绘服饰非遗传承人刘鲁东表示,中国传统丝绸画、手绘历史悠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与创意上,遵循传统文化艺术与服饰设计的自然结合。学生们在扇子、棉麻包、鞋帽、汉服等不同系列中练习手绘技法,发掘、培养非遗传承人,为辽阳市美育发展贡献力量。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沉淀的精髓,是代代传承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瑰宝。随着唐代服饰手绘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国家级项目的推进,服饰手绘这项古老的技艺来到了辽阳市中小学生的面前,成为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中国服饰为何成为文明的力量,为辽阳培养和储备更多的艺术人才,助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图片描述

辽阳家政服务公司名单_辽阳家政公司_辽阳市家政

张鹏 摄

保姆职业技能大赛

为进一步提升辽阳市白塔区家政服务行业保姆职业素质和技能,12月15日,白塔区总工会举办了2023年家政服务行业保姆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现场比拼职业技能,掀起了学知识、学技能、学业务的新热潮。

参加比赛的30名选手均为白塔区育婴师从业人员中精心挑选、初赛角逐的优秀选手,比赛主要围绕育婴师“洗浴护理”展开,包括新生儿日常护理、洗澡、按摩、换尿布、脐带护理等专业技能。经过激烈角逐辽阳家政公司,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

白塔区巧运用“四则运算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算“加法”完善社区养老功能、算“减法”优化事业发展环境、算“乘法”推进智慧治理提质增效、算“除法”加强建设管理加速转型……今年以来,辽阳市白塔区用好“四个操作法”,以党建赋能基层治理,以党建激发共建活力,解答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综合题”。

12月18日中午,辽阳市白塔区武圣街道爱民社区幸福食堂迎来了午餐时间。在社区书画室、舞蹈室、乒乓球室忙碌了一上午的老人来到食堂吃饭。饭菜虽然不算丰盛,但干净可口,让人感觉舒心、安心。这得益于白塔区积极响应“银发浪潮”,着力完善“政府投入+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截至目前,该区已获得上级安排资金700余万元,建成街道、社区示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个,惠及6万余名老人。 今年,白塔区以“加法”完善社区养老功能,大力扶持区内社会养老机构运营,全区运营的养老机构中70%享受政府运营补贴,全年向养老机构发放运营补贴172.18万元、建设补贴61.4万元,助力养老服务业实现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白塔区在流程、税费、时耗等方面做“减法”,全力优化营商发展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困难。154名干部到企业征集诉求,已办理140件,为企业解决资金3750万元;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上率先开通网上预约办事功能,手机支付服务让80%的涉企费用可线上办理。扩大政务服务圈辽阳家政公司,建成便民服务中心(站)73个,下放高频服务事项132个,办理案件829件,接待咨询3000余人次。 帮助群众咨询1500余次,为企业解决难题200余个,真正实现了“网络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路”。

白塔区积极探索“联治×网格智治”的基层“智治”模式,推动党建优势活力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动力,吸纳239名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社区兼职委员,在806个网格成立940个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为居民自治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目前,已完成806个基础网格、2.4万个微网格在智慧党群平台上的信息录入和地图绘制。 接入“12345”市民热线后,共办理群众诉求381件,其中办结344件,群众满意率达90.29%,真正实现了群众“下单”、社区党组织“吹哨”、区职能部门党组织“聚力”,实现了智慧治理、共治、自治“三个融合”。

党建引领城市建设管理升级。今年以来,白塔区筹措1.36亿元,大力实施“城市管理年”和城市更新行动,通过党员干部“四进基层”,累计完成建筑面积约31.12万平方米,社区党组织在辖区内开展“违章建筑”排查,多区部门统一行动,拆除社区违章建筑、违章搭建。新建建筑约2.54万平方米,修复损毁基础设施530余处,整治农贸市场6个,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宜居繁荣主城区,全力提升城区品质。(张慧子)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