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污染普遍化,环保产品难辨真假,装修污染成健康隐形杀手
作者:admin | 分类:装修建材 | 浏览:41 | 时间:2024-10-11 09:01:451、家装污染日益普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房屋置换、装修的频率也大大增加。由此带来的装修、建材、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也已呈大势所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夏庆教授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对北京、上海、天津三地家庭进行抽样调查显示,甲醛超标比例分别为79%、81% 、 和 82%。” 。
装修旺季期间,不少装修公司、建材商家都会在促销广告中打上“环保”、“绿色”、“健康”的品牌,甚至把产品质量报告放在店内最显眼的位置。商家对环保、品质进行各种宣传,让消费者难以辨别真假。很多消费者花重金购买“环保”产品,却依然遭受装修污染之苦。
2、装修污染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近年来,因家居装修污染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并被媒体报道。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发布相关数据:70%以上的疾病与室内污染有关,90%的儿童白血病是由室内空气污染气体引起的。北京儿童医院的数据显示,90%的白血病儿童在六个月内完成了房屋装修。据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因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紧急就诊人数为430万人次;每年因室内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11.1万人,平均每天有304人死亡。
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有媒体还称,室内空气污染正在为卧室写下一份“辛德勒名单”。但国家室内环境及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70%以上的家庭存在污染,但92.3%的家庭对装修污染缺乏正确认识。
三、举证难成为维权瓶颈
据中国消协发布的《2017年全国消协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消协共受理装修建材投诉12770件。投诉问题主要涉及室内空气达标难度等五个方面。
装修后,室内有害物质浓度超标。但装修公司和家具厂家坚持不同意见,导致责任难以认定。一些经营者拒绝为消费者解决问题,不少消费者不得不诉诸诉讼来维权。但空气质量不合格涉及室内装修、装修材料、家具等诸多因素,装修材料与家具之间很可能存在交叉污染。在通过专业检测无法确定污染源和责任方的情况下,消费者负有一定的责任。存在败诉的风险。
避免污染陷阱的四个步骤
同意环保条款01
在琳琅满目的装修公司中,不少装修公司在宣传中用各种方式证明自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但在实际项目中,他们并没有使用环保材料或使用很少的环保材料。更有什者,使用假冒伪劣环保材料。具体概念的暗示、文字游戏、故事甚至陈列,让人误以为是环保装修。在实际工程中,没有使用任何环保材料,更不用说环保装修了。
对于家居装修的环保,国家对其有明确的技术标准要求。所谓“环保家装”,是指装修后的室内空气指标如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含量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各种环境检测标准。其标准包括建设部颁布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01)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颁布的《室内装饰材料中有害物质限量》。隔离。
可见,在法律法规方面,对于环保装饰有相应的规定和技术标准。因此,消费者在签订装修合同时,一定要在合同中约定装修公司装修所使用的所有材料均符合国家环保标准。而且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依据,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违约责任也做了规定,否则根本无法获得有效赔偿。
精心选材02
消费者如果选择适合自己的家居装修材料,也一定要选择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建材。室内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人造板、油漆、粘合剂、壁纸、地毯等装饰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及苯系物、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等有毒气体超标。花岗岩,是由于建筑陶瓷、石膏制品中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及其所含重金属的污染而引起的。这些污染物一旦存在,挥发期将长达15年甚至更长。购买过程中要关注相关污染物指标。
很多家居装饰材料厂家都会在宣传中标明自己的产品是标准产品。这时消费者要注意索取相应的检测报告。根据国家标准,产品必须在包装上标明有害物质的名称和含量。对于含有重金属和放射性的家居装饰材料的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仔细检查产品包装,索要相应的检测报告,核对等级,选择合格产品。
严格环保验收03
房屋装修完毕后,应立即进行房屋环境的环保验收。签订合同时,双方应约定第三方检测机构。选择检测机构时,应注意查看该机构是否是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检测单位,是否拥有自己专门的独立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是否规范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依据,是否有CMA标志,检验人员是否具有国家颁发的室内环境检测专业资格证书。
检测过程中,消费者、施工方、检测机构应同时到场。如果条件允许,应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录像。必要时可以通过公证手段固定证据,作为日后处理纠纷的依据。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检测机构往往只针对现有环境做出评估报告,但无法确定造成污染的具体污染物,很容易引发争议。笔者的建议是,装修如果是劳务、材料承包的,可以统一检测。如果家具是消费者自己购买的,可以单独进行检测。
妥善处理纠纷04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等规定,装修合同纠纷属于房地产纠纷,受房地产所在地专属管辖。 。因此,消费者与施工方若因装修合同发生纠纷,可以向房产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消费者因环境问题起诉建筑公司,建议消费者在提起诉讼前固定好证据,并提供双方签署的装修合同、补充协议或附加协议、购买装修材料、家具的发票或收据、环境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等。
- 结尾 -
|贡献者:景甜、王云嘉 | |来源:《法庭内外》杂志2018年第09期|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