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加快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唤醒闲置低效土地,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41 | 时间:2024-12-17 09:07:21近年来,遂宁市不断加快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唤醒闲置低效土地,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走出一条规范化、节约化的新路子。 、集约、高效、协调发展,解决土地闲置、低效的困境。
数据就是最好的例子。 2019年以来,全市共处置闲置土地4749.72公顷、闲置土地1755.28公顷、“标准用地”出让439.29公顷、“灵活供应”用地378.24公顷。射洪市在2020年、2021年市(州)土地管理水平综合考核中排名第3位、第1位,被列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射洪市广兴镇东塔村农旅综合体验园一角。全媒体记者 何飞 摄
规划引导
优化用地空间布局
8月27日,遂宁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第三十五次常务会议召开。会议要求,清理低效闲置土地,进一步盘活闲置资源,腾出更多发展空间。
遂宁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区。面积居全省地级市倒数第二位,耕地面积居全省第四位。保障发展最大的矛盾是土地供需。长期以来,批不供、土地闲置等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土地资源高效集约高效利用的瓶颈。
如何突破瓶颈障碍?遂宁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城市和锂电池之都”的新发展定位,坚持把节约优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利用规划引导、规划调度、政策引导等措施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具体来说,就是用国土空间规划引导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土地政策评价,精心编制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全市工业用地集中控制线73.59平方公里,规划工业用地不少于57.34平方公里,积极引导产业入园。集群发展引导新增产业项目优先在产业转移产业园区选址,促进产业效应集聚,加速产业链形成。
坚持落实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年初确定土地供应总量、布局、时间和方式,年中根据国家政策有序调整土地供应计划调整和市场环境。近两年,全市土地供应计划执行率达到70.82%。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强度约束,完善和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控制标准,严格执行各行各业建设项目用地标准,鼓励工业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容积率。 2018年至2023年,遂宁市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从66.22公顷/亿元下降到47.68公顷/亿元,下降幅度达2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用尽可能少的土地土地政策评价,保障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监管
防止新的低效土地利用
四川正麦时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高新技术企业。 2022年,公司成功竞得一块闲置低效土地。
“如果按照购买建设用地的程序,可能需要两年多的时间,耗资数千万元。”四川正迈时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受益于安居区闲置工厂的改造升级。公司仅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就具备了入驻运营的条件。
遂宁市还通过源头管控、联合审核等措施,努力防止新增低效闲置土地。严格落实重大项目拟用地联合评审机制。在项目规划和项目投资阶段,我们将提前介入,进行联合评审,对拟建工业项目的类型、投资规模、用地效益、用地规模等进行综合评估,严格控制高额项目。 ——能源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污染、产能过剩项目准入,严格控制污染土地和疑似污染土地的再开发利用,从源头上减少过度占地、指标重复使用的情况发生。
此外,遂宁市完善动态监测机制,形成土地供应、开发利用监测预警管理闭环,切实实现预警和未检查事项零新增。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建设状况进行现场检查,确保项目建设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挖掘潜力股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川富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射洪成立不到两年,两期项目已投产,年产12万吨磷酸铁锂,迈出了“射洪锂电”的新步伐。电池”。
四川富林新能源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反复实验,验证该公司新一代磷酸铁锂产品工艺。全媒体记者 冯伟 何飞 摄
速度刷新的背后,是射洪大力推进闲置低效土地盘活再利用的有力举措。
“原企业没有按照投资协议对这块土地进行开发建设,一直处于低效闲置状态。后来通过园区谈判,才得以‘腾笼换鸟’。” ’,唤醒沉睡的土地。”射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闲置低效土地盘活再利用难等问题,遂宁市坚持“凡用地先挖潜”的思路,深入开展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三年行动以及“全园区提质”、“清洁低端闲置”工业园区等专项行动,落实分类政策,消化现有建设用地,进一步盘活“沉睡”土地资源。
遂宁市建立了“征地供地”地图,明确征地不供地的基本情况和原因,加快落实征地拆迁等工作。科学制定闲置土地处置方案,通过延长建设开发周期处置短期内可开工的项目。短期无法开工的项目,将通过临时使用、协议回收等方式处置。
遂宁市还严格执行《低效工业用地九项认定标准》,综合运用“限制开发”、“加大技改资金”等多种方式,有序开展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利用方式。 2023年,处置低效工业用地54.44公顷。
探索创新
优化土地供应机制
针对土地供应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遂宁市积极探索实施“标准土地”制度,持续加强土地供应体制机制建设。
四川拓普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标地”改革的受益者之一。两年前,该公司在遂宁高新区拿下一块标准土地,不到半个月就正式开工建设。 “主要得益于‘标准土地’改革,拿地后就可以开工建设,这也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忆道。
四川托普乐生产车间抢订单。全媒体记者 梁辉 摄
2019年,遂宁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工业用地“标地”改革。按照“供货前制定标准、供货到位签订合同、供货后加强监管”的原则,遂宁市率先推出“宽准入、严退出”,从源头上避免出现新的低效现象。空置土地。 2019年以来,全市6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建立了工业用地“标准用地”控制指标体系。全市通过“标准用地”共供应工业用地93块439.29公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2023年开始,遂宁市工业用地100%作为“标准用地”供应。
“标准用地”改革前,遂宁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工业用地“灵活供给”。 2017年,遂宁市采取“灵活期限出让”、“先租后出”、“租赁”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鼓励租赁多层标准厂房进行生产建设。 2019年以来,全市以灵活方式出让工业用地119块,面积378.24公顷,支持四川昆天新能源、晨光博达新材料等企业发展;建成标准厂房85.7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13家。
遂宁市还每年对省级及以上开发区集约用地“一亩英雄”进行评价,加强评价结果运用,制定实施差别化奖惩政策,用正面引导和采取反压措施,促进工业用地利用。利用性能改进。
(全媒体记者杜林德)