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房地产不如养猪?半年百亿利润引资本涌入,猪产业风光背后的风险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82 | 时间:2024-11-27 13:03:32

前言

房地产还不如养猪?当你还在犹豫每斤40块钱左右的排骨时,养猪企业半年就已经净利润数百亿了。

如此高的利润,谁不贪心呢?一时间,各界资本纷纷涌入,希望在这场“猪宴”中分到一块肥肉。中新凯威以极大的热情建设了两座26层的养猪场。另一方面,唐代神龙华农母在湖南修建了十里冲“养猪城”,耗资超过20亿,修建了28栋建筑。年产生猪130万头。

很多站在聚光灯下的人,甚至是那些没有和猪打过交道的资本投资人,也像闻到了腥味的猫一样跳进了这个圈子。就连京东的刘强东也表示要进军养猪行业,搞AI养殖,甚至研发猪脸识别技术。

但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猪价不可能永远高位运行。一切辉煌过后,剩下的只是一片鸡毛。在当今的养猪行业,“你养的每一头猪都在赔钱”已经成为一个可悲的现实。

这种巨大的反差是如何产生的呢?养猪业为何这么赚钱?

大家好,我是。

本期我们就来聊聊养猪。

中国人爱猪

说到过年最怕哪种动物,排名第一的一定是二号师兄,一个爱吃猪肉的中国人,上市了13家养猪公司。曾有外国人感叹,如果中国猪肉供应短缺​​,全世界都会盯着看。这并不是为了吓唬人们。美国农业部6月份发布的报告预测,全球生猪消费量将达到1.145亿吨。中国是全球生猪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几乎占据了一半,足足5725万吨。

这意味着什么?地球上每出生两只猪,就有一只进入中国人民的肚子。中国不仅吃自己的饭,而且生产很多。是世界上生猪产量最大的国家,占总产量的48%。

在中国的生猪市场中,中小型养殖场和散户占据了绝对规模。 2020年,52.3%的家猪饲养在规模化养殖场,47.7%是在中小型户饲养。有的可能只有几头或几百头猪,有的可能只有几千头。可见,生猪养殖并没有形成寡头垄断,也不遵循市场的80/20规则,因此一些企业开始将这个行业视为机会。

不仅是那些有资产的大猪公司,很多互联网公司甚至“房地产公司”都眼睛放光。谁不知道怎么养猪?于是,2009年,网易开始养猪。 2014年,万达在全国建设养猪场。 2016年,恒大也宣布养猪。 2018年,碧桂园、阿里巴巴、京东相继加入养猪业务。养猪兴趣班,万科2020年也在招聘养猪场总经理。

除了市场规模大之外,养猪能致富到什么程度呢?我告诉你两个数据。中国第一户万元户靠养猪致富。猪王秦英林通过养猪30年赚取了1850亿的巨额利润。他今年49岁,是河南首富。

看来这个行业确实有“钱”前景,也难怪大家都在抢着养猪了。

原因

然而,有些人却可以通过养猪成为首富。有的,拜奶奶家所赐,正邦这个大型养猪企业,2022年居然没钱买饲料,造成了“猪吃猪”的奇怪局面。最后只能哭着卖掉自己赚钱扭转盈亏。说到养猪业的发展,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由一种叫做“养猪周期”的神秘力量主导的。

所谓生猪周期,简单来说,就是指由于供需动态变化而导致的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当生猪供应超过市场需求时,价格就会上涨。这时,养猪户看到了赚钱的好机会,摩拳擦掌,增加母猪存栏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猪供应逐渐增加,超过市场需求,生猪价格开始下跌。价格低的时候,卖猪不仅能赚钱,还可能要付出很多钱。养猪户见这行不通,赶紧减少了母猪存栏量。一段时间后,供应减少,需​​求再次出现,循环又开始。

但养猪的过程并不像养鸡鸭那么容易。母猪出生后需要育肥4个月才能成为后备母猪。后备母猪需要育肥4个月才能成为能育母猪,能育母猪怀孕4个月后即可产下仔猪。仔猪要生长6个月才能成为出栏的育肥猪,而从初生母猪到出栏的生猪至少需要18个月的时间。

这意味着市场恢复产能需要18个月,去产能也需要18个月。另外,由于猪肉价格上涨,刺激补库存需要的时间,加上猪肉供应量增加导致价格下降需要的时间,加起来已经快四年了。

它一年上涨,一年持平,另一年下跌。养猪工作需要能够经受住猪周期的考验。这就是为什么以前养猪可以赚很多钱,现在养猪却每次都赔钱。

然而,仅仅了解猪的周期是不够的。毕竟这么多养猪大户,没有一个是傻子。公司亏损肯定还有其他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正邦之外,还有遭受30亿巨额亏损的福建猪王奥农科技。也在破产边缘疯狂试验,穷得不得不出售子公司股权才能“复苏”。

我们来看看这17家生猪上市公司去年的业绩报告预测。其中五分之四的账户出现巨额赤字,总损失达270亿。连行业内的养猪巨头都过得不好,更何况是那些小型养猪企业。

归根结底,原因还是两个字:内卷化。每个人都想预测猪的周期,但猪的周期反过来又预测你的预测。生猪价格暴跌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们仍在努力增加产能;明明他们每养一头猪都在赔钱,但他们还是坚持养。每个人都在赔钱,就看谁能活下来。

为什么大家这么疯狂还要从2018年的非洲猪瘟说起。从上面的生猪周期就可以看出。因为这次猪瘟,猪周期要飞上天了。事实上,我国的生猪周期总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一是猪肉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再一个是有中央储备的冻猪肉用于宏观调控。即使生猪价格波动,也是正常的。如果太过分了,国家会帮忙控制。

但这次不同,因为生猪行业比较分散,中小养​​猪户和散户占了半壁江山。生物安全防控意识相当淡薄,消除工作也做得比较模糊。

猪瘟被称为“养猪业第一杀手”,猪的死亡率高得吓人。所以,只要有一丝征兆,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被淘汰。就这样,中小型养猪场几乎被一举消灭。

非洲猪瘟全国蔓延后,生猪存栏量骤然下降至40%,产能锐减,猪价疯狂飙升。到2019年,卖肥猪的利润将是最高的。达到3300元。

当任何产品供需失衡时,资本都会等待机会。此事件一发生,大企业就意识到需要转身,进行规模化养殖。于是,资金涌入,无论是老牌养猪公司还是养猪行业的“新面孔”都开始建楼养猪,豪华养猪别墅也相继建成。可能当年的互联网风潮也影响到了养猪企业。

2018年猪瘟开始,2018年互联网进入养猪行业,京东开始成立京东农牧子公司,并推出了大招:“猪脸识别”智能养殖解决方案。你看那边动了,阿里巴巴也来了。 2018年6月,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公布了一系列技术,其中就有一项——利用人工智能科学养猪。更不用说最早的养猪大户养猪厂网易,很早就布局了计划,2011年开始圈地养猪。还有美团,19年战略投资一号食品。创始人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养猪的陈胜。

这些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入市场。那么,大家最熟悉的互联网套路有哪些呢?就是烧钱——抢用户——割韭菜。各大企业也纷纷与时俱进,开始学习潮流。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从2021年开始,大量生猪企业纷纷表示亏损,有的企业一年甚至可以亏损数百亿。有些企业愿意赔钱到底,但也必须保持10%-30%的增速,竞相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这次操作着实“跨越”了很多同事。

这和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是一样的:“种地能赚钱,农民就无地可种了”。养猪行业也是如此,“养猪能赚钱,农民就没猪养了”。 ”。由于这种疯狂的内卷化,大量中小畜牧养殖户无奈退出。然而,尽管大型养猪企业成本高得吓人,疫情严重,但依靠银行贷款和投资者的钱仍然可以生存。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去年。按理说,生猪价格连续两年下跌,行业应该是时候回归供需平衡的正轨了。然而,没有人愿意在赔钱或小赚的情况下退出赌桌。大家对生猪周期都很熟悉,都想在猪价上涨之前按时养猪。结果很好。大家想了想,开始了逆周期操作。在此期间,他们推迟出栏并进行二次育肥。为了防止生猪价格飙升后产能减弱,他们还不时进行补货。所以,你支持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但你仍然必须承担你的损失。为什么,为了垄断。

加之近两年宏观消费意愿持续减弱,餐饮渠道等渠道的猪肉消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市场期待已久的生猪周期不仅没有出现,反而迎来了史上最艰难、最长、最残酷的生猪周期。

而这一次,生猪行业也经历了剧烈的清算。之前是为了清理库存。这一次,彻底清理了养猪户。 2023年,生猪产业规模下降至68%,超过三分之一的生猪养殖户被散户清仓。

就在今年8月9日,多家生猪企业公布了上半年业绩。连续23年全年亏损后,他们终于在今年第二季度成功扭亏为盈。看似生猪企业已经熬过了上一个漫长的生猪周期,并看到了新周期的曙光,但事实是,虽然寒冬已过,大量散户出局,资本也开始真正出局。来到餐桌旁。

科技改变世界,梦想创造未来。

我是,下次见。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