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国内二手车市场现状:劣币驱逐良币,以质论价难以实现

作者:admin | 分类:二手信息 | 浏览:39 | 时间:2024-09-19 14:01:37

二手车行业天然就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

又称“柠檬市场”。

只要行业不变革、认知不提升,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就会一直存在,国内二手车市场就永远鱼龙混杂,永远不可能“以质定价”,好车和坏车永远混在一起卖,买二手车永远是盲盒行为。

国内二手车市场目前的情况是,一辆XX年的车,价格固定为XX万元。比如我们以一辆17年的思域为例,就是6万元。这个数字就固定在这里,高一点或者低一点都不会偏离太多。不管是车商还是个人用户,买车第一个问题永远是:“什么年份的,多少钱?”

报价年份和车型一经确定,底价就固定了,配置高点给得更多,原厂漆高点给得更多,里程低点给得更多。但一般来说,如果一辆车的“底价”是X百万,那么不管车况多好,基本都会多值几千到几万元。

另一方面,即便是车况最差的车,也往往只比市场价便宜几千块或几万块钱。这会带来什么问题呢?车况非常好的车和车况非常差的车的价格甚至会重叠。同一年份、同一型号的车,都是一个价位段,中间其实有各种各样的车况。不要以为多花点钱就能买到好东西,买什么车,完全是看运气。

你说这取决于商家是否可靠?妈的,评判人比评判汽车难 17,000 多倍。没人明白这一点,对吧?

更进一步说,这种定价模式对于车主来说意味着:“管他呢,我不管怎么弄坏,至少能卖个好价钱。”因为对于车主来说,你精心的保养是没有意义的,保养得再仔细再细致,到最后也不会转化成经济效益。反正我保养得好不好,到最后结果都一样,价格都差不多,那我干嘛还要好好保养车呢?

真正爱车的车主并不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车只是工具而已,“省着用,多赚钱”可以成为车主用好车的核心动力。

“XX年车XX元”谁说了算?很遗憾,是消费者。二手车的市场价格是由消费者对一个产品的认知、一个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口碑、消费者对一个产品的信任度决定的。这就是“不同品牌、不同车型保值率不同”的底层逻辑。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我们以思域为例,比如基础价6万元,市场价可能在5-7万元,车况对消费者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不透明的,买这些车本质上就是一场赌博,所以他们自然会倾向于出较小的价,也就是低于市场价的二手车卖得更好。

而且购买二手车的消费群体中,很大一部分是价格敏感型用户,他们信奉便宜,便宜的车容易卖,如果便宜车卖得太多,市场就会被重塑在日本买二手车多少钱,循环就会重复。

当市场主流成交价变成5万的时候,这辆车的基准价就不再是6万,而是5万了。即使各个卖家的价格还是和以前一样有高有低,但是随着新的基准价的确立,市场区间会变成4-6万,而不是之前的5-7万,然后是3-5万。这个过程可能很快,也可能持续比较长的时间,都取决于供需如何平衡。所以对于车商来说,囤货,尤其是囤优质货,是一种非常冒险的投资行为。

那些有加分项的卖家,不管是原厂漆还是低里程,但总之价格高于平均标杆的,会逐渐被市场抛弃,他们是“良心货”,被“劣心货”赶出市场,人家才不听你车子有什么好,有什么优势在日本买二手车多少钱,你卖贵了,就是原罪。

所以网上说某车商炒某车的人,就别再说了,我觉得没有哪个车商有这个能力,凭一己之力就能改变消费者对某款车的认知和信心,如果真有这个能力,谁还卖二手车呢?

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

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二手车产业。在日本的拍卖行里,每辆车都会有一张“评分表”(即车主的“分数”)。这张评分表上,有该车的例行检查项目,以及最重要的指标——评级。日本的二手车评级从R()到不同等级不等,车况越好,等级越高。

与国内一些检测机构不同,日本的评级非常严格,只有新车或者近新车,也就是几乎没有使用痕迹的车才会被评为S级,而这样的车一般会卖到接近新车的价格。相比之下,国内机构的评估标准可以说极其宽松,只要没有事故、没有起火、没有起泡,就很容易给个S级。这也导致国内二手车评估机构给出的分数基本没有说服力,因为二手车“无事故”只是最低标准,外观各方面都需要综合考量。

在日本,对于几年车龄的二手车,3、4 的评级一般都算不错了。在中国,这算是“品质优良”。评级对内饰磨损、行驶里程、机械质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出过事故、修过的车会直接给 R 评级,淘便宜货的也可以直接去那里。当然,其实出过严重事故的 R 评级车很少,毕竟他们的保险业也很发达,如果出事故,车子就是全损,全损车也不会再投入市场。

(是的!中国保险公司会修复完全损坏的汽车并将其重新投放市场!它们并不是全部报废!)

发达的评级制度,让日本二手车市场形成了“以质计价”的定价模式。人们买车时,不是看车的“年份和价格”,而是看“多少分,多少钱”。评级较高的老车,显然会比评级较低的新车更受欢迎。这比国内的定价机制要合理得多,因为年份不和质量挂钩,但评级却和质量直接挂钩,直接影响价格。

在科学成熟的制度下,卖好车的车商也能和卖便宜车的划清界限,你我分得清清楚楚,反正车况透明,你的破车卖破车价,我的好车卖我的好车价。哪怕是同年份同款,那又怎么样?区分纸来了,车况一目了然,我们根本不是同一类别,我也不会再被你驱逐。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大大节省了买车所需的精力。

选择品质的消费者自然会为高价买单,因为购买车况透明的二手车不再是一场赌博。消费者知道他们付出高价会得到什么,也知道那些低价的车是什么样的。当“一分钱一分货”真的适用于这个市场时,追求品质的消费者自然会为高品质的商品买单。

我们最怕什么?其实不是我花高价买了一辆破车,而是我花高价买了一辆好车,你却花垃圾价买了一辆好车。那可比杀了我还要痛苦。难受的不只是你,卖家比你更难受,因为他不能把好车卖个好价钱。

问题太多了,这个行业就像原始社会一样。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根据质量来卖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买车会像买车一样不带赌博。

一种无力感传遍了我的全身。

我本来想在这篇文章的末尾插入一些广告,以处理一些库存车辆。但经过思考,我决定不做这些事情。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