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印发任务清单,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88 | 时间:2024-08-07 14:05:59↓↓↓
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发布
镇江市有效解决了
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难点关键任务清单
主要关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高频事项及服务场景
提出利用智能技术解决老年人问题
针对最紧迫问题的有效措施
应急响应状态下的服务保障
“健康码”不应成为老年人的唯一通行证
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各类“健康码”互认,医疗机构应在入口安排专职人员协助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核实“健康码”。对既无“苏康码”又无纸质健康证明的老年人,应现场登记个人信息,填写健康承诺书。对无发热等异常症状、无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行史的老年人,应及时放行。对无法提供“健康码”的老年人逐步设立“无健康码通道”,做好服务引导和健康核实工作。
摄影:文文
新建、改造一批社区便民消费服务中心、老年服务站等设施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组织、指导和推动城乡社区组织、机构和各类社会力量进社区、进家庭,新建、改造一批社区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等设施,为居家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空巢、残疾人、留守等重点群体提供生活必需品代购、餐饮配送、家政预约、代收代缴、挂号领药、精神慰藉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
摄影:王成
全面考虑老年人在突发事件中面临的实际困难
督促各市、区(管委会)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修编,综合考虑突发事件中老年人面临的实际困难,选择确定老年人应急安置场所,并根据老年人安置条件进行完善。
为老年人提供交通便利
资料图:老年人学习网上购票。摄影:石玉成
保留巡游出租车服务,为老年人预留必要运力;强化公益性巡游出租车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95128等电话预约叫车服务电话作用,提供电话预约或即时叫车服务,提高电话接听率。
鼓励网络约车平台企业优化约车软件,增加方便老年人的“一键叫车”功能,提供电话约车服务,优先为老年人叫车派车。
鼓励巡游出租车经营者、驾驶员组织“爱心车队”“雷锋车队”“志愿者车队”,发挥先锋带动作用,为有相对固定用车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预约保障服务。
推动无障碍设施完善,在新购置公交车中推广无障碍低踏板公交车,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按要求设置老年人等特殊乘客专用座椅。
资料图
积极推动发行加载交通运输部密钥和文件结构的第三代社保卡,开放第三代社保卡乘坐公共交通功能,逐步推广老年人凭身份证、社保卡、老年卡等证件乘坐城市公共交通。
方便老年人日常医疗
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开辟家人、亲友、签约家庭医生等为老年人代预约看病的渠道。
组织志愿者为80岁以上无亲属陪护的老人提供医疗陪护服务,包括陪同挂号、就医、检查、取药等。
摄影:王成
到2022年底,80%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有老年医学科。
到2022年底,90%以上的综合医院、康复医院、养老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好型医疗机构。
简化网上医疗服务流程,完善“健康镇江”公众号“添加家庭成员”服务功能。
将老年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2021年为全市28.77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
摄影:王成
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扬中市试点推广“互联网+居家床位”。
方便老年人日常食用
加强支付市场监管,开展拒收现金支付等歧视性行为集中整治。
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老年人消费频繁的场所,水、电、气费等基本公共服务费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要支持现金支付。
在餐饮、景区、超市等人群聚集、易发生拒收现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专项宣传活动。
资料图 新华社图片
针对部分老年人不懂使用移动支付,日常消费困难的问题,指导银行机构从界面、操作等方面提升支付产品的便捷性、易用性。
优化老年人手机银行APP,提升手机银行产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促进老年人文化、体育、旅游活动
在公园、体育健身场所、旅游景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对未携带手机或使用老年人手机且无法提供“健康码”的人员,编制发放《入场老年人健康状况登记表》,指导基层场所在公众完成信息登记、测量体温、佩戴口罩、提供健康状况承诺后,便利其入场。
公园、体育健身场所、旅游景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在开通网上预约功能的同时,保留人工窗口和专线电话,由老年人家属、朋友协助预约,老年人凭当日有效预约码、购票信息等截图即可进入场馆。
资料图:健康路体育公园 摄影师:温文
为老年人进入文化体育场所、旅游景区、获取电子讲解、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使用智能健身器材等提供必要的人工协助、信息指引等服务。
公共文化体育机构、文体和旅游企业提供更多适合老年生活的智能产品和服务,开展丰富的传统文化体育活动。
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
建立政务服务平台授权代理机制。通过上传身份证等证明材料,每个用户即可绑定老人账号,支持一机绑定多人。充分利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身份证阅读器等技术,完成授权前的实人确认,支持现场和远程授权,方便老人委托他人办理相关事项。
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为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津补贴领取等高频涉老政务服务事项系统自动化办理提供支持。
开展各级政务服务平台老年化改造专项行动,优化PC与手机界面交互、内容阅读、操作提示、语音帮助等功能,探索在手机端提供大字体版本等“关爱模式”和“养老模式”,将无障碍改造纳入日常更新维护。
科学布局政务服务大厅窗口,针对老年人高频次服务,设置必要的线下接待办理通道;优化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引导,设置清晰醒目的引导标识,提供简洁易懂的服务指南。
摄影:辛懿
依托政务服务大厅咨询台,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贴身咨询指导、预约服务、全程陪伴、缴费协助、政策解答、协助填表、复印打印等便民服务,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现场服务体验。
完善政务服务大厅配套服务设施,方便老年人就医,咨询台配备老花镜、轮椅、医药箱、口罩、雨伞、饮水机等服务用品,等候区设立“老年人专用席”。
12345电话、语音短信、微信公众号、镇江政府网站、综合政务平台、信访渠道等,充分接受群众对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技术方面尚未解决的困难的举报和社会监督,简化语音导航,提高老年人的满意度。
促进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和服务
推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与老年人适配,使其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操作简单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性。积极推动老年人智能手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积极发展智能辅助器具、智能家居、健康监测、养老护理等智能终端产品。发布智能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广目录,推动智能终端按照老龄化要求不断优化升级。建设智能健康养老终端设备标准与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老龄化产品设计研发、检测认证能力。
资料图:老年人的丰富生活
开展互联网网站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改造专项行动,重点推动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社区服务、新闻媒体、社交通信、生活购物、金融服务等互联网网站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改造,优化界面交互、内容阅读、操作提示、语音帮助等功能,为相关应用提供“关爱模式”和“养老模式”。引导生产企业针对老年人常用的产品功能设计制作专用简易说明书和视频教程。
继续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推动移动网络在行政村的深度覆盖,加强边远地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活动中心等宽带网络覆盖。
实施定向降费,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加大对老年人的资费优惠力度,合理降低移动电话、宽带网络等业务使用费,推出更多老年人可负担的电信业务。
依托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社区老年学习中心等,开设老年人智能科技应用课程,通过适当奖励、颁发证书等方式,调动老年人学习和使用智能科技的积极性,2021年全市将为2万人提供免费培训服务。
资料图:市老年活动中心开设智能手机培训班
鼓励家人、亲朋好友、村(居)委会等对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提供相应帮助。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机构人员或招募志愿者等形式,将免费手机辅导纳入社区养老服务重点。2021年,全市将为不少于5000名老年人提供手机辅导,推动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培育老年人智能消费新需求。
引导和普及老年人使用智能科技将被列为老年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体验式学习、试用应用、经验交流、竞赛、互助等形式,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接受新技术,积极融入智慧社会。
组织各类教育机构开发老年全媒体课程体系。把“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作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重点任务镇江有哪些家政公司,编写“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等地方性普及读物系列,拍摄、编辑“老年人智能手机应用技术”等系列微视频课程,为老年人智能应用培训提供有力支撑。
保障老年人财产和信息安全
实行常态化综合监管,持续加大对针对老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加强老年人防骗宣传建设。采用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防范知识宣传,按一定频率向老年人手机用户有针对性地发送防范宣传短信。加强银行柜面业务办理提醒、自助服务区域巡查警示、客户规范使用网银短信提醒、防范海报等措施的宣传,提升宣传效果,保障老年人财产安全。
开展网络安全“飞行检查”,开展“网络安全2021镇江行动”等,加强技术监测和监督检查,及时通报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确保服务老年人的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在全市推广“网络安全特色示范社区”,通过营造社区氛围镇江有哪些家政公司,向社区老年人灌输保护个人信息、防范电信诈骗等网络安全相关常识和技能。
据了解
《清单》主要涵盖应急处置情况下老年人服务保障、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便利老年人日常就医、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费、便利老年人文化体育和旅游活动、便利老年人服务、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和服务应用、切实保障老年人财产和信息安全、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等,共涉及52项工作措施。
完整内容请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