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原院长顾德仁同志逝世
作者:admin | 分类:招聘求职 | 浏览:109 | 时间:2024-10-31 22:02:37来源|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原院长、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离退休干部、中共党员、民盟委员顾德仁同志, 2022年4月23日不幸因病去世,享年98岁。
顾德仁同志1924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 1946年6月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1946年7月至1946年12月在上海电话公司任实习工程师; 1947年1月至1948年8月,在上海中央航空公司无线电部任机械师; 1948年9月至1950年10月在康奈尔大学工作,获首尔大学硕士学位,同年10月回国; 1950年11月至1952年7月在中山大学电机系工作,任副主任; 1952年8月至1956年6月在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工作,曾任电机系副主任、图书馆主任; 1956年7月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顾德仁同志1950年11月任中山大学副教授,1979年1月晋升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教授。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7月至1981年1月期间,曾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二系、一系、七系工作,历任副系主任、系主任; 1981年2月至1983年3月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1983年4月至1986年4月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院长。 1998年1月退休。
工作期间,顾德仁同志勤奋刻苦,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第一线。顾德仁同志长期从事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首批四名博士生导师之一。共培养博士生30名,硕士生数十名。姓名。主编《脉冲技术》、《脉冲与数字电路》等多部著作。其中《脉冲与数字电路》已重印10次,共计17万册。已被全国各大学理工科专业采用十年。 1988年获首届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他是我国最早从事电视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在彩电技术和电子相关技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0年代初全国“彩电大赛”期间,他担任我国中西部14个省份彩电研发队技术负责人。其研制的“彩电中心设备”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他与朱维乐教授等人开发的CPLPS图文广播系统于1990年获机电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4年获第三届广播电视提名奖科学技术奖; 1996年获第四届广播电视科学技术奖。
顾德仁同志曾任机电部电子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子与通信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与通信学科评议组成员。教委电子类专业电子电路课程指导组成员、电子工业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兼任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广播电视、教育学会三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并担任《 of , and 》编委,高级会员。 IEEE 会员。 1988年入选《澳大利亚及远东名人录》; 1993年被四川省教委授予“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1956年被评为华南工学院先进工作者,1978年被评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先进工作者。 ; 2020年荣获2019-2020学年度电子科技大学教职工校级荣誉“特别贡献奖”。
顾德仁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求真务实,忠诚敬业,德高望重。他为电子科技大学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辛勤耕耘,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一生。他的去世,我们失去了一位值得尊敬的好领导和好同志,我们深感悲痛。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不懈奋斗和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顾德仁同志安息吧!
2020年9月,顾德仁教授荣获电子科技大学2019-2020年度校级荣誉“特殊贡献奖”。随后出版的《电子科技大学报》刊登了《顾德仁:有学问有德的人会长寿》一文,回顾了顾德仁教授一生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奋斗。今天,我们重新发表这篇文章,缅怀这位为学校建设发展奉献一生的好老师、好领导、好同事。
01
江南英雄铸剑
顾德仁1924年出生在美丽的江南古城苏州。他的父亲是苏州的一个小厂主,经营着一家丝绸厂。他的家庭条件殷实。父亲不希望孩子继承他的事业,就鼓励顾德仁多读书,并教导儿子不要为任何事情烦恼,要好好学习,“只读圣贤之书”。
顾德仁自幼天资聪颖,成绩一直优秀。初中时就读于素有“交大预科”之称、有着千年历史的苏州中学。
青年顾德仁
“九十八事变”后,东北沦陷。顾德仁虽然年轻,但他也开始痛恨那些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的“日本鬼子”。卢沟桥事变后,正在上初中的顾德仁与同学同仇敌忾,更痛恨为非作歹的日本人。
抗战初期,正在上学的顾德仁被迫短暂投靠太湖附近的亲戚,后又移居上海。这期间虽然耽误了学业,但由于成绩相对较好,初中尚未毕业的顾德仁跳级考入了上海著名的私立中学——著名科学家叶培达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爱国实业家邵逸夫等人都曾在此学习。
由于小时候打篮球受伤,父母不允许顾德仁参加竞技体育活动。但他受岳飞等古代民族英雄的影响,喜欢舞剑。他买了一把剑,每天晚上都会跳舞,然后关灯上床睡觉。尽管有同学嘲笑他,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仍然坚持跳舞。当时语文老师为他写了一首诗:
盒中剑声如龙咆哮,如流水,光如斗。手起舞时月光皎洁,凉风瑟瑟肘。国仇若不由胡鲁恒报尽,终不负其人生之志。你别问,我十万遍磨剑,至今仍这么说。
强敌入侵,外侮不断。日本人的铁蹄蹂躏了大半个中国。此时的顾德仁十分崇拜文天祥、岳飞、左宝宝等民族英雄。他特别痛恨汉奸,对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表现越来越失望。在他看来,我们必须走科学救赎之路。为什么中国队赢不了?只是武器不行,技术不如人家。
1942年,顾德仁报考上海“孤岛”交通大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电气工程系。尽管每天生活在日军刺刀的寒光下,但交大师生依然坚守着正常的教学秩序。同学们也非常刻苦学习,钻研知识。一位名叫童志鹏的同学,高考电气工程系第三名。随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其他同学后来都成为行业领袖。
顾德仁在交通大学的四年学习,为他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充沛的能量。大学毕业后,他在上海电话公司和航空公司工作了两年。抗日战争的胜利给全国带来了欢乐,国民党政府却挑起内战。顾德仁想暂时离开饱经战乱的大陆,前往美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希望有一天能够报效祖国。
02
学习西画报效国家
1948年,顾德仁开始申请美国几所大学的研究生学习。加州大学等名校录取了他,但在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主任钟兆林的建议下,他选择了位于美国纽约伊萨卡的全球知名康奈尔大学。
他告别了父母和新婚妻子,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留学。
顾德仁初到美国时租用的阁楼一角
由于没有被录取公费留学,顾德仁不得不自筹900美元。交完学费,半年后他的钱就花光了。导师给他找了一份兼职助理研究员的工作。起初工资比较低,但因为顾德仁表现出色,工资提高到每月300美元,在留学生中算是比较丰厚的了。收入来源相对稳定,顾德仁正在美国读研究生。原本要一年多才能毕业,但因为打工,顾德仁花了更长的时间才毕业。
当时,一项关于飞机高空飞行时通信信号中断的研究课题正处于瓶颈期。该研究所的加拿大学者虽然找到了通讯中断的原因,但没有办法预测和计算信号中断以避免信号中断。顾德仁立即潜心研究这个问题。他坚持不懈,利用数学变分法,终于找到了计算公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研究就取得了突破。
一石激起千层浪。顾德仁的研究成果得到系主任、电波传播专家Bros教授的赞赏和重视,并与其进行了亲切交谈。同时,立即组织计算人员和制图人员协助他开展工作。
有人笑着调侃他:“自从你来了,我们就很忙了,你却让我们受苦了。”所有人都用钦佩的目光看着这个26岁的黑发黑眸的中国学生,纷纷扬眉。大拇指,把他叫进来(人类天才)。
1950年9月,他成为美国科学家荣誉协会会员,并佩戴象征学术成就的金钥匙徽章。他知道,科学是一个积累、传承、突破和进化的过程,它来自个体,却属于全人类。
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怎能不思乡、不感恩呢? 1949年8月,顾德仁加入美国“留美中国科学家工人协会”。钱学森的好朋友、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郭永怀也是该组织的成员。
这个被美国当局视为“共产党外围组织”的爱国进步团体,创办了《科协通讯》杂志,经常报道中国国内情况。顾德仁经常与留美青年认真学习、讨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顾德仁平时说话毫无顾忌,他赞扬新中国的言论得罪了一些人。一位亲国民党的教授曾找到他,要求他说话要克制一点,不要再“胡说八道”。
1950年,美国政府在钱学森准备回国时拦住他并将其监禁。这引起了留学生的强烈反响,更加坚定了顾德仁回国的决心。美国FBI也找他谈话,一些组织严密监视他的言行,但他却找到了突破包围和阻挠的方法。
只有以国家利益为最高标准的人,才能达到最高境界的觉醒。 1950年2月,顾德仁获得硕士学位后,著名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无线电波传播专家HG教授希望他继续深造,并被愿意当他的博士生导师。
那时,祖国已经解放了。当顾德仁从《科协通讯》上读到东北地区人才严重短缺的消息时,不禁有种想回家的感觉。他没有参加考试就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不畏艰险,克服重重障碍,满怀憧憬地登上了回国的船。
他的心中,已经奏响了建设伟大祖国的嘹亮歌声。
03
坚定信念、跟党走
“回家吧!”顾德仁心中呐喊。罗湖大桥两岸挤满了欢迎的人群,敲锣打鼓,跳秧歌,欢迎归来的游客。彩旗花海组成了盛大的仪仗队。 “学子归来,欢迎光临”的横幅标语是那么热烈、灿烂、那么明朗。从轮船三等舱走出的顾德仁和留学归来的学子们都满怀兴奋,深深感动。这就是家的温暖,这就是心灵的归属。他们一定要绽放自己的才华,让他们为祖国绽放绚丽的花朵。
归国学子下榻广州南方宾馆,当晚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晚会欢迎归来的学子们。绚丽、深沉、激昂的音乐突然响起。以《黄河大合唱》为蓝本的小提琴协奏曲,旋律激昂奔放,充满了撕心裂肺的仇恨和刻骨铭心的爱。仿佛穿越了时空,穿越了历史。跨越江河田野,回响在浩瀚宇宙。同学们的心在颤抖,热血在沸腾。为国家做贡献是他们毕生的目标。
这种兴奋,就像他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看到解放军重创英国军舰“紫水晶”号时一样。一百多年来,中国没有任何一方敢对挑衅滋事的外国列强军舰进行严惩。只有中国共产党做到了,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遭受屈辱的时代已经结束,列强对华的“炮舰外交”也结束了。
新中国,新国家。所有人都获得了重生,昂首成为了主人,对自己的未来和祖国的未来充满了期待。顾德仁觉得自己有无穷无尽的能量,他要把自己所学到的一切奉献给自己所向往的祖国。
当中山大学电机系主任吴景焕教授来到顾德仁住处招聘教师时,顾德仁说:“我想去东北。”吴教授告诉他,现在南方解放了,也缺乏建设人才。如果你去东北为人民服务,你也会为广东人民服务。于是顾德仁决定留下来,立即搬到了吴景焕教授家。第二天,他走上讲台,用智慧浇灌希望。直到寒假,顾德仁才去了上海,带着素未谋面的爱人和儿子来到了广州。
人生的漫漫征途,是多年奋斗的奋斗与追求。至今,他已将自己与祖国的高等教育捆绑在一起,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顾德仁来到华南工学院无线电系,历任副教授、系副主任、图书馆主任。他知道,一个学者必须关注社会,洞察社会变革背后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是黑暗中的光明,阳光中的理想,是所有善良人心的希望,是永恒的追求。
顾德仁希望尽快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华南工学院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找古德仁谈话,建议他先加入民盟,再加入共产党。 1954年,顾德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紧紧跟随党的步伐,克服困难,与党共同成长。
事实上,早在他还是交通大学学生的时候,他就和当时的地下党同志冯旅孙有过交往。直到建国后,他才得知这位与自己同年进入交通大学的同学的真实身份,并对他的作风和胆识敬佩不已。
04
顾先生坚持真理
1955年冬,被派往清华大学学习电视技术,师从苏联专家萨波列特金。 1956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期间,他来到新成立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科学的精神就是创造一种成果,一种人类共同享受的文明成果。 1958年起,顾德仁一边做教师,一边开展电视技术研究。
世界发达国家的电视业自二战结束以来蓬勃发展。 1954年,美国已经有了与黑白电视兼容的彩色电视,即NTSC制式。日本也采用此系统。苏联和法国于1967年开始广播彩色电视,采用调频技术传输色度信号,称为SECAM系统。西德也于同年开始广播,采用采用逐行倒相技术的 PAL 制式。与法国、美国并列世界彩电系统前三名。标准。
我国于1958年开始试制黑白电视机,完全仿制苏联标准和成套设备,并在北京建立了第一家电视台。 1970年代初,国家决定搞一场“彩电战争”,但也下令不能买外国的东西,否则就是“洋奴哲学”。学校调来戴着“反动学术权威”标签的顾德仁,担任我国中西部14个省份彩电研发队的技术负责人。大家都叫他“顾老板”,但实际上他更像是一名“消防队长”——哪里需要解决技术问题,他就冲到哪里。
1972年,顾德仁随代表团赴欧洲考察。
1972年底,经李先念副总理批准,我国组成彩电系统赴欧洲考察团,顾德仁随团来到欧洲。随后他前瞻性地提出,电视技术的数字化将是电视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化具有信号处理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调节方便、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结合、易于集成、图像清晰度高等优点。得到了我国电视技术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1973年初,我国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个城市建设全国第一批彩电试点站,分东、西、南、北四个地点。要求同年10月1日国庆节正式开播。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该怎么办?四川省立即成立成都彩电试点站建设筹备领导小组,顾德仁担任筹备领导小组顾问。在他的指导下,中国西部第一台彩电的蓝图诞生了!当蓝图变为现实后,他直接带领全校电视教研室科技人员,奋战无数个日日夜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赢得了电视教研室的最后胜利。发展。从转播中心的设备设计到上线,所有节目模块设计和成套技术设备均由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生产,足见该校电子技术专业的雄厚实力。
顾德仁工作室规划手稿
1973年10月1日,成都电视台和全国其他三个电视台成功进行了彩色电视的首次试播。这是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1974年冬,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彩色电视制式研讨会上,一些与会者权威地宣布采用“换相制”作为我国的国家彩色电视制式,声称这是“与传统电视制式不同的全新举措”。来自世界三大体系。” ”。研讨会上一片寂静。
这时,一个男人从后座上跳了起来,平静地走上讲台,用严谨的科学分析和仔细的数学推导证明“换相系统”只是PAL(倒相)系统的一种改变。不管“相位交换系统”的提出者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它只是将相位旋转45°。性能上不可能有任何优势。如果制定成国家标准,一旦向外界推出,绝对会令世人笑话。中国会被世界嘲笑,中国没有人会被嘲笑。全场观众都会惊呆。
这个人就是顾德仁。他是一位敢于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的学者,令人敬佩。随着“四人帮”的瓦解,这场争论也随之结束。 PAL 系统被指定为国家系统。毕竟,历史就是历史。有浊流,方能出现清波,泥沙共落,才是其本来面目。
05
学习电视成为大师
顾德仁是电子科技大学信号、电路与系统学科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最早从事电视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先后完成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并多次获奖,其中彩色电视技术及其电子相关技术影响深远。他还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贡献。
数字彩色电视接收机技术鉴定会
顾德仁最早为成都彩电试点站研制的主要中央设备,于1978年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奖。1986年,他首先提出“我国图文广播应放弃图文系统,采用多系统”的设想。先进编码系统”得到了广电部、电子部的支持。负责“基于代码的图文系统研究”,与朱伟乐教授等同事共同努力,开发出图文丰富、抗干扰能力强、兼容多种格式的自由格式CPLPS图文广播系统。中文、外文。 1989年通过了部级鉴定,荣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2年,顾德仁出席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学会第四届年会
此后,顾德仁瞄准了集多种高科技于一炉的新一代高清电视。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对全数字高清电视系统进行了程序论证,优化了算法和参数,并成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这些成果对于我国今后高清电视标准的选择和硬件开发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顾德仁深知,科学只有不断创造才能获得永恒的生命。他所坚守的理想不正蕴藏着人类更新的无限生机吗? !
顾德仁家里有一枚奖牌,特别吸引客人的注意。这是1996年顾德仁获得的第四届广播电视科学技术奖。该奖是为了表彰为我国广播电视科学技术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而设立的。每届全国只有两名获奖者。年近八旬的顾教授,1994年退休,安享晚年,怎么还能在1996年获得我国广播电视科学技术奖呢?
顾德仁表示,获奖者首先单独申请,然后结合提名和讨论才公布结果。而他本人也从未亲自申请过。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为祖国的振兴献身的科学家们。
顾德仁从事高等教育工作45年。讲授的本科生课程包括基础电气工程、电路理论、半导体电路、电磁场、微波技术、天线与无线电波传播、有源网络与反馈放大器、脉冲与数字电路、电视技术、电视设备等。研究生课程。他也是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首批四位被国务院授予博士生导师称号的人之一。他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电子行业高层次人才,其中博士生30名,硕士生数十名。
顾德仁指导的博士生参加论文答辩
顾德仁多次强调,医生的论文要走在国际研究领域的前沿。 1993年,他获得了四川省教育委员会授予的“优秀研究生教练”的名誉证书。多年来,他在国内外著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
1979年,他用超过700,000个单词编辑并撰写了教科书“ Pulse and ”。它被转载了10次,并发行了170,000份。它被全国各地的大学和大学的科学和工程专业人士使用了十年,并赢得了1977年至1985年的国家优秀教科书的头衔。二等奖。
06
迷人的老院长
当他得知他和他的同事们要去成都与吉久大学和南京理工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建立新的中国的第一所广播大学时,Gu Deren感到非常兴奋,以为他已经学到的东西可以在祖国西南部。是时候炫耀您的野心了。
1956年,当Gu Deren来到成都大学时硬件工程师英文简历模板,学校周围仍然有稻田,每个人都住在工作棚里,而主建筑仍在建设中。 Wang 后来曾担任成都电信工程学院院长,他将他带到了学校。在主楼的五楼,两侧到中间有跳板。 Wang 直行。 Gu Deren从未走过,Xin 也走了。
在Gu Deren到达成都后不久,他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学校的建设,担任广播部主席,并同时担任电气和真空部门的主任(后来由Wang Zuqi举行)。从那以后,他的生活与大学紧密相关。
《时代》的趋势使人们进入了一个明亮的新时代,而科学的春天为我国的科学工人带来了春天的微风和雨水。 Gu Deren在学校担任领导职务,并于1980年担任成都电信工程学院的副院长,后来担任Dean,直到他于1986年辞职。
Gu Deren会见外国客人
他说,他感到太忙于科学工作,同时也担任行政职务。他认为,为了将学校变成一所高级大学,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当该国开门时,学校开始派遣国际学生。在第一批年轻的老师派出时,Gu Deren与他们一一交谈。他真诚的教义以及对祖国的热情和柔和的爱都印在了每个年轻老师的心中。
Gu Deren会见外国客人
正如迪恩(Dean)在工作笔记本中写道的那样:“每天晚上,我在书桌上努力学习,在书籍海中航行,思考经营学校的策略。有数百种良好的策略,其中一个是最好的?需要大方...”
1983年,Gu Deren在访问美国时访问了Borg教授。
Gu Deren知道,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并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他带领代表团访问美国,日本,德国和其他国家,与他们建立友好的关系。当他在美国学习时,他还邀请他的导师来学校提供学术报告。
Gu Deren折衷地选择了才能,请注意那些出国的人的成长,并为他们在国外学习取得成功而感到满意。他是宏伟而宽容的,并且反对所有观点,他直接晋升了年轻的老师,这些老师在从讲师到教授返回中国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这些返回的教师已成为学校各个学科的学术领导者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骨干。
Gu Deren是一个谦虚的人。他爱他的学生,同事,祖国和科学事业以及他的家人。他以温·天西格(Wen )的“公义之歌”为座右铭。他精通儒家教育思想的本质,很高兴看到“年轻人比蓝色更好”。他喜欢古典音乐。音乐使人们变得伟大,快乐,勇敢和坚定。他熟悉摄影艺术,追求崇高并创造完美。他在美国学习时拍摄的景观照片赢得了康奈尔大学摄影比赛的二等奖。
他坚持“科学而不是相信邪恶”的态度。当他年轻的时候,他对家庭向神和佛陀的祈祷感到非常不满意。他曾经开玩笑地说:“在燃烧了这么多纸钱之后,它只会消失,但再也不会回来。你不想在黑社会中通货膨胀吗?”他还说:“你能通过燃烧香气和向佛陀祈祷来获得祝福吗?看吗?菩萨也喜欢钱。”他主张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依靠自己的辛勤工作,坚定不移和体贴来掌握知识。他知道“当三个人一起走时,一定是我作为老师。”作为学者,所有这些都融合到了几十年中。
1996年,Gu Deren参加了国际CATV和卫星接收设备展览
在他的一生中,他是一个正直而善良的人,诚实和诚实,在公共事务和私人事务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在1986年上半年,他的女son和他碰巧在北京出差,他们在周末见面,拜访了北京的一位长者。旅程很长,但是由于这是私人事务,古登(Gu Deren)拒绝乘坐出租车,并告诉他的女son他无法将公共资源用于私人事务。 “我父亲有一种公义硬件工程师英文简历模板,使你不得不服从他。他将永远不允许使用公共信件。”家人回忆起这一点。
2012年,当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询问Gu Denen时,除了电话外,他是否还有其他联系方法,这个“ 90年代后”的生活和学到了永远的生活,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陈述:我有一个QQ号码。立即,他巧妙地使用QQ与另一方进行视频聊天和传输文件。
Gu Deren认为,电视,计算机和电话的整合是一个主要的发展趋势,而中国电子科学与技术大学应在这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与民族的复兴和祖国的繁荣紧密相关,那么他的生活将始终以耀眼的光芒闪耀,并创造出一首不朽的诗,值得被世界称赞。这个人已经去世了,但是通过科学拯救国家并通过科学和教育使国家恢复活力的大火肯定会散布在世代人民的心中!
强烈推荐
回复后端中的关键字以获取相关内容:
回复“日记名称”以查看实时影响因素和分区
回复“”下载最新的影响因子表
回复“ 2020分区”并下载最新的中国科学学院分区表
回复“ 001”并下载16,000个期刊缩写
回复“ 002”并下载800组高级防御报告PPT模板
回复“ 003”并下载5点 + SCI写作教程
回复“ 004”并下载100套中文和英语简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