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屿地产上海项目口碑不佳,虹桥嘉悦府影响国企公信力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61 | 时间:2024-11-30 22:04:00虹桥嘉悦大厦影响了象屿在上海的声誉,也影响了国企的信誉。
关于象屿地产,我们在之前的文章《象屿地产怀着父亲的敬意前行》中已经讲过。它的基地在厦门,是近年来在上海掀起风暴的闽式黑马之一。
依托在上海的优异业绩,象屿地产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 2020年全员销售额122.7亿元,位列全国房企第157位,三年内跻身房企百强第35位。
同时,象屿地产也是上海敢于拿地的房企之一。近三年来,上海土地征地量已超过300亿。今年1-10月,象屿地产在上海累计拿地80.22亿,仅次于厦门国贸,位居上海房企第三位。
虽然势头强劲,但象屿地产在上海却始终尴尬:
声誉并不理想。
包括上文提到的虹桥嘉悦公馆,象屿在上海的多个项目都遭遇了业主的“团队建设”挑战。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分配减少,或者构建质量未达到预期。
通常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房地产公司的产品能力出现了问题,要么是想要节省更多的利润。
以前我维权的次数很多,可能是因为我刚到上海,产品能力有待提高。
近两年来,象屿地产吸纳了众多行业内的优秀人才。比如前段时间聘请了世茂前设计总监张伟伟。从产品能力来看,象屿地产已达到行业顶尖水平。
目前,象屿地产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压力。
7月底,象屿地产发布募资公告,直言遭遇“重大困难”:
一季度经营现金流为负113亿元,一季度投资现金流为负14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负债总额900亿元,负债率71%。
即便是集资,如此明目张胆的“惨售”也实属罕见。
2021年至2023年,象屿地产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4.83%、75.1%、78.4%,今年上半年为76.53%。
今年上半年,象屿地产支付现金152亿元偿还债务,同期房地产销售额135亿元。
背靠大树的象屿地产很少如此担心资金问题。
其母公司“象屿集团”主要从事大宗商品供应链。 “厦门象屿”是相关领域的A股上市公司。在象屿地产扩张版图的那些年里,象屿集团也是其最大的资金担保。
不过,最近这棵大树本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输血能力可能没有以前那么强了。
一方面,全球经济问题加大了大宗供应链企业的经营难度。
从财报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象屿集团营收同比下降19.24%,利润同比下降24.67%。
另一方面,象屿集团的几条业务线已经年久失修。
不久前,象屿集团金属业务最大客户“德隆镍业”申请破产重组。受此影响,象屿股价当日下跌9%。
据象屿集团前高管透露,德隆不仅仅是象屿的最大客户。两人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例如,他们此前在印尼共同投资了一条镍铁生产线。卞氏首期投资超过100亿元。
这个项目从2022年就开始亏损,现在德隆又破产了,风险只能由象屿自己承担。
11月19日,厦门象屿发布公告,集团合计出资约43亿元参与忠旺集团破产重组。
忠旺集团曾经是铝行业的巨头,有“亚洲铝王”的称号,但由于各种问题而遭遇重大经营困难。 2020年上一份财报发布时,忠旺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71%。
象屿集团的进入也意味着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收拾“烂摊子”。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象屿地产一直是集团的核心利润中心,占集团营收比例不到2%,却贡献了近20%的毛利润。因此,象屿地产一直对业绩要求比较高。
或许是受到母公司下行压力的影响,象屿地产这两年的脸上都刻上了“脱保”的字样。
典型的例子包括上述一些较为激进的操作,或者最后一批楼盘降价、参与“以旧换新”活动等变相降价促销。
但从业绩来看,象屿地产项目的销售能力或许并没有因为这些操作而明显提升,反而有所下降。
不久前,象屿上海项目“中央云悦府”发布公告称,抽签认购“取消”。无独有偶,国庆黄金周期间,象屿另一家江湾乐府也取消了彩票认购。
这意味着两个项目的认购人数均未触发抽奖。
从数据来看,截至10月底,江湾悦府整体去化率不足34%。中环云悦府项目于10月13日开盘,共678伙,仅售出145伙。
除了上海项目外,象屿地产在其基地厦门的项目也出现了销售困难。今年5月推出的象屿自在海,至今已售出不到50套。
整体数据来看,今年1-10月,象屿地产全线销售额为238.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69.7亿元下降近35%。上海销售额为87.23亿,较去年同期的203.7亿下降近57%。
今年2月,象屿地产上海、浙江区域公司更换了经理,新任总经理鲍益群有着非常亮眼的履历。
此前,他曾在绿地集团、上海城开集团、复星集团等上海本土企业工作多年。曾任金地集团华东区副总裁、环湖公司总经理。该集团任命这样一位新官员的可能性很大。人们有很高的期望。
为了能有这样的匹配期望,新人包先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不辜负上海民众的期待,新黑马象屿地产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