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物流运输行业:有人愁有人欢,提升运力成关键
作者:admin | 分类:二手信息 | 浏览:33 | 时间:2024-07-19 22:02:10前言:
自2020年初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以来,全国各地严防死守、“封城”、“隔离”,红色预警期间,运输行业作为物资中转的重要环节,不少司机依然毅然奔赴一线,运送物资。
为刺激经济,该国在全国所有高速公路实行“绿色通道”免费通行措施。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各城市大大小小的商家也陆续复工,物流运输是城市流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受疫情影响,有的司机忧,有的司机喜。
这辆乘龙H5的车主从事自卸车运输近十年,拥有三辆8X4轻量化公路型自卸车,受疫情刺激,没想到运输需求量大增,长远来看,要增加运输量,需要再购置一辆出勤率高、性能可靠的车辆。
乘龙系列自卸车在南方地区保有量相当大,在闽南三角地区,自卸车基本以乘龙车辆为主。
虽然运输需求有所增加,但疫情爆发之初正值春节假期,他拥有的3辆泥头车已停运多月,资金周转相对困难。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选择一辆年份较近的二手车,以增加自己车队的运输能力,而保有量大、性能可靠的乘龙车自然吸引了车主的眼球。
乘龙H5
喜欢上这辆H5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没想到能碰到这么新的二手车),这辆车是2019年生产的,基本可以算是近新车,车辆运行里程也只有5万多公里,车况在二手车中也算是相当不错了。
相较于乘龙M3,乘龙H5整体设计更加饱满,霸气十足。
二手车行里满满的都是乘龙M3,唯独这辆H5,采用了全新的前脸设计,别具一格,时尚年轻动感的外观,加上乘龙的归属感和口碑,让车主心里默默地决定了答案。
从外观上看,无论是油漆还是钣金都是全新的,柳汽的工艺实在是让人惊叹,驾驶室主框架依然是来自欧洲的龙骨框架,经过一番改造后,整车设计的气质得到了提升,品牌辨识度也非常强,在车流中让人过目难忘。
外观的美观度有所提升,重新设计的线条更利于空气流动,大灯边缘及前脸盖板处设计有独立镂空区域,让迎面而来的风阻得以流通,让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拥有更佳的空气动力性能,从而提升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车辆详细信息
乘龙H5在翼子板下方设计了一层独立的塑料,这也是与新款乘龙M3的明显区别,使得驾驶室看上去更加饱满。
驾驶室被加高了,所以驾驶室和轮胎之间的距离变大了,乘龙还贴心地在这里安装了防溅护板。
在发动机凸起的中央通道后面,H5还设计了防护网,这种设计在乘龙M3上是没有的,所以看起来不会太过空旷。
该车最大的瑕疵是驾驶室右后侧有钣金,可能是因为出过一些小事故,钣金做工比较粗糙,明眼人都能看出线条的不平整。
我们货车司机在选择二手车的时候,对外观的挑剔程度不会像买二手乘用车那么高,在路上行驶多年,都知道出现一些小事故、小划痕都是很正常的,所以没必要太过担心这个缺陷。
六奇的用料相当不错,两层的登车楼梯上铺了一层正品铝合金踏板,不仅好看,而且比钢制踏板轻很多。
驾驶室部分
外观焕然一新之后,内饰自然也没有落后,打开车门就能看到驾驶室内的配色发生了变化,驾驶室内部两根登车杆也安装在了合理的位置,方便驾驶员上下车。
另外可以看出这辆二手车的内饰保养的也很好,崭新又干净,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舒服。
由于原车配备的是织物座椅,织物座椅的缺点就是不易保养,在运营车辆中,更容易清洁的真皮座椅更有用,原车主在织物座椅的基础上加了一层真皮座椅套。
方向盘样式采用了柳汽乘龙家族的全新设计,可惜没有配备多功能按键,科技感不强。
这台行驶了5万多公里的H5,内饰看上去跟新车一样崭新,可见原车主对它的保养也是非常到位。深色与浅色的内饰配色给人的感觉非常舒适、豪华、时尚。乘龙自卸车驾驶室的舒适性在行业内是众所周知的,舒适度得到了很多司机的好评。
乘龙H5的驾驶室采用了气囊减震,配合气囊座椅,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会出现太大的弹跳,而且驾驶室的隔音、密封性都做的不错,长时间驾驶整体不会感觉疲劳,舒适度很高。
仪表盘相比M3更具科技感,传统指针式仪表与液晶显示屏相结合,让驾驶者可以观察到全面的车辆信息,夜光配色在夜间驾驶时不会造成眩光或视觉疲劳。
商用车的设计越来越类似于乘用车的精致和美感。
中控台经过全新设计,车上的按钮区域向驾驶员侧倾斜设计,触手可及,驾驶时操作更加便捷。
中央区域设计了完整的地台,放置一些物品还是比较方便的,虽然空间不如平地板驾驶室宽敞。车主说二手车前四后八自卸车,这台近乎全新的车内部确实很干净,甚至能闻到新车的味道。如此崭新、干净的驾驶室环境给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带来了很棒的体验。
驾驶室的舒适性配置还体现在哪里呢?原厂主副驾驶座椅均带有扶手,椅背设计也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坐在这样的座椅上相比老款来说是一件相当惬意的事情。
副驾驶的储物空间比较充足,手套箱下方的储物槽可以用来放置折叠伞等物品,相比上一代M3的中控台,这个中控台设计更加人性化。
这款二手车用近新车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卧铺的保护膜甚至都没有撕掉,卧铺空间与M3车型基本保持一致,舒适性是毋庸置疑的,在自卸车领域也算是非常舒适的卧铺了。
驾驶室顶棚和储物格干净如新,车载终端行车记录仪和北斗GPS放置在这里,为中控台腾出了更多空间,另外如果头顶的储物格能设计成可闭合的盖子,实用性会更强。
原车自带的灭火器已经到了使用寿命,关系到车辆的行驶安全,所以给车上配备灭火器就显得尤为重要,好在现在大多数新车出厂时都配备了灭火器。
这辆乘龙H5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表现都非常不错二手车前四后八自卸车,尤其是在二手车中,车况如此一般的还是比较少见的,毕竟很少有原车主愿意把一辆开没多久的车卖掉。
动力系统配置
据说,只有搭载玉柴动力的乘龙才是真正的乘龙。这台-50玉柴发动机,国五排放标准,在上一位车主手里才跑了5万多公里,车况还算不错,现车主甚至跳过了磨合期,可惜马力只有280匹,是乘龙H5前四后八车型中马力最小的配置。
匹配法士特10速箱体变速箱和斯太尔传动轴,整车后桥速比为5.143,整体来说这套动力系统更适合山地行驶。
中心双屋顶改造
原车自带副车架,采用直径180的前置翻斗油缸,车主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将副车架换成中顶,而不是轻顶。
在如今的标准载重运输中,大家都追求车辆底盘的轻量化,对于轻量化公路运输的自卸车用户来说更是如此。更轻的重量意味着可以合法装载更多的货物。车主的另外三辆前四后八的自卸车,都采用了中置双顶液压形式。
我对中置双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信心,毕竟我们现在不干重活,一辆车也赚不了多少钱,四辆车一起跑还是比较划算的。
拆掉副梁和前车顶之后,可以更直观的看到车辆车架的情况,没有任何变形,前任车主从来没有用这辆车干过重活,车辆底盘的很多部件都还很新。
所选用的中心卸油缸直径为140mm,举升高度为2.6米,自重比原车配备的前顶轻约350公斤。按照用户平时运输的自卸货物重量在20吨左右,中心140双顶的举升能力完全可以胜任。同时还能保证车辆重心更低,举升时更稳定。
闽南地区公路型轻量化自卸车大多采用中置双顶的举升形式。
自卸底座一般位于车辆前部中部,避免焊缝与车身横梁直接接触,后部有一厘米厚的钢板作为缓冲。
液压千斤顶的H型脚底座采用14mm国标槽钢制作,保证了自卸千斤顶的支撑能力,确保了起升过程中的安全。
液压千斤顶的离地间隙略高于车辆的前轴,所以不用担心液压千斤顶触底。
保留原车取力器、自卸泵,这两个部件至液压油箱的管路(油管、气管)不需要做大的改动。
液压油箱保留原位,由于拆除副梁,底座需重新设计加固。(因为原厂前顶比中置双顶需要更多的液压油,所以使用原厂液压油箱不用担心容量不足,只要根据中置双顶添加液压油量即可。)
现在车辆的自卸油管控制阀基本都采用气路控制,原车的举升开关不需要改变,即保留原车大部分自卸系统,但举升方式由前举升改为中举升。
当按下取力器开关,并将档位置于二档时,取力器开始工作,给自卸泵提供动力,当打开举升开关时,自卸泵将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推入油管,经油管流到三通位置,将液压油分配给两个自卸油缸。
中顶支点盆座固定在汽车两根纵梁之间,“盆座”采用1厘米厚钢板折弯而成,安装固定相对前顶来说更方便、更简单,但用户在平常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检查支点盆座的固定程度,因此对此要多加注意。
对于四节伸缩油缸,在举升最高点时,油缸尖受力相对较弱,进行举升作业时,车辆必须停在水平位置,并切记提前打开后门锁销。
很多粗心的驾驶员在操作自卸系统时(重型车辆的情况),忘记打开后门锁销,从而引发事故,并导致车辆的车架和车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相信很多货车司机对于前四后八车型加装中置双顶有很多看法。
首先,每个地方的车辆使用都有各自的特点,以闽南、闽西地区为例,早期多为前四后八轮的自卸车,用于运煤,为了改变车辆自重,获取最大利润,重量较轻的中置双顶成为这些用户的选择。
经过二十多年的检验,中置双顶的可靠性得到了众多用户的信赖。2008年,柳汽巴龙、欧曼雄狮的前4后10、前4后12车型在中置双顶的基础上分别在车身横梁两侧加装了一套翻斗系统,形成了“中置四顶”的举升形式。(当然,这些“黑车”早已成为历史。)
该车的最终购买价格是多少?
车主购买这辆2019款乘龙H5的价格约为23万元,比新车便宜不少,再加上几乎是从未操作过的准新车,车辆状况良好,可以说是捡了个大便宜。
为了升级轻量化,在定制轻量化上车体的同时,还修改了液压顶的升降形式。改装液压顶所花费的人力财力达到了整个轻量化车体的四分之一左右。为了更好地投入标载运输,一次性完成,会省去后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文/:小璐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