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家政市场现状调查:正月十五后家政公司开业情况及阿姨招聘需求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65 | 时间:2024-11-27 09:05:34城市快报讯 往年,正月十五过后,杭州部分家政市场开始出现一年中最热闹的景象:阿姨从农村回城找工作,雇主找阿姨。双方的交汇点是家政服务公司。
今年与往年不同。杭州家政市场现状如何?
昨天下午,我首先来到了位于朝晖二区的朝晖家政服务市场,两排房子里集中了10多家家政公司。沿着街上走,只有两家店还在营业,一家是金渠家政,另外一家是家政三代。
金衢家政店里共有三个人。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小女孩正在玩粘土沙盘,还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我走进商店,询问是否有什么可以找到的。男人摆摆手:“我们家还没开业,确实需要一个阿姨,你可以在网上找一下。”
“小伙子,你要照顾老人还是孩子?我是阿姨。”店里的年长阿姨朝我走过来。
当得知我是来面试的时候,阿姨的眼神里有些失望。她嘟囔着:“照顾老人或者照顾孩子都可以,只要我年纪不太大,照顾不了孩子就可以了。”
阿姨说,她50多岁了,照顾过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 “过年期间我没有离开杭州。我有支付宝健康码。很安全。你放心,不然我就不能坐公交车,也不能出门了。”
我姑姑是绍兴人。过年期间,她在杭州当“急救”阿姨。她原本与临时用人单位签订了为期10天的短期劳动合同,每天工资300元。没想到,她原来接替的阿姨因为疫情无法回杭州,于是她又工作了半个月。前天,老板给她发了工资,说:“谢谢你的帮忙,我阿姨回来了。”
阿姨搬出去住旅馆了。当问到她住在哪里时,她也说不出来。她只说很远。她来到朝晖家政市场碰碰运气,却被金衢家政老板拒绝了。
金衢家政老板笑着说:“现在家政公司都关门了,我也无能为力,店里不是我管的,主要是我老婆在经营,她一直在家今天带女儿来店里好久了。”在这里玩得开心。”
正说着,老板娘穿着睡衣从外面进来,给了我一张名片。她姓叶。她说得非常有口才:“我急需找一个阿姨,可以在网上预约,网上介绍,老板和阿姨会视频见面,如果合适的话,阿姨会来我家。”去。我们的房子还没有开放,所以我们不能见面并介绍你。”
“如果你愿意付钱三替家政服务公司电话,可以去隔壁的三代家政,他们已经开始营业了。”老板娘说道。
前台接电话的是三代家政工作人员小郑。还有顾客要求介绍这位阿姨,“我需要照顾老人还是小孩”、“我应该做兼职还是住家”、“对阿姨的年龄有什么要求”。 ..
挂断电话后,小郑看到我很惊讶。开业两天来,店里没有一个顾客。他们都在网上进行预订和交易。
还没等他们开始聊天,店里就来了一位阿姨。萧正让她等一下,坐一会儿。阿姨直接走到前台,将身份证递给了小郑,“如果有需要阿姨,请联系我。”小郑看了一眼:“阿姨,我们公司对阿姨有年龄限制,55岁以下。”
我看了看我的身份证。我1955年出生在建德,阿姨说:“几年前我来杭州的时候,上一个雇主让我干这干那,很难维持,所以我就辞职了。”
小郑建议阿姨去另一家家政店,“我们阿姨一要保证身体健康,二要接受培训才能上岗。”
小郑说,由于疫情的原因,这段时间找工作的阿姨不多。 “怎么说呢?这个时候找阿姨的,都是家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时间长了,孩子们就受不了了。”
雇主对这些从外地来、没有隔离的阿姨很不放心。说实话,作为中间人,我们也不太放心。我们要负责介绍阿姨。
对于外地阿姨,公司建议延迟返程。目前的生意都是在“紧急”阿姨身上找到的。有的用人单位无法接受临时阿姨的高工资,就到社区开具证明,保证自家阿姨回城后接受隔离。工作,这样他们就可以带阿姨回杭州,然后“紧急”的阿姨就撤了。如果其他顾客需要找阿姨三替家政服务公司电话,“紧急”阿姨就可以接手。
大学路社区的赖大姐当管家已经18年了,但她的店还没开门。这两天,她去吴山广场、河坊街查看,发现没有一家家政公司营业。
我大姐有一个老板,这几天经常给她打电话,让她帮忙介绍一个阿姨。
业主是88岁的黄奶奶,家住春江华岳。几年前,她的左手骨折,造成粉碎性骨折。赖姐找了个阿姨来照顾她。春节期间,阿姨回家了。
黄奶奶还有一个90岁的老伴,同样需要有人照顾。春节期间,我找不到临时阿姨,住在小区的女儿就每天来一次家里帮忙买菜、洗衣、打扫卫生。
“本来,阿姨是大年初七、初八才回来的,都快一个月了,女儿有自己的家要照顾,太忙了。”黄奶奶说:“我只会做一些简单的菜,但不会做一顿饭。”一天只吃两顿饭,但洗衣服拖地太辛苦了。希望阿姨快点回来。”
赖姐表示,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复工,用人单位对阿姨的需求也不算太大。年轻人努力一点可以帮助照顾老人,老年人努力一点可以帮助照顾孩子。当赖大杰回来拜访客户时,许多家庭都可以克服它。
小杨也是大街的客户。她是一个双收入家庭,有两个孩子。最大的7岁,正在上小学一年级。老二是去年八月刚出生的。月嫂走后,她又找了个保姆,每个月要花7000元。我姑妈是广西人,嫁到绍兴柯桥。
小杨和丈夫都有工作。平日里,家里有两个老人和一个阿姨,帮忙照顾孩子。过年前,我和阿姨约好元宵节后回来。疫情过后,姑姑在广西。考虑到旅途的风险,小杨建议她不要急着回来。
阿姨也接受了。还没等她回家乡,就传来了疫情的报道。小杨给了她几包口罩,嘱咐她回家路上注意安全。
小杨一家人现在都在家不出门。他们在网上订购杂货,然后将其送到社区门口。
他们和她的公婆住在一个社区。她和丈夫在家工作,公婆每天都会过来帮忙照顾孩子。阿姨不在的日子还算可以过。
小杨说,最大的是姐姐,在家上网学习,自己安排课程。二哥现在年纪小了。他小睡了一会儿,自己玩了一会儿。姐姐比较懂事,会帮忙看护弟弟一段时间。但即使是这么乖巧的宝宝,他们也从早忙到晚,有时甚至变得很疯狂。比如,老公辅导大孩子写作业,她只能抱着宝宝在家开电话会议……
小杨说,6个月大的孩子一刻也离不开人。由于他在家工作,所以他的生活离不开手机。宝宝不哭还好,哭了就没法干活了。不管怎样,首先要安抚宝宝。
“你知道什么是战友吗?我和我丈夫现在是战友了。”小杨开玩笑说,既然在家工作,还要带孩子,她和丈夫就得一起干活,而且缺一不可:一个做饭,一个带孩子;一个负责做饭,一个负责照顾孩子。一个负责办公室,一个负责孩子……
“特殊时期,对于我们这样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来说,安全第一,能克服困难的人就能克服困难。”另外,阿姨回来后需要隔离14天,这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在哪里隔离、工资如何计算都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